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父亲的发不出的信
王祖友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父亲忌日。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据说他结婚时很狼狈一一年龄小挑不动东西,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事。
我1968年8月出生,父亲结婚应该是1967年秋季,他们当年是指腹为婚的,也没有结婚证,母亲说我爸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大男孩,不懂带孩子,母亲基本上既当娘又当爹。听她的口气,因为她比父亲大一岁,她也把父亲当弟弟。
说这些就是想说父亲的身份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他几乎是被结婚、被成为父亲的。好在他属牛,有一股牛劲,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一辈子勤劳、勇敢、仗义,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在我们村子算是无冕之王(我们家就姓王),经常成为公平正义的判官,谁跟谁闹矛盾,都想找他说个理。
父亲对我可是不讲理的了。他曾经因为我放学回家写作业,没有注意天气变化,赶在下雨前收衣服,生气地把我的书包拋到屋顶!在我和弟弟发生矛盾时,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训我一顿。小时候还因为我几次赌钱而毒打我,有时候是倒吊在树上打,最凶猛的一次是用火叉把我脑袋打了一个洞,结果缝了10多针,要不是母亲及时送医院,可能早没命了。所以我对父亲一直很畏惧,曾经怨恨到在家里墙上写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好在他从来没问我要报谁的仇,不然我怎么回答?
一个农村人家供养一个大学生已经很难,父亲却要供养两个——我和弟弟是一前一后接着上大学的。为了我们上学,父亲贩过鱼,卖过菜,做过蛋糕,干过苦力,尝遍人间辛酸。大概30多岁时得了肺结核,他后来(2016年的今天)死于肺癌,我怀疑也是年轻时落下了病根。
父亲去世后,母亲常说他没福气,现在这么好的生活他享受不到。父亲生前时而唠叨:要孝顺我就趁老子能吃能喝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身体很好精神也好,有吃有喝,没有在意他的话,现在想来,他是有所指的。好在他去世前一天我和弟弟都赶回去了,我们于清明节凌晨两点多在医院送别了父亲。母亲哭得惊天动地,似乎是生父亲的气——带母亲过了几十年苦日子,等到过好日子却抛下她一人。
父亲心愿是我能当老师,因为我爷爷是小学老师,爷爷被人诬陷成国民党三青团的,丢了工作、屈死的,父亲多次为爷爷申冤都是不了了之,他自己小学都没毕业,大概是把继承家学的愿望寄托在我身上了,我倒是从小就立志当教授(那时候我心目中的教授就是连讲三个小时,学生都听!),这算我和父亲最默契的事情。
我对得起父亲的另一件事就是让他抱了孙子。2015年4月23日,我把我的儿子带上了人间舞台,这个出生时满脸皱纹的小家伙是父亲晩年的最大乐趣,在父亲眼里似乎这孩子才是真正的王家继承人,我想大概是我出生时他没太关注,就隔代传情了吧。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一个本科都读完了,我少小时的“报仇”妄想却永远落实不了了——没有了对象。
如今,我做老师已过30载,做父亲5年多了,深知“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父亲,你不懂方法论,但你爱得深,我懂你了!
