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社会小说《世外》
——欧阳如一
第八十二章、发现一座学校
小李村离“双佛山汉白玉矿山遗迹风景区”只有十华里,年轻人走得快,下山只要一小时,上山也只须一个半小时,工人们就不在工地住,每天早上上山、晚上下山,而那八个原始股东——高见岭、苏晓、李志和、岳秀,李万山、王村花、王老、张老,还有秋田犬虎子——它是名义股东,却坚持要在山上住,山上有栋原来王家的西洋别墅,法式,蓝顶白墙、镶着各种汉白玉线条和宝瓶柱,现在也只剩下个框架,得慢慢修复;房子虽然只有三百多平方,可有个上千平方的大露台,院子更是大到十多亩——欧洲人真喜欢户外;他们就先把帐篷搭在露台上,这得清了很厚的泥,买来各种盆栽才有情调;再由厨房、卫生间、客厅边装修边往里搬。别墅是三层,一层是公共区域、有门厅、客房、厨房、餐厅和公共卫生间;二层有两间卧室,因为有中空;三层有三间卧室,还有一个大平台,都带能洗澡的卫生间——民国时期的人就这么奢侈。他们就高见岭夫妇一间、李家祖孙一间、岳秀王村花一间、王老张老各一间。一个月后内外装修和家具、各种汉白玉摆件布置齐,他们就越发喜欢这里的生活,每天早上到山里散步,掐几把野花、野菜就会有一顿欧洲贵族的早餐;他们整个白天都在采石场转,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咋看全是石头,细看却全是石雕,就等着他们给它们剥皮;晚上就在那大露台上看着星空喝酒吃烧烤,他们天天有肉——山下送上来的鸡、鹅和虎子叼回来的野味儿。虎子越来越有本事,它主要猎兔,偶尔会有獐子、狍子、獾子。他们的晚宴会吃上两三个小时,每个老人都得讲故事,高见岭会谈天说地,主要是历史和地理常识;李志和专门讲狐仙鬼怪,弄得那三个女人又想听又怕听;王老讲他家三代人做生意的经历,中国商人最大的风险是政治运动;张老讲太行山的故事,他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太行山人,分布在附近两省十几个县,没人比他更了解太行山。
“哎,老高,这栋别墅有产权会怎么样?”一天晚餐,李志和问高见岭。
高见岭说:“有产权也卖不上价,因为它在离县城三十里的山里,道路交通不方便,周围配套设施基本没有。可是如果在欧洲,他们就喜欢深山老林,就会把它建成一座小城堡,外面是精致的花园,里面摆满了名贵家具、雕塑、绘画和文物,可能每周才会对外开放一次,每次接纳人不多就得预约。那别墅才值钱,这么说吧,假如它在阿尔卑斯山,不算里面的东西光房子就值得两千万。”
岳秀拉着苏晓和王村花的手说:“我们也要这种生活。”
王村花看看苏晓,说:“我不要,我没老公。”
苏晓说:“你就住我家,直到你嫁人。”
“那还嫁啥人哪?”李万山嘻嘻笑,说:“几位姑,你们说得像真的似的,我也要一栋这样的别墅。”
大家笑,李志和说:“老高,咱们这儿数你有本事,生生变出了山下那个主题公园和别墅区,你再给我们每人变一栋这样的房子呗?”
高见岭想想,说:“我建议,等咱们这个项目成功之后就把这栋别墅还给王老,这是人家的祖产,政府不还咱们还。”
王老赶紧起身下蹲,说:“高博,冲您这话我就给您磕一个。”
李志和拉起王老说:“您这是干嘛?八字不没一撇呢。”问:“您家在县城、省城连保定、北京都有房,还您没有?”
王老说:“我家第一次破产是‘土改’,在解放前;第二次破产是‘公私合营’,在解放后。第一次没还,第二次只给留下几间平房,住得并不比街坊宽敞,我们已经很知足。我听说后来这些房子都落实了政策,只有少部分人的房子还了,得是有政治影响的文化名人和海外华侨,可已经过了四十多年,有的已经不能证明,有的房子已经不在,有的后人已经不在,有的干脆就不要了。”
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和政治,已经“翻篇”,高见岭说:“我再宣布一件事情,今后小李村的房子你们随便抢,派出所找你们你们就说是我指使的,坐牢我去。”
在座的七个人都吃了一惊,苏晓摸摸高见岭的脑袋:“你没喝多吧?”
高见岭含着眼泪问:“你给不给我送牢饭?”
李万山这才听明白,一拍巴掌:“喝,我们得好处您担责?我真就开抢了。”看着张王二老,他们两家的宅子更好,又看看他爷,说:“我首先得保护我家的房子不被抢。”
几位老人都为这孩子这点出息笑了,也了解了人性之恶,张老说:“别说,这招到啥时候都好使。”王老说:“但愿不再发生以前那种事情。”
高见岭这才挑明刚才的话题:“孙中山曾经提出让中国人‘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这在中国不难实现,尽管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尽管我们这块土地多自然灾害,只要我们不搞人祸——武装夺取政权,重新分配土地;只要我们坚持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且有个让利于民的税收,中国人就愿意攒钱盖房,不敢说家家住别墅,住欧美那种低密度花园洋房用不上三代,中国的城乡就都是世外桃源。”
大家都听明白了,当过小学校长的张老说:“五里以外有座废弃的小学,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看那儿的房子能不能用起来。”
李万山说:“我和秀姑、虎子去过。”
第二天清晨这八个人在一条狗的带领下去了山背后的一条山沟,这时候的草已有没膝高,山路时断时续,他们走得很吃力。张老对几个外地人说:“那边曾经和这边是一个县,后来这边的地划归了那边的县,这边人就很少跟那边的人来往了,可我在那边教过书,这边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在那边读过小学。”
他们来到一座还没塌架的石头房子前,是一正两厢的房子,估计有几十间,门窗虽然很破却用木板封着,有很好看的院墙,因为上面开着金黄色炮仗花。
张老说:“这座学校在刚刚建国时很兴旺,办过好多‘扫盲’班;后来它改成了小学,就因为刘校长教得好,十里八乡的孩子都到这儿读书,培养了不少农村干部,最大的后来当了山西省副省长;恢复高考后它就不行了,因为刘校长让教员们讲太行山和农业常识,说农民就得留在农村,让孩子家长不高兴,他们送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改命——离开农村,当城市白领;再后来不断拆村并镇,这座学校也要求并到乡里,教员们就都走了,现在只剩下刘校长一个人,我已经好久没见他了。”
高见岭在房子外围转转,感觉不比他们那边的法式别墅差,因为都是鼓溜溜的面包石砌的,是墙体承重,在上面加盖一层都没问题,真能改成一座城堡,可以给他们石材厂的员工做福利房,问:“这座房子产权归谁?”
张老说:“不知道,是刘校长带着学生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砌的,可能没产权,有也是县教育局的,其实应当归刘校长,听说前些年要拆,刘校长不让。”
这时他们听到用木板钉得严严实实的校门里有广播声:“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