《济南柳赋》:
泉城柳韵中的历史与诗意交响
天 琮
知名作家、诗人宋俊忠先生所著的《济南柳赋》,堪称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该赋以柳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济南的四季风光、人文底蕴与城市精神,在结构、写法、用典以及对仗等方面,皆展现出精妙绝伦的艺术魅力。
一、结构:层次井然,四季为轴
赋文以四季更迭为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开篇便点明泉城之神髓在于垂杨,奠定了柳与泉城紧密相连的基调。随后,作者依次描绘春柳之姿、夏柳之韵、秋柳之彩、冬柳之骨,全方位展现济南四季不同的柳景。最后总结济南柳的特质与意义,实现主题的升华。这种结构安排,犹如带领读者跟随作者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前行,细细领略济南柳的独特魅力,深切感受泉城四季的变迁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写法:细腻入微,情景交融
1. 绘景细腻入微: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对济南的柳景展开生动且细致的描绘。“烟波潋滟处,翠影摇晴色;画舫参差时,柔条拭羽觞”,此句勾勒出春日柳下,波光潋滟、画舫穿梭的优美画面,宛如一幅细腻的水墨画,将读者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之中。“夏荫叠作云裳碧,雨骤忽倾珠玉光”,则以形象贴切的比喻,将夏天浓密的柳荫比作轻盈的云裳,把雨打柳叶的景象描绘成倾洒而下的珠玉之光,画面感十足,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情景水乳交融: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巧妙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与感悟。“昔曾灞岸沾离泪,此日明湖钓月芳”,巧妙借灞岸柳寄托往昔的离情别绪,又以明湖柳的清幽,展现当下的悠然心境,情景交融,极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人比黄花瘦,将凭柳剑强。万缕易安恋,千条弃疾昂”,将李清照的婉约与辛弃疾的豪放与柳巧妙联系起来,不仅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更赋予柳丰富的人文情感,使柳这一意象承载了历史与情感的双重内涵。
三、用典:信手拈来,增色添辉
文中多处巧妙用典,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为赋文增色不少。“昔曾灞岸沾离泪”,化用古人在灞桥折柳送别的经典典故,赋予济南柳以离情别绪,极大地拓宽了柳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提及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与辛弃疾,将两位济南籍词人的独特风格与柳相关联,既彰显了济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暗示了柳在文人心中占据的独特地位。“柯烂淬生铭铁骨”,运用王质烂柯的典故,为柳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暗示其历经岁月洗礼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赋文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的无限联想。
四、对仗:工整精妙,音韵和谐
赋文中对仗工整精妙,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艺术美感。“七十二泉鸣佩玉,八千垂友钓沧浪”,“七十二”与“八千”数词相对,精准对仗;“泉”与“垂友”名词相对,相得益彰;“鸣佩玉”与“钓沧浪”动宾结构相对,工整严谨。此句形象地描绘出济南泉柳相依的美妙景致,音韵和谐,气势磅礴。“趵突泉边悬碧索,犹含鹅黄三分绿;珍珠池畔逗涟漪,暗涌金声几叠凉”,“趵突泉边”与“珍珠池畔”地点相对,准确无误;“悬碧索”与“逗涟漪”动作相对,生动形象;“鹅黄三分绿”与“金声几叠凉”,色彩与声音相对,细腻地展现出不同泉边柳景的独特特色。这些对仗句,不仅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更使赋文在形式上整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之美。
《济南柳赋》凭借精妙的结构布局、细腻的描写手法、巧妙的典故运用与工整的对仗形式,成为一篇描绘济南柳景与文化的上乘佳作。它带领读者深入领略泉城柳韵的独特魅力,深切感受这座古老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2025年6月6日/乙巳五月十一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附《济南柳赋》:
(本图摄影 宋俊忠)
济南柳赋
宋俊忠
泉城之神,尽在垂杨。柳绾春信,泉漱清商。烟波潋滟处,翠影摇晴色;画舫参差时,柔条拭羽觞。七十二泉鸣佩玉,八千垂友钓沧浪。
波荡远,柳枝长。泉涛声大震,银絮舞飞扬。趵突泉边悬碧索,犹含鹅黄三分绿;珍珠池畔逗涟漪,暗涌金声几叠凉。昔曾灞岸沾离泪,此日明湖钓月芳。千丝漫拂形濛雨,半郭飞绵作雪扬。
夏荫叠作云裳碧,雨骤忽倾珠玉光。荷擎翠盏承天露,柳曳青绦理雾妆。恰似浣女袅婷婷,柔情痴心伴泉郎。画舫穿珠帘半掩,蒲公砚底墨几行。佛龛漫扫菩提影,贝叶轻翻印蕴香。
人比黄花瘦,将凭柳剑强。万缕易安恋,千条弃疾昂。秋黄偏有流金彩,缃绮犹垂翡翠珰。曲水亭前题叶字,超然楼外舞霓裳。最是曾堤遗古韵,残阳影里认宫黄。西风漫展琅玕卷,白露轻沾旧锦囊。历下亭台云影过,万枚题作雁翎行。
古柳多千岁,垂杨百万长。柯烂淬生铭铁骨,虬枝漫写瘦金章。璇花砌就琉璃界,冰理裹为翡翠妆。冻瀑凝成青玉珮,素条暗结白荧霜。疏影偏宜松竹伴,俏叶犹带水云香。
四面荷,三面柳。半城湖,满琳琅。丽波布泺邑,翠枝挂斜阳。家家对碧水,户户享清凉。秋柳四章临风煮酒唱,夏荷一曲凭水梦仙乡。
此木非凡种,实为古邑梁。柔能系日三千丈,韧可傲经六百霜。昔绾谪仙题柱笔,今招词客赋华章。三华峰会存雅契,竹庐书院续宫商。
有诗曰:
历下风华何处觅?满城墨客驻韶光。
四序轮回观大道,垂绦依旧向朝阳。
(本图摄影 宋俊忠)

《山东广播电视报》
2025年6月6日第27版

(本图选自网络)

宋俊忠,作家、策划专家,多家企事业单位文化顾问。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吴伯箫研究中心副主任,《万松浦》俱乐部副主任,济南市历下区企业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竹庐书院院长。1998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特聘专家,著有《烛下集》《玫瑰诗情》《旅踪游思》《心香一瓣》,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楚风》《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工人日报》《山东广播电视报》《农村大众》等报刊杂志刊发作品200余万字,主编、参与主编《玫乡彩虹》《网事如歌》《济南文学大系》《济南作家论》《璞玉集》《拾贝集》等多种,代表作《超然楼赋》《平阴玫瑰赋》《济南泉水赋》等。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