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月亮而去的李白
作者:杨利侠
近日,读到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谈及李白诗歌及李白之死的内容,不禁感慨万千。
书中从诗的教化价值出发,将中国诗分为两大类别:其一为豪放诗,这类诗充满浪漫色彩,风格放纵,诗人无忧无虑,纵情于情感生活,对社会的种种束缚发出反抗的呐喊,同时宣扬着热爱自然的精神。其二为文学诗,此类诗遵循艺术准则,情感内敛,慈祥谦逊,虽有忧郁却不怨愤,教导人们知足合群,尤其对贫苦受压迫的阶层满怀悲悯,还传播着非战思想。
毫无疑问,李白便是豪放派诗人的典型代表。正如作者所言,他堪称中国浪漫诗坛的盟主。其豪迈奔放的气质、酣歌纵酒的畅快、无心仕途的洒脱、与月相伴的浪漫、酷爱山水的情怀以及不可一世的气概,还有那狂傲不屈的性格,无不彰显他作为浪漫诗人的特质。
李白的诗作,自是无需多言。而他的离世,更是充满了惊世骇俗的浪漫。以李白的聪慧,怎会不知水中捞月只是一场空?然而,他却真真切切地上演了一场水中捞月的传奇,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最为精彩、完美且理想的句号。
那是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李白与一众好友在船上饮酒作乐,或高歌,或吟诗对句。众人皆已沉醉,一阵清风拂过,船身微微晃动,李白在这一瞬间苏醒。他俯身船舷,朦胧地望着那皎洁的明月,这不正是与他神交已久的月亮吗?是“举头望明月”的那轮月,是“我歌月徘徊”的那弯月,更是曾被他邀来共饮的明月啊!又一阵清风掠过,水中的月影轻轻摇曳,恰似一块圆圆的白丝绢,柔软地摆动着,泛起褶皱,而后又缓缓恢复成月的模样。他瞪大双眼,定睛细看,确实是那轮明月,可如今却被池水“邀请”了去。“你,你为何会在水中?那不是酒,是水啊,你怎能去喝这不甚洁净的水?我们曾一同畅饮芬芳如甘露的美酒,你本应在美酒之中,为何如今却贪恋这淡而无味的水?”然而,月亮并未理会他。一向豪放狂傲的李白,怎能忍受这般“冷落”?他全然不顾其他,无法忍受月亮就此随波逐流,一心要将月亮救起,好与自己继续对饮。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翻身扑入水中,去捞那水中之月。醉酒后的身躯何等沉重,尽管他思绪尚算清晰,但大脑的指挥系统却被酒精麻痹,无法像思绪那般清醒地调节平衡。他没能站稳,一个翻身落入水中。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执着地想要抱住那月亮,即便月影已碎,他痴心不改,不停地找寻……找寻那落入水中的月亮。最终,李白逝去。而那月亮,依旧高悬天际,默默无言。李白抱着水中的月亮离去,与他心爱的月亮长眠在一起。
李白一生饮酒赋诗,浪漫狂傲。他最终选择了这样一种浪漫的终结方式。谁说酒是他的至爱?月亮才是他真正的灵魂伴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这些诗句,难道不是他早已为自己安排好的诗意谢幕吗?又有谁能像他这般,如此浪漫地选定自己的人生结局?也唯有李白,才能以这般富有诗意的方式告别尘世。
杨利侠:女,西安市人,退休公务员,热爱文学,擅长表达情感,希望通过文字展示个性与内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