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社会小说《世外》
——欧阳如一
第八十章、一部近代工业史
一顿饭的功夫勘查矿山遗迹的四个老人和李万山、岳秀、秋田犬虎子都回来了,他们就坐在由四顶帐篷围着的由简易的折叠桌椅摆成的宴席上吃饭,吃得是一大盆鹅肉炖粉条和蘸酱菜,喝得是散装白酒——山里人恨不能顿顿有酒,李志和问李万山和岳秀:“你们去哪儿了?荒山野岭的?”
李万山说:“虎子乱跑,我们追虎子,我们发现了一座学校。”
李志和对张老说:“张哥,上次我们上山是我们爷俩带着高博,我对这地方和你们家的事儿不熟,现在破败成这样我们也看不明白,这是您祖上的买卖,您给我们说说?”
张老㨄下一口酒说:“我祖上的买卖?我岂不又成了大资本家?我还是不说吧?”
高见岭又给他的塑料杯满上,说:“老哥,这座矿浓缩了中国近代工业史,您说给孩子们听听,应当让他们知道。”
张老又㨄下一口酒说:“临河人都知道我们张家的故事,可不全是真的,我今天头一回对外面说。这得从我爷爷说起,我家是河南顶城人,你们年轻人可知道项城?就是袁世凯的老家,袁世凯你们知道吧?他是北洋军阀领袖、民选的大总统、后来称帝叫‘洪宪’。如果他不称帝,功劳就大了去了,因为他不流血就让清帝退位,保证明清两朝的版图合成一块而不至于分裂,是‘中国的华盛顿’。”
教书先生王老说:“他称帝当时是顺应了民意,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帝制,他的帝制不同于以前的帝制,是有国会和内阁的,和英国、日本差不多。”
张老想起这件事就眼珠子发红,说:“我爷爷在袁世凯出任朝鲜总督时就是他的马弁——贴身卫护,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又是他的亲兵统领,与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这些后来的大佬都有私交,新军待遇的很好,我爷爷一人的军饷就够养活我们全家十多口,我们家的生意从哪时候起步。”
李志和笑道:“这一段我们不知道,知道文革时斗你又多一条。”
张老说:“袁世凯称帝失败气郁而死,可是他培养的新军头目却掌握了北洋政府政权,就是我上面说的那几个人都当了总统、总理,
现在看来,假如孙中山不发动起义推翻北洋政府,中国就会采用美国的制度,不一定比现在差。”
李万山说:“北洋政府有什么好?美国的制度哪比得了咱们。”
高见岭看看在座的每个人,除了讲故事的人,包括当过小学校长的王老好像都这么认为——目前国内的正规教材、重要领导讲话和主流媒体都认为北洋政府是个国力空虚、内部腐败、政治黑暗、软弱无能的政府,可它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它废除了外国对中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它兴办现代教育、医疗和工业、军事,没有北洋政府就没有国民党政府,没有国民党政府就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早期的共产党员同时是国民党员,可这道理受过长期的“洗脑”中老年人不知道也罢,李万山、岳秀这一代大学生也不知道就太遗憾了,中国人就不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张老接着说:“北洋政府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北伐军推翻,我爷爷就把我爹送到日本读书,我爹学得就是矿山开采,回国后他一面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一面在临河汉白玉矿投资——当时的知识分子都有实业救国的志向,就有了这个厂,剩下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李志和说:“嗯,剩下的故事我就能接上了,您家是晋鲁豫最大最先进的采石场,用得是德国的发电机和各种开山设备;汽车还有铁轨和轧道车,开山用炸药;工资高还有免费医疗,退休、工伤和死亡赔偿也按外国那一套,可有一点我不知道,你爷爷有两个儿子,老二为什么去了美国,老大——您家为什么留在了中国?”
