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义 无 价(随笔)
文/刘定应
《长江日报》之“江花周刊”(2025年5月15日之第八版)刊登了老战友何建明(1976年入伍,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四获徐迟文学奖,六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报告文学《独库﹣﹣血染的英雄路》。其中老战友陈俊贵(1978年的兵,东北人)甘愿为168位烈士守墓40多年的故事非常感人。独库公路(独山子至库车市)全562.75公里。它贯细穿新疆中枢的天山山脉,连接南北两地。在这500多公里的路途中,需要穿越众多山脉与峡谷,以及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雪山和多个达坂。沿途除了高山和峡谷外,最为关键的是恶劣的气候条件,雪崩、泥石流和冻融翻浆等地质灾害频发且难以预测,给修建公路的部队带来了极大的艰辛和挑战。1974初,基建工程兵168团、138团、161团在物资供应有限,装备极为简陋和原始的条件下开始修建的。整条独库公路共架设桥梁67座,总长度到1996米,建造涵洞的1294道。打通天山,连接南北,沿途的峡谷与天险,注定了修建“死亡之路”的环境凶险与残酷。交通部于1983年8月通初验。独库公路是干部战土们用鲜血、汗水、智慧、意志和生命修建起的新疆大地上一道抹不掉的绚丽彩虹。在这里,有营长姚虎成等168位干部战士牺牲在这雪山之中;在这里,168团政委叶玉昶的两个女儿在部队施工地方不幸遇难。他的爱人得知噩耗后,精神受到巨大打击,之后患上精种分裂症;在这里,班长郑书林(湖北人)带领副班长罗强、战士陈卫星和陈俊贵在大雪封山时为完成送信任务,面对三天三夜雪地艰辛跋涉而体能不支、生命存亡的选择时,他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俊贵。班长郑书林和副班长罗强却长眠冰雪地里。把死亡和牺牲留给自己,把生成和希望让给战友,这种情和义是多么可爱啊!这就是老兵陈俊贵1980年复员回辽宁娶妻生子后带着着妻子和儿子重返新疆独库路旁边烈土陵园为168位烈士守墓、且一守就是40多年原因。
英雄甘愿为英雄守墓一生,这就是战友间的真情真义,多么平凡而伟大啊!当有人认为“现在的人追求物欲,有情有义的少了”之时,我却认为:当过兵的人、有过命之交的人是有情有义的,且情义无价!因此我想升华一下情和义,为情义写一首诗。
《生命刻度》
——致永恒的情义
文/刘定应
(一)
当炊烟在记忆褶皱里苏醒
情义便开始拔节
草木尚且凝露为眸
人类怎舍得让心跳荒芜成原野?
(二)
有人把情义刻进年轮
每道裂痕都渗出琥珀光
有人将德行揉作灯芯
在人性暗室点燃不灭的火
(三)
你看那冰川纪事簿上
冻土正裂开温热的纹路
一个冰硬的馒头在胃里发芽
长成守墓人额头的年轮
战士用余生丈量生命等价
原来最轻的给予
恰是最重的诺言
(四)
熔炉里的铁水懂得沸腾
钢枪与玫瑰共享年轮密码
当鲜血在雪原绽放成莲
每片花瓣都写着:
“你的呼吸是我的坐标”
(五)
那些在生死簿上对调姓名的人
把最后心跳谱成安魂曲
活着的倒影比墓碑更挺拔
他们教会我们
真正的活着
是让某个名字在血管里永生
(六)
情义是永不结冰的河床
托起人间所有潮汐与月光
有温度的灵魂终将相遇
在彩虹尽头重建巴别塔
当所有计量都沦为虚妄
唯有心尖那枚活着的砝码
始终校准着生命的刻度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