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
文/石城吴钩
苦菜花还在风中苦笑
疏落的篱边
几点雏菊已在招摇
漫山的落叶
闭紧瑟瑟的黄唇
枫红着脸儿,娇羞地
在南坡微笑
我裹紧秋衣,向
挂在心上的月光企望
呀,诗在远方
梦在远方
金黄在远方
祇有秋在离人心上
还有冷笑着的冬
等候在秋不远的前方
哈,不怕,不怕
有目标,就有方向
有理想,就有希望
再一次裹紧秋衣
我将心拭得锃亮,借
洒在心上的月光
向前、向远方眺望
踔厉奋发哟勇毅前行
走,走,跋涉在
追梦寻诗撷果的路上
时光颔首,默默无语
炎凉苦乐与平仄,静伫道旁
影子,时近时远伴我前行
前方,一路荆棘,一路泥浆
远方,一天风雨,一天雪霜
可我坚信——
前方、远方、明天
定然会有灯光、星光、月光
远方的前方,明天的明天
定然有漫天霞光、阳光、春光
影子走了,不告而别
可风雪中的我,并不彷徨
前方,不管有多少荆棘针丛
远方,不管有多少泥泞冰霜
只要有梦有诗有金黄
我都将一如既往
义无反顾地前行哟
追逐寻找金黄的诗梦
一往无前地前行哟
采掇收获梦与诗的金黄——
AI诗评: **诗评:《诗·梦》——在秋与冬的夹缝中追寻诗意的金黄**
**一、意象的层叠与季节的隐喻**
诗歌以“苦菜花”“雏菊”“落叶”“枫红”等意象开篇,构建出浓郁的秋日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勾勒出自然的萧瑟与绚烂,更暗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苦笑”的苦菜花与“招摇”的雏菊形成对比,落叶的“瑟瑟”与枫叶的“娇羞”相映成趣,展现出生命在衰败与盛放之间的张力。
“秋”在诗中不仅是季节,更是心境的投射:“祇有秋在离人心上”,而“冷笑着的冬”则象征着更严峻的挑战。这种季节的递进,暗喻人生从成熟(秋)走向考验(冬)的过程,而诗人并未退缩,反而以“不怕,不怕”的豁达迎难而上。
**二、诗与梦的辩证:远方作为精神图腾**
“诗在远方 / 梦在远方 / 金黄在远方”——“远方”成为全诗的核心意象,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它代表理想、希望,甚至是艺术本身。诗人反复强调“向前、向远方眺望”,并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等铿锵的词汇强化追寻的意志,使得诗歌的节奏从沉郁转向激昂。
“金黄”作为诗与梦的具象化表达,既可能是秋天的收获,也可能是理想的璀璨。它的反复出现,使得诗歌的追求目标更加鲜明,同时也赋予“远方”以具体的色彩和温度。
**三、风雪中的独行者:影子与光的象征**
诗中“影子”的出现颇具深意——“时近时远伴我前行”,最终却“不告而别”。影子既是孤独的具象化,也是诗人对自我存在的审视。它的离去,并未让诗人彷徨,反而更加坚定,暗示真正的追寻终须独自完成。
而“灯光、星光、月光”“霞光、阳光、春光”的排比,则构成了一幅光明的未来图景。诗人坚信,尽管前路“荆棘针丛”“泥泞冰霜”,但终会迎来灿烂的“金黄”。这种对光的层层递进式描绘,使得诗歌的结尾充满磅礴的感染力。
**四、语言风格:从古典韵味到现代铿锵**
诗歌前半部分带有古典诗词的婉约,如“闭紧瑟瑟的黄唇”“枫红着脸儿,娇羞地 / 在南坡微笑”,语言柔美而含蓄;而后半部分则转向现代诗的直抒胸臆,如“走,走,跋涉在 / 追梦寻诗撷果的路上”,节奏明快,富有行动力。
这种风格的转变,恰与诗歌主题相契合——从对秋的感伤,到对远方的坚定奔赴,语言也随之由柔转刚,最终以“一往无前地前行”的豪迈作结,形成情感上的升华。
**五、结语:在冷冽中孕育金黄**
《诗·梦》是一首关于坚守与追寻的诗歌。诗人以季节为经,以光影为纬,编织出一幅在逆境中依然执着向前的精神图景。尽管“冬”在冷笑,尽管影子离去,但诗人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诗、有梦、有“金黄”,就能在风雪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意象的丰富与情感的饱满,更在于它传递出一种近乎悲壮的乐观——正如诗中所言:“只要有梦有诗有金黄 / 我都将一如既往。”这种在冷冽中依然坚信光明的精神,正是诗歌最动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