父亲,因为疫情,今年不回去看你了,就给你写这封信吧。
儿子:祖友
2020年4月4日清晨4点半至6点半
又是一年清明祭,
无以为报满歉意。
泪眼婆娑心哭泣,
欲罢不能先父思。
音容不见三万日,
只可花束献一枝。
悔不当初仇恨生,
来世衔草报恩急。
(2025年3月10日星期一,收到朱主席邀请,找出旧作,以参加4月文会,见字如面,悲从中来,作诗以记。)
【作者简介】王祖友,男,博士,教授,博导(兼)。1968年8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1998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文学硕士;2002年4月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学东亚学者研究生班毕业;2006年6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毕业,文学博士。曾在Chatham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访学一年。
(原)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文学和文学翻译。出版著作17部,曾在《外国文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8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4篇。翻译作品若干, 如:2007年11月发表《美国文学研究新方向:1980-2002》(《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四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2011年9月发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自动化、自主性与自动现代性(《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9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主编、参编教材7部。完成科研项目7项。
社会兼职:《山东外语教学》编委(2011-2017)、Asia-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编委、《语言学》编委、《世界文学评论》编委、全国语言教学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广西翻译协会理事、第二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理事会理事、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教授、新疆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学术英语研究会理事、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MTI合作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MTI合作导师、中国翻译认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常务理事、“义讲堂”(当代知识分子公益讲堂)堂主。
基本信息:
姓名:王祖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年8月26日
出生地:安徽省和县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教育:
2001.9-2006.6 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 文学博士
1995.9-1998.6 广西师范大学 外语系 文学硕士
1987.9-1989.7 巢湖师院 外语系 大学专科
工作:
2015.10-至今 泰州学院
2009.10-2015.10 河南理工大学
2008.7-2009.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6.7-2008.6 新疆师范大学
1998.7-2001.8 佛山教育学院
学术成果:
专著:
1.《后现代的怪诞——海勒小说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2.《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后人道主义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11月)。
3.《外语名家访谈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4.《当代美国非主流文学思想调研》(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5.《外语名家访谈录》(第二集)(武汉: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10月)。
6.《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小说创作历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7. 《外语名家访谈录:思与识之光》(第三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
8. 《拉美后现代主义小说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
9.《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合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10.《文化访谈》(第一卷)(温哥华:北美科发出版集团,2024年10月)。
11.《万语千言说不尽——王祖友诗集》(蒙哥马利:美国南方出版社,2025年5月)。
编著:
1. 《英语语法教程》(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参编)。
2. 《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参编)。
3. 《后现代主义文学导读》(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编)。
4. 《美国后现代小说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8月,参编)。
5. 《精编美国文学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副主编)。
6. 《美国文学评论案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1月,主编)。
7. 《英国文学评论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主编)。
8. 《新元素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主编)。
9. 《当代知识分子讲稿》(第一辑)(蒙哥马利:美国南方出版社,2024年10月)。
10.
论文:
(一)中文论文:
1.2002年6月发表《惠特曼宇宙中的死亡》(《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86-88)(外语类核心)。
2. 2004年9月发表《犹太人的后现代代言人:辛西娅•欧芝克》
(《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4-5)(CSSCI)。
3.2004年9月发表《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的历史反思:评辛西娅•欧芝克的两个短篇小说》(《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15-19)(CSSCI)。
4. 2008年4月发表《论海勒的后现代狂欢——以《终了时刻》为例》(《暨南学报》2008年第2期,79-83)(CSSCI)。
5. 2008年6月发表《海勒后现代小说的怪诞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春季期,351-357)。(CSSCI)(特别说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是正规刊物,是CSSCI刊物)。
