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蜀山之一
——蜀山、独山
路边
蜀山在宜兴市丁蜀镇的东部,据说原名叫獨(独)山。从地理环境来看,独山一名其实更名符其实。因为蜀山是独立的,它的南面和西面虽然有天目山余脉群丘,但却在十余里之外。离它最近的黄龙山和青龙山两个小山头,也隔着数里之遥。蜀山不高,也许在山边造个十层大楼就可以与它试比了。蜀山也不大,绕着它的山脚边走一圈,大约一公里,所以有人戏称它是两里山。
蜀山的四周是一片良田沃土。一条蜀山河就在蜀山的西脚下流过,北通蠡河,南接丁山大河。晴天站在蜀山的山巅上,不足十里远的太湖便呈现在东边的地平线上,白茫茫一片与天相连,帆影点点,天水一色,别具一景。
说起独山变为蜀山的典故,是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宋嘉祐二年,苏东坡与其弟苏辙同中进士,名盛京师。宜兴人蒋之奇和单锡也同榜高中,一邑两进士,同样为士林刮目。在随后的琼林宴上,苏东坡被同桌就宴的蒋之奇所叙述的家乡宜兴山水文化深为折服,当场定下了卜居宜兴的鸡黍之约。后来苏东坡仕途坎坷,四处奔波,多次得到宜兴朋友的帮助,他也把宜兴看作了自己的故乡。北宋灭亡后,苏东坡在河南沦为难民的后人最终是到了宜兴,才靠他所买之田地得以安居立命的。
苏东坡第一次登临独山游览,环视四周,良田阡陌,炊烟袅袅。轻松惬意的心情一下子想起了家乡的山水村落,不竟脱口而说:“登獨未见犬,此山更似蜀。”地方人士久仰苏学士大名,一致决定将“獨”字去犬留蜀,自此以后,独山便改名为蜀山了。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