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凯:警营中的诗意人生
文/闫永江
在河北邢台,有一位在警界与诗坛都颇具声名的人物——刘庆凯,笔名“惊鸿照影”。他的人生,一半是警营的严肃庄重,一半是诗歌的浪漫柔情,两者交织,构成了他独特而精彩的生命轨迹。
1973年8月,刘庆凯出生于邢台市南和县。自幼,他便与文字结缘,对古典诗词展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些蕴含着深刻情感与优美韵律的诗词,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种子,播撒在他幼小的心田,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埋下了伏笔。学生时代的刘庆凯,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大量的阅读与背诵,不仅让他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也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为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基石。
1991年,刘庆凯怀着满腔热血参军入伍。军队的生活,充满了纪律与磨砺,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手握钢枪,站岗执勤,保家卫国,在艰苦的训练与紧张的任务中,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然而,即便身处铁血军营,刘庆凯心中对诗歌的热爱从未熄灭。在训练的间隙、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常常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军旅生活、所思所想。军队的生活经历,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宝贵素材,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别样的豪迈与坚毅。
2003年,刘庆凯结束了军旅生涯,转身投身公安事业,成为邢台市公安局的一员。从军营到警营,身份虽有转变,但他的初心始终未改。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人民的承诺。同时,他也从未放下手中的笔,继续在诗歌的领域里耕耘。
工作之余,刘庆凯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中。每天凌晨四点,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他便已悄然起身,坐在书桌前,开启与诗歌的对话。窗外的寂静、清晨的微光,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有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如《老屋》中对儿时生活场景的回忆,唤起人们对故乡的共同情感;有对亲情的深情歌颂,像《娘啊,我刚长大,您就老了》,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质朴的情感令人动容;而他最擅长的,还是爱情诗的创作,笔下的爱情或甜蜜、或忧伤,如《我在雨里等你》,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让人仿佛置身于浪漫的爱情故事之中 ,因此被同行赋予“情歌小王子”的称号。

从1994年起,刘庆凯创作的诗词陆续在《牛城晚报》《文学诗词》等刊物上发表,这无疑是对他创作才华的肯定,也让他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此后,他创作的劲头愈发高涨,佳作频出。300余篇诗歌作品在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他的诗歌《我不想,你的爱在秋天走远》入选全国公安文联选编的《2017年度公安文学精选》,还有多首作品发表在《中华诗词》《清风》等知名报刊。部分作品还被收入《中国当代公安诗人大展》2013年卷、《邢台市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诗歌卷等,他也凭借出色的创作荣获《百泉诗歌》创刊十周年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刘庆凯在诗歌领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发表与获奖上,还体现在他对诗歌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上。他积极参与各类诗歌活动,举办过多场个人诗歌专场朗诵会。2019年,他一年就举办了四次个人诗歌专场朗诵会,通过朗诵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朗诵会上,他的诗歌被朗诵者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绎出来,或激昂、或舒缓,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他还担任邢台市现代诗歌研究会副会长、邢台市桥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组织诗歌交流活动,与其他诗人共同探讨创作技巧,分享创作心得,培养了一批热爱诗歌的新人,为邢台的诗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刘庆凯依然在警营中坚守岗位,也在诗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工作时,他是守护人民的警察;闲暇时,他是用文字抒发情感的诗人。他用诗歌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诗歌诠释人生的感悟,在警营与诗坛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与价值。刘庆凯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热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追求梦想,不忘初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简介:闫永江,号笔架山人,现供职于南和县应急管理局,喜欢书法,曾得到白惠臣、薛鸿群等著名书法家亲手传教,受书法家薛国章老先生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性懦好静,不喜欢参加书展比赛等公共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