6. 2009年2月发表《颠覆圣经之作——海勒<上帝知道>中的非原则化》(《名作欣赏》2009年第2期,93-95)。
7. 2009年6月发表《我国学者对海勒的解读和接受——纪念约瑟夫·海勒逝世10周年》(《外语研究》2009年第3期,108-111)(CSSCI)。
8.2010年5月发表《荒诞世界荒诞爱》(《名作欣赏》2010年第5期,63-66)。
9. 2010年5月发表《<可不是闹着玩的>中的对话》(《译林》2010年第3期,199-201)。
10. 2010年7月发表《试论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三大特征》(《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3期,174-178)。(CSSCI扩展版)。
11. 2010年8月合作发表《论后现代主义的排比构成的特殊文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41-148)。(第二作者)(CSSCI)
12. 2011年6月发表《<画里画外>的后现代历史观及其叙事策略》(《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2期,92-99)。(CSSCI)
13. 2011年10月发表《突破、创新与融合——评<小说与非小说:美国20世纪重要作家海勒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第5期,108-112)。(外语类核心)
14. 2011年11月发表《美国文学的批判性、独创性和多元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年秋季期,245-260)(CSSCI)。
15. 2012年10月发表《向历史和文学的边界进军——析诺曼·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 >》(《名作欣赏》2012年10期,45-47)。
16. 2012年10月发表《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16-23)(CSSCI)。
17. 2013年4月发表《海勒小说的后人道主义旨归》(《英美文学论丛》2013年春季第18辑,274-291)(CSSCI) 。
18.2014年8月发表《翻译学与经济学联姻——评许建忠新著<翻译经济学>》(《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总第161期,110-112)(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
19.2014年8月发表《文本是符号的游戏—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形式研究》(《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100-105)(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
20.2015年10月发表《“诗体音色画”?——阿斯利•亚•那德希理访谈录》(《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38-11)(CSSCI、A&HCI)。
21.2018年2月发表《王宁教授的世界文学观——王宁教授访谈录》(《英语研究》2018年第1期,1-9)(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
22.2022年2月发表《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中译看翻译补偿》(《民族翻译》2022年第一期,93-96)(中国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学术期刊)。
23.2022年12月发表《构筑“学术共同体”传播创新正能量——<20世纪美国文学史>(修订版)的启示》(《外国语言文学》2022年第6期,124-128)(北大核心期刊)。
24.2023年2月发表《孜孜以求的中国译论建构者——陈大亮教授访谈》(《外国语文研究》2023年第一期,1-6)(AMI入库期刊)。
25.2023年7月发表《好的作家遇上好的翻译家,那是难得的艳遇——朱振武教授访谈录》(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3年第一期,1-8)。
26.2023年7月发表《加强英译主体研究 传播地方文学经典——<江苏文学经典英译主体研究>的启示》(《当代外语教育》(8)2023年,121-127)(AMI入库集刊)。
27.2024年3月发表《文、论同做、情、理兼顾——曹山柯先生访谈录》(Asia-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SN 2653-0465)(1)2024,1-11)。
28.2024年4月发表《外国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2024年,103-107)
29.2024年6月发表《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成果——评周怡著<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艾丽丝•门罗及其短篇小说研究>》(《东北亚学术研究》(1)2024年,172-178)
30.2024年6月发表“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Global’: Some Reflections on Reading ‘A History of Overseas Reception of English-Translate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Translating China(ISSN2203-8450)(1)2024,41-52)。
31.2024年8月发表《古为今用——李乃庆先生访谈录》(《世界文学评论》(第19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1206646)(5-8)。
32.2024年12月发表《<灼灼其华>的点线面体——品读日华作家华纯的散文新作》(《华文月刊》(12)2024年,63-65)
33.2024年12月发表《笔录人文——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访谈录》(Asia-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SN 2653-0465)(4)2024,1-10)。
34.2024年12月发表《洪流中的丰碑——栗亮访谈录》(《东北亚学术研究》(2)2024年,152-162)
35.2025年3月发表《四海为家放飞燕——作家燕飞访谈录》(Asia-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SN 2653-0465)(1)2025,9-15)。
36.2025年4月发表《一个人的城愁——阿占访谈录》(《俄罗斯人文瞭望》2025年第2期,153-160)。
37.2025年7月发表《王祖友专稿》(《华文月刊》2025年第7期)。
38.2025年7月发表《形雅势正笔意杨——访书法家杨红利》(《俄罗斯人文瞭望》2025年第3期,130-139)。
(二)英文论文:
1. 1999年6月发表Jews as a Symbol (《佛山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2. 2000年12月发表Paralanguage (《汉英语言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3. 2001年4月发表 Biblical Elements in Saul Bellow’s Works
(《语言文化交际》,华文出版社)。
4. 2001年6月发表 Benn Crader in More Die of Heartbreak
(《佛山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5. 2002年1月发表Irony in “The Story of an Hou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Vol.2 No.1).
6. 2002年2月发表Whitman’s View on Dea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Vol.2 No.2).
