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张微雨执导的短片《去玩吧!末日要来了》以2012年“世界末日”传言为背景,讲述两个小女孩与“死亡”初相遇的童真冒险。“这部电影关于童年,关于爱,也关于我们如何学会面对失去。”她说。
摄影指导杨淦林则通过复古镜头语言与细致调色,再现了童年记忆的温度与质感;美术指导与剪辑林昀孜及其他剧组成员克服重重外景困难,最终完成一部风格统一、情感饱满的影像作品。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韩国国际生Yonghun Yoon的《China Diaries(中国日记)》通过展现在华外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连接不同文化。“我希望它能给观众带来快乐,也让身处异乡的人感到被看见和陪伴。”他说。他将亚洲综艺的图像风格与西方真人秀的语言融合,打造出兼具视觉趣味与文化认同感的节目体验。
来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艾意凡与方哲皓合作完成的《拙政园数字文旅》,以虚拟引擎1:1复原苏州古典园林,并融入AI导游、生态交互与季节变换系统。“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让人们跨越时空理解和感受江南园林的诗意。”艾意凡表示。同专业的张蓝尹的《Blooming》(绽放)将AI与AR技术应用于仡佬族刺绣图案的再创作,通过二维码与观众交互展示图案背后的文化意涵。她说:“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物,它可以在技术赋能下继续生长。”
自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李柏霖创作了《In Her Light》,这是一件灵感源于母亲抗癌经历的互动装置艺术。“我希望观众靠近时能感受到病患情绪的柔软与复杂。”他通过投影、传感器、声音与纺织材料共同构建出一个可被“感知”的空间。
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个体思考与感受的外化表达,更体现了西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在创意教育中所倡导的“问题导向+技术探索”的培养逻辑。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意图景,在不断演进的媒介生态中,展现出青年创作者的真实声音与独特视野。
西浦构筑未来创作者生态展览现场,校外嘉宾对学生作品的专业与创意表示高度认可。嘉宾们认为,西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的毕业生已经具备了项目管理与跨媒介表达的能力,非常符合未来创意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正通过开放式教学、跨界实践与产研协同,构建一个融合教育、技术与文化的未来创意生态,用科技与思想的交汇,重塑“创意”的定义。(通讯员:李雯祯 石露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