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不尽的秦淮河(散记)
二月梅
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泊秦淮》诗,以及朱自清的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诗和散文,如同朦胧的画卷,将秦淮河的夜,渲染得如梦似幻,同时又渗透着几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因为从小就知道有秦淮河,所以,对它也就一直情有独钟,后来每次去南京,只要时间允许,我都要去饱览一次秦淮河,算起来应有三次之多了吧。故对秦淮河的状况也就有了较多的了解,而且也才真切地感受到,秦淮河的魅力,远不止于诗句和散文之中。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静静流淌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它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约2684平方公里 ,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随后,它悠悠荡荡地绕过方山,向西北蜿蜒,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再从西水关流出,最终注入长江。它的脉络,贯穿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孕育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关于秦淮河的来历,有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秦始皇扫灭六合、统一天下后,东巡会稽,路过金陵。身边擅长望气的术士说此地“江东有天子气”,秦始皇为了破除这“王气”,下令凿断方山附近的长陇,让淮水改道向北,穿城而过,流入长江,企图将南京的“天子气”顺着长江一泻千里。从此,淮水便改姓为秦,秦淮河由此得名。虽然秦始皇煞费苦心,但最终也没能镇压住南京的“天子气”,东吴大帝孙权后来建都于此,此后还有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说。实际上,秦淮河原本是一条天然的河道,只是局部地区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并非完全的人工河,而它的名字,也是到唐朝之后才流传开来。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秦淮河上古老的“长干桥”旁,公元前400多年,越王勾践建造起了越城。沿古河道向西,还有三国时的古石头城遗址,那坚固的城防工事,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自六朝时期开始,秦淮河两岸便成为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这里的繁华,一直延续至今。

去年秋日的一天,我又怀着再次探景怀旧的新期待,又一次登上了游览秦淮河的画舫。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给秦淮河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河水悠悠地流淌着,泛着细碎的波光,温柔得如同少女的眼眸。河畔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像是在与河水低语。偶尔有几只水鸟从水面掠过,打破这片刻的宁静,旋即又归于沉寂。船儿缓缓前行,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河岸两旁,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夫子庙,它是为奉祀孔子而建,前身是北宋的文宣王庙。这里,是古代学子们求学问道的地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追求。如今,夫子庙热闹非凡,游客如织,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的商业气息相互交融,别有一番风味。

接着,船经过了江南贡院,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曾经,无数怀揣着“学而优则仕”梦想的读书人,在这里奋笔疾书,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在这一方小小的考棚里,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也书写着历史的篇章。那些泛黄的试卷,那些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乌衣巷,静静地坐落在秦淮河畔。它虽不宽敞,却因东晋时期王谢两大豪门大族的居住而闻名于世。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繁华一时,王谢子弟们身着华服,风度翩翩。尤其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东晋驸马王献之,同时纳本地民女桃叶、桃根两姊妹为妾,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桃叶渡也由此得名,亦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乌衣巷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如今,乌衣巷里依然人来人往,但早已不见了当年的豪门盛况,只剩下那古老的建筑和悠悠的历史,让人在漫步其中时,不禁发出世事无常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诗,正是描写乌衣巷兴衰变迁的真实写照。

随着夜幕的降临,秦淮河换上了华丽的晚装。两岸的灯火渐次亮起,红的、黄的、绿的,交相辉映,倒映在河中,梦幻多姿。一艘艘画舫缓缓游弋,船头挂着的灯笼摇曳着温暖的光,将河面也染成了蔷薇色。桨声悠悠,那有节奏的划水声,仿佛是时光的轻吟,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嚷。远处传来悠扬的丝竹声,那是从沿岸的楼阁中飘出的。乐声婉转,在夜空中飘荡,为秦淮河更增添了几分旖旎的风情。此时的秦淮河,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又似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秦淮河的历史中,秦淮八艳的故事无疑是最为动人的篇章之一。她们虽身处风尘,却有着不凡的品格和才情。其中,尤其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李香君居住的媚香楼,就坐落在秦淮河畔。她与侯方域在这充满诗意的地方相识相爱,本以为能携手一生,却无奈被卷入了复杂的政治漩涡。李香君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和操守,不惜血溅桃花扇,她的坚贞和勇敢,让后人为之敬佩。孔尚任的《桃花扇》,将这段爱情故事搬上了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李香君的传奇人生。每当想起李香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她那柔弱却又坚定的身影,她在秦淮河畔的一颦一笑,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哀。

除了这些,秦淮河还与许多文人墨客有着不解之缘。诗仙李白曾多次游历秦淮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这里饮酒作乐,挥毫泼墨,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和人生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对秦淮河的倾情咏叹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吴敬梓也曾在秦淮河畔居住,他在这里创作了不朽的名著《儒林外史》。书中对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而秦淮河畔的繁华与衰落,也成为了他笔下生动的背景。在吴敬梓的眼中,秦淮河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腐朽的见证,他通过自己的文字,将那个时代的众生百相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秦淮河啊,你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底蕴。你是流淌在金陵城血脉里的诗行,是镌刻千年的文明长卷,是南京的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你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以诉不尽的景色、内涵成为南京的文化标识。在这里,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每一次与你相遇,都像是一场绮梦。你给予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让人们在这繁华与宁静中,找寻到心灵的归宿。你的美,你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也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前来探寻你的奥秘,领略你的美丽。
秦淮百里古今流,棹起东门荡彩舟。
文木山房随寓客,芬桃根叶伴王侯。
三宫映照奎星殿,二水平分白鹭洲。
桨过声悠惊半月,烟花无尽媚香楼。

(写于2025年6月5日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