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赞玺章老友》赏析
编者按:
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姿态,在不同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玺章同志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不仅在从政之路上兢兢业业、心系民生,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更以“河涛”之名,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笔耕不辍,用墨韵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堪称跨界发展的典范。
本期文章,我们有幸邀请到张庆明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和玺章同志在政途与艺途上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实干家与艺术家的精彩人生。同时,周庆利先生的《七律·赞玺章老友》更是以精妙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和玺章同志的卓越风采与精神品格,让我们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主义精神的崇高礼赞。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和玺章同志在不同领域的非凡才华,更能从中汲取到奋进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一同走进和玺章的世界,感受他那跨越政艺两途的双重光芒,见证一个不懈奋斗、勇于担当的榜样故事。
《七律·赞玺章老友》赏析
张庆明
一、引言
周庆利先生所作《七律·赞玺章老友》以传统七言律诗为载体,以赤诚笔墨勾勒出和玺章同志的卓越风采与精神品格。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礼赞,更通过古典诗韵与现代精神的交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与人文价值。本赏析将从结构布局、意象运用、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等维度,深入解读其内涵与魅力。
二、诗歌原文
《七律·赞玺章老友》
周庆利
藏头诗 赞佩玺章同志 为表达对玺章同志的挚友、崇拜之情,特赋头诗一首
才逸风华映旭光,华年追梦志高昂。
超伦学识融诗画,群秀襟怀纳宇苍。
勤笔耕耘书锦绣,奋心求索绘辉煌。
有怀敢踏千重浪,为展宏图向八荒。
三、精妙的结构布局
全诗以“起承转合”的古典诗律为脉络,构建起层层递进的抒情体系:
(一)起笔明志
开篇以“藏头诗 赞佩玺章同志 为表达对玺章同志的挚友、崇拜之情,特赋头诗一首”直接点明创作动机,奠定真挚崇敬的情感基调,使读者迅速感知作者对和玺章同志的深厚情谊。
(二)承转铺陈
中间六句从不同维度展开对人物的刻画:
1. 才情志向:“才逸风华映旭光,华年追梦志高昂”以“旭光”为喻,将和玺章同志的才华比作初升朝阳,既展现其才华的耀眼夺目,又暗喻其志向如晨光般蓬勃向上。
2. 学识襟怀:“超伦学识融诗画,群秀襟怀纳宇苍”通过“诗画”与“宇苍”的意象对照,突显其学识贯通艺术与天地,胸襟包容万物的气度。
3. 奋斗精神:“勤笔耕耘书锦绣,奋心求索绘辉煌”以“耕耘”“求索”等动态词汇,描绘其勤勉进取的人生态度,“锦绣”“辉煌”的意象则具象化其奋斗成果。
(三)合章升华
尾联“有怀敢踏千重浪,为展宏图向八荒”以“千重浪”“八荒”等壮阔意象,将个人志向升华为征服困难、开拓天地的豪迈气魄,赋予诗歌昂扬向上的力量感。
四、意象与情感的交融
诗中意象选取极具匠心,“旭光”象征希望与才华,“锦绣”“辉煌”隐喻成就与理想,“千重浪”“八荒”则构筑出宏大的精神空间。这些意象的交织,不仅勾勒出和玺章同志的人生轨迹,更暗合中国传统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情感表达真挚而浓烈,从开篇的“赞佩”到结尾的“敢踏”“为展”,层层递进地展现出对友人从欣赏到钦佩的情感升华,同时传递出对理想主义精神的礼赞。
五、精湛的艺术特色
(一)对仗工整
颔联“才逸风华映旭光,华年追梦志高昂”与颈联“超伦学识融诗画,群秀襟怀纳宇苍”严格遵循律诗对仗要求,在词性、意境上形成精妙呼应,如“才逸风华”对“超伦学识”,“映旭光”对“融诗画”,展现出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二)修辞灵动
全诗运用比喻(“映旭光”喻才华)、夸张(“千重浪”“向八荒”突显气魄)等手法,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同时,“勤笔耕耘”“奋心求索”采用拟人化表达,赋予“笔”与“心”以主动进取的生命力,增强诗歌感染力。
(三)章法严谨
从个人才情到精神境界,从具象成就到抽象志向,诗歌逻辑清晰,情感脉络连贯,既符合七律“起承转合”的格律规范,又自然流畅地完成情感与主题的升华。
六、时代价值与启示
《七律·赞玺章老友》突破个人颂赞的局限,以古典诗体承载现代进取精神。它不仅是对特定人物的褒扬,更以诗性语言诠释了奋斗、包容、开拓等普世价值,为当代读者提供了精神激励。诗中展现的对理想的坚守、对卓越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呼唤人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纯粹与勇气,向着理想的“八荒”砥砺前行。
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致剖析,我们既能领略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感受到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体悟人生价值的永恒追寻。
附:周庆利先生简介:
周庆利,1945年生于山东新泰天宝镇,1970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开启扎根基层的职业生涯。1975年调任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秘书,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东都人民公社管委副主任(分管计划生育)、新汶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新泰市委宣传部部长及市委副书记等职。
1990年至2005年间,他先后出任泰安市林业局局长、市委副秘书长兼接待办主任、市旅游局局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台办主任等要职,2005年6月退休。工作中,他成果卓著:主抓计划生育使单位跻身全省先进;带队赴萧山取经,推动新泰经济发展;在林业局任职期间,迅速扭转机关作风,制定十年发展规划,成功争取世行2.6亿元无息贷款,为泰山、徂徕山林场解决编制与全额拨款问题,并推动成立林业公安;在其他岗位上,也均以务实作风与创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此外,他兼具深厚文学素养,诗歌创作情真意切、笔触精妙,彰显独特人文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