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与团结之光,照亮统一征程
【编者按】
台湾问题,本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跨越的历史关口。这篇《以智慧与团结之光,照亮统一征程》以宏大的文明视角、详实的现实数据、鲜活的时代案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在反“独”促统道路上的战略定力与创新实践。文章以“智统”为纲,串联起文化根脉的深度浸润、多维战略的精准发力、青年力量的蓬勃迸发、国际正义的广泛凝聚,揭示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不是简单的领土整合,而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整体性跃升。
文中“文明根脉”部分,以故宫文物遥相呼应、孔庙祭典同声相应、两岸合编史书等细节,解构了“文化台独”的荒谬性——当《新白娘子传奇》的旋律仍在两岸街头回响,当“天青色等烟雨”的宋词意境嵌入流行音乐,中华文化早已如基因般融入两岸同胞的血脉。“智统矩阵”则以2024年3500亿美元贸易数据、“全向围岛”军事演训、182个建交国的正义声援,构建起“军事保底、经济黏合、外交破局、法治护航”的立体防线,彰显中国“能用智慧解决的问题,绝不动用武力”的大国克制,更展现“若遇分裂挑衅,必出雷霆手段”的战略自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文章对青年力量的聚焦:从厦门创业基地的千万级台青企业家,到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海峡德比”,再到短视频平台百亿次播放的“大陆真实记录”,Z世代正用脚步丈量两岸温差,用创新打破信息壁垒,让“统一”从宏大叙事变为可触摸的青春理想。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互动,恰如春风化雨,悄然消解着“台独”意识形态的毒化,孕育着民族认同的新生。
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统一的进程,从来都是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当中国高铁即将穿越台海隧道,当台湾青年开始参与大陆基层治理,当国际社会对“一中原则”的认同如滚雪球般扩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领土完整,更是14亿人精神世界的同频共振。正如文章所言:“统一不是终点,而是中华民族以完整之姿走向世界的新起点。”这既是对历史的庄严回应,更是对未来的豪迈宣示。
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统一大业的参与者、书写者。让我们以文化为桥,连通两岸精神家园;以发展为刃,斩断分裂势力根基;以团结为盾,抵御外部干涉图谋。因为我们坚信:当文明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汇聚成时代洪流,任何阻碍统一的礁石都将被冲刷殆尽,中华民族必将在完整统一的历史新篇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
以智慧与团结之光,照亮统一征程
张庆明
台湾,这片浸润着中华文明千年滋养的土地,如同镶嵌在祖国东南海域的翡翠,每一道纹理都刻着民族的记忆,每一寸波涛都涌动着团圆的渴望。在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始终以文明古国的智慧、东方大国的担当、复兴强国的实力,构筑起反“独”促统的立体格局。邱毅老师提出的“智统”理念,恰似穿透历史迷雾的火炬,让我们看见:统一之路虽蜿蜒曲折,但在文化根脉的浸润、经济纽带的联结、民心共识的凝聚中,光明前景已如喷薄朝阳,势不可挡。
一、文明根脉:两岸同胞无法割裂的精神脐带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统一大业最深厚的根基。当台北故宫的“东坡肉形石”与北京故宫的“千里江山图”跨越海峡遥相呼应,当台南孔庙的祭孔大典与曲阜孔庙的古乐钟鼓同声相应,当《新白娘子传奇》在两岸荧屏循环播放,当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里流淌着“天青色等烟雨”的宋词意境,我们分明看见:中华文化如同奔涌不息的长江黄河,早已将两岸同胞的精神世界紧紧相连。
近年来,两岸合编《台湾通史》还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历史真相,共同举办“汉字文化节”传承方块字的智慧,青年学子共赴敦煌研学感受丝路文明,这些文化交流如春雨润物,让“两岸同属一中”的理念深深扎根。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文化乡愁永远是化解“台独”思想的最佳解药。
二、“智统”矩阵:多维立体的战略布局
邱毅老师阐释的“智统”,是新时代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创新,它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境界,构建起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的全方位立体防线:
- 军事威慑:钢铁长城捍卫主权
解放军常态化开展“围岛军演”,航母山东舰、福建舰先后入列,歼-20战机巡航台海,无人机绕飞台岛,这些行动不是“秀肌肉”,而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精准敲打。2024年环台岛战备警巡中,解放军首次实现“全向围岛、立体封控”,用实力证明: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面临“瓮中捉鳖”的灭顶之灾。
- 经济融合:血脉相连的共生密码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500亿美元,台资企业在大陆设立超过12万家,8万多名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就业。从“台商包机”到“小三通”扩容,从台湾水果零关税直供大陆到台胞医保纳入“大陆医保一张网”,经济纽带早已让两岸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当高雄凤梨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当台企参与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发,两岸合作为“中国智造”注入强劲动能。
- 外交破局:正义之声响彻全球
中国外交的“组合拳”让“台独”势力无处遁形:2024年,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国与台“断交”,世界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国家增至182个;联合国大会连续31年通过涉华决议,拒绝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APEC、WHO等国际组织明确拒绝台当局“参会”,让“台独”的“国际空间”只剩“迷你邦交国”的苟延残喘。中国驻美大使在联合国铿锵发声:“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国家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决心!”