张老说:“这不是老大要继承祖业吗?大陆解放我小爹就去了台湾,后来全家移民美国;我是建国前生人,打记事厂子就公私合营了,当时我爹还是厂长,有工资还吃利息,我家的日子还好;我上小学我家厂子就归公了,我爹还是会计,我们兄弟姐妹六个,日子就紧了起来;后来历次政治运动我爹都挨整,我也因为出身不好只能回家种地。可我儿子这一辈有志气,他们白手起家又当回了亿万富翁,资产不比他们爷爷差。”
这真是一部中国近代工业史——建国前的所有工厂主的命运都一样,高见问几个年轻人:“你们说咱们国家这么做对吗?剥夺地主资本家的财产并且让他们的子女也备受歧视?”
这是教授要考他的学生,苏晓四十多岁,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却对以前的事情有耳闻,说:“剥夺地主资本家的财产是马克思的主张,列宁在苏联的成功实践,毛主席就照着做了,要不就建立不了新中国。”
可杀鸡取卵并不可持续,而且这种抢钱有理的法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道德的破坏极大,高见岭说:“村花你说说。”
王村花红了脸说:“我不叫‘村花’,别这么叫怪不好意思的。我感觉打土豪分田地是对的,要不穷人太穷了。”
穷人太穷了就是抢的理由?高见岭说:“老李哥,您家比以前的地主都富,小心点。万山,你说。”
李万山感觉剥夺地主资本家的财产有点过激,说:“过去打土豪分田是对的,现在保护私有财产也是对的。”
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逻辑,高见岭问岳秀:“秀,你们四个你学历最高、你说说。”
岳秀想起有个叫陈独秀的人,主张走“议会道路”——共产党与国民党政治协商,不要武装夺权;还有一个叫陈烱明的人,主张“联省自治”,不要武力统一中国,说:“中国近代史真假难辨咱们费那脑筋干啥?把咱们的矿利用好就好了。”
这就是“不问国事”,看来中国人中真缺少那个讨厌的愤青夏青,高见岭说:“可惜了啊。”
大家不知道高见岭说得是啥意思,就聊起了别的。
他们已经决定在这废旧的矿床上安营扎寨,这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用电。他们带上了各种太阳能灯和电瓶,干点小活就用柴油发电机,以后用电得跟农电站商量,偷偷扯出一条线,给他们好处就行,一年后两个水库三个小水电建成,他们就有电使了。
二、施工。先修缮几间还有四壁的厂房兼办公、住宿,山上有得是材料,村里有得是木瓦匠,用人一定要保密,因为这是偷着干,边干边协调上面的关系,原来临河的县委书记刘冬梅已经是邢台分管工业的副市长,还关心着小李村的项目,李志和会找她试试。
三、生产。只须开发出各种仿玉工艺品的样品,挂到网上或上展销会订货,再按订单生产,不压货就能降低投资风险,产品的材质全国各地都有,关键是设计和雕塑工艺,高见岭会找北京的工艺美术大师合作,他们大部分赋闲在家成本很低。
四、资金。高见岭出设备钱,岳秀出流动资金,她答应出二百五十万只出了一百万,这丫头变得很抠,她分管财务,全体股东的工资都欠着,创业这八个人不当股东还不行。
五、设备。大家热盼的中外合资的最先进的雕刻设备到了,用大型运输汽车运到山下,再用履带式吊车送上山,开箱一看,全是二手设备,小货车、推土机、给料机、破碎机、制砂机、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液压开石器、搅拌机、雕刻机倒是挺全,李志和看了说:“老高,你花了多少钱?哪弄来这些破烂?有的是我们以前都不用的古董。”
高见岭说:“我只花了五十万,比张老他家以前那个厂先进多了。”
李万山说:“我以为全自动呢?只能用来开荒料,还得动手刻。”
高见岭像打量自己的作品那样围着那堆旧设备转了好几圈,留下送货的人安装,说:“都说要学愚公移山和红旗渠精神,他们当年有这些设备还不得乐死?全自动得靠咱们用手赚,咱们村的手艺不能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