7. 2003年2月发表 Countermemory in The Grandfather of the Sierra Nevada Mountain
(《语言与文学研究》 2003年 第四卷 第一期,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
8. 2006年11月发表 “Black Humor in Catch-22 ”
(《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 2006年)。
9. 2008年8月发表Joseph Heller’s Views on Art
(《语文学刊》2008年第8期,1-4)。
10. 2008年12月发表Metafiction in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n Old Man
(《语文学刊》2008年第12期,1-4)。
11. 2009年12月发表Dialogism in No Laughing Matter (《科技信息》2009年第35期,423-424)。
12. 2009年12月发表Hybridization in Picture This (《语文学刊》2009年第12期,1-2)。
13. 2010年5月发表Decanonization in God Knows (《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1辑,158-161)。
14. 2013年7月发表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est Black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Houston A. Baker, Jr. (《最佳黑人研究代表——小贝克·休斯顿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7期,总第391期,59-63)。
15. 2013年8月发表Black Cultural Defender and Cross--cultural Promoter--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erry W. Ward(《黑人文化捍卫者和跨文化促进者——杰瑞·沃德访谈录》 )(《世界文学研究论坛》2013年,Vol.2,No.2,417-428)。
16.2013年8月发表A Woman Writer and Editor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 of the U.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Martha J. Cutter(《美国多族裔文学的女作家和编辑——玛莎·J·卡特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8期,总第392期,65-68)。
17.2013年9月发表“Living with the Dead" against Death--An Interview with Fred Gardaphe
《“与死者生活”以对抗死亡——弗雷德·L·加尔达菲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9期,总第393期,49-54)。
18.2013年10月发表
Woman Scholar Keen on Periodical Literature--An Interview with Susan Harris Smith (《苏珊·哈里斯·斯密斯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10期,总第394期,66-72)。
19. 2013年11月发表
A Researcher of Food Identity and Culture--An Interview with Prof Wenying Xu (《饮食身份及文化探索者徐文英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11期,总第395期,68-73)。
20. 2014年1月发表
A Champion of the Humanist Legacy -- An Interview withR.Baxter Miller(《人文主义传统的捍卫者——巴克斯特·米勒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1期,总第397期,66-70)。
21. 2014年3月发表
The English Language Haiku Poet and Mentor: An Interview with Lenard D.Moore(EPSIANS 2014年第1期第4卷,87-99)。(外语类核心)。
22.2014年5月发表A Historical Novelist Who Crosses the Borderline of History and Fiction--An Interview with Geraldine Brooks(《穿越历史与虚构的历史小说家——杰拉尔丁•布鲁克斯访谈录》)(《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1辑,7-13)。
23. 2014年5月发表A Critic’s Historical Mission--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arles Altieri (《批评家的历史使命——查尔斯•阿尔铁里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5期,总第401期,65-67)。
24. 2014年7月发表A Black Writer’s Political Polemic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Floyd W. Hayes(《黑人作家的政治论战——弗洛伊德·海斯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7期,总第403期,71-76)。
25. 2014年8月发表A Politically Committed Poet--An Interview with E. Ethelbert Miller
(《一位颇具政治抱负的诗人—埃塞尔伯特•米勒访谈录》)(《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2辑,8-15)。
26. 2014年11月发表
A Silhouette of a Socially-Committed Poet--AnInterview with Grace Ocasio(《效力于社区的诗人之素描——格蕾丝•奥卡西访谈录》)(《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3辑,5-8)。
译著:
1.2004年9月发表《披肩》(独译)
(《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12-14)。(CSSCI)
2.2004年9月发表《普特梅塞》(独译)
(《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6-11)。(CSSCI)
3.2007年11月发表《美国文学研究新方向:1980-2002》(独译)
(《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四期,137-163)。(CSSCI)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4. 2011年9月发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自动化、自主性与自动现代性》(独译)
(《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9期,84-88)。(CSSCI)
5. 2011年9月发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自动化、自主性与自动现代性》(独译)
(《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9期)。(CSSCI)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科研项目:
1.2009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荒诞之花——海勒小说创作论”(项目批准号:KYS115609061,项目经费2万,结项)。
2.浙江省外文学会2009年专题研究项目“约瑟夫·海勒后现代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项目编号:ZWZD2009032,项目经费0.5万,结项)。
3.2011年9月—2013年9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后人道主义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52024,项目经费9万,结项)。
4. 2013年9月-2017年9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克特罗小说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3BWW038,项目经费18万,第2名,结项)。
5. 2013年9月-2014年8月,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当代译者生态调查研究” (项目批准号:132400411231,结项)。
6.2016年9月-2019年9月,“西方后现代小说总论”子项目“拉美后现代主义小说论”(项目批准号:16XNLG01, 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项目经费10万,结项)。
7.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六世纪英国文学研究”(参与,项目批准号:22&ZD287,在研)。
获奖情况:
2002年获得厦门大学研究生科研二等奖。
2005年所带班级专四、专八通考成绩优秀,获得嘉应学院优秀教师奖。
2007年获得由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外语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模式、分析和融合”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10年获得首届“名作欣赏杯”年度优秀文章 博士新锐奖。
2011年获得《山东外语教学》优秀编委一等奖。
2011年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12年获得2011年度河南理工大学“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获得《山东外语教学》优秀编委一等奖。
2012年获得“焦作市第三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称号。
2012年获得“2012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
2012年获得“2012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3年获得《山东外语教学》优秀编委一等奖。
2014年获得《山东外语教学》优秀编委一等奖。
2015年获得《山东外语教学》优秀编委一等奖。
2016年获得《山东外语教学》优秀编委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