- 法治保障:反“独”促统的刚性底线
《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9年来,已成为悬在“台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4年,大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金融制裁、限制入境,对支持“台独”的台湾企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用法治力量斩断分裂势力的经济命脉,彰显“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威慑力。
三、青年力量:跨越海峡的青春交响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统一大业的生力军。在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台湾青年林彦廷创办的文创公司年销售额突破千万,他说:“在大陆,我看见的不是‘市场’,而是‘梦想的无限可能’。”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台湾运动员戴资颖与大陆选手陈雨菲的“海峡德比”引发两岸观众刷屏点赞,网友留言:“我们对战时是对手,拥抱时是家人。”
短视频平台上,“台湾女孩在大陆”的vlog累计播放量超百亿次,台北姑娘阿丹用镜头记录成都火锅的麻辣、西安城墙的厚重、新疆草原的辽阔,让无数台湾青年惊呼:“原来这才是真实的大陆!”这些跨越海峡的青春足迹,正在打破“信息茧房”,让“统一”成为Z世代的共同期许。
四、世界潮流:正义之声汇聚成势
公道自在人心,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巴西总统卢拉在访华时说:“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就是支持各国主权平等的国际秩序”;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多次警告:“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将导致中美关系灾难”。
国际舆论场上,中国自媒体创作者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制作“台湾历史课”系列视频,播放量超5亿次,让世界看见:台湾问题不是“民主与专制”的较量,而是分裂与统一的对决,是正义与邪恶的博弈。当西方媒体炒作“大陆威胁论”时,非洲学者在《人民日报》撰文:“中国维护统一的行动,与美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实践本质相同,为何双重标准?”
五、未来已来:在团结中书写复兴史诗
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统一梦想:
- 当“京台高铁”规划写入国家发改委文件,当“海峡号”客轮实现“朝发夕至”,物理距离的缩短正在加速心理距离的贴近;
- 当台湾青年考取大陆公务员、当选人大代表,当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设,制度差异不再是阻碍,而是融合发展的创新机遇;
- 当《我和我的祖国》在台北街头万人同唱,当“统一联盟党”在台岛举办“反‘台独’烛光晚会”,民意的潮水正在冲破“绿色恐怖”的桎梏。
历史终将证明:统一不是“选择题”,而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答题”;不是“单选题”,而是“和统为上、智统为谋、武统保底”的综合施策;不是“终点”,而是中华民族以完整之姿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起点。让我们以文化为桥、以经济为帆、以青年为桨,在历史的长河中携手划向统一的彼岸——那时,阿里山的云雾将不再遮挡望乡的目光,鼓浪屿的琴声将与黄河的涛声共奏复兴的乐章,全体中华儿女将以团结统一的磅礴力量,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新的辉煌!
《七律·统一新章》
故宫丹青映春秋,孔庙钟磬和韵稠。
东风列阵寒贼胆,自贸通商涌潮头。
青春跨海织锦绣,俄巴仗义正环球。
更待京台高铁通,同看日月照金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