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社会小说《世外》
——欧阳如一
第七十九章、话说红旗渠
这上山踏青的四个人发现,那道巨大的冰瀑原来是横亘在这条峡谷里的冰坝,由里面温暖的泉水一层一层冷却后堆积,就像火山融岩,它们在暖和天会沿着沟底的石缝流淌,很小、很浅,并不让人在意,只是在每次山雨之后才会出现咆哮之势,也持续不了几天,不会越出峡谷冲击建在高处的房子。高见岭就可惜了这点水,上次上山他就想在山上和矿区各修一道坝,与山下的湖形成三级水库,就会在雨季来之前放水减灾,在旱季来之前蓄水用于生活、生产、绿化、发电之用,却只是想想而已,对于小李村的财力这实在是异想天开,却没想到大山听到了他心里的话,让山泉以固体的形态塞满了这条峡谷,算算峡谷的容积就知道这些水的体积,竟然平均宽十五米,高二十米,长三四里,这仅仅是在天上没有降水、地上也没有融冰的冬天!可是就在他们发现它的一刹那,最后一道立着的冰壁崩裂,积水迅速泄下,流得无踪无影,好像对他说:“模型展示完毕,就交给你们做吧。”让这个老建筑设计师顿感这是上天的旨意,不做成这件事决不会让他离开,就唏嘘不已。
“你们都带了啥?背包鼓鼓囊囊的?”岳秀问,她柱着根棍什么都没带,肚子有点饿了。
苏晓就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军用压缩饼干、午餐肉罐头和四瓶二两装的扁瓶红星二锅头来,说:“我带了四个人一条狗两天的食物。”就用勺擓了午餐肉给秋田犬虎子吃。
中午的太阳把光秃秃的巨石地面晒得很热,就像在早春的范围内划出一个盛夏,让他们感觉暖融融也懒洋洋,喝了酒的岳秀有点睏,又翻高见岭的背包:“姐夫,你带得啥?”
高见岭就拉开背包给他们看,竟然是两套登山专用的充气帐蓬,展开给他们看,它一面是拉锁门,三面有带纱网的塑料窗,有充了电的泵,一按它就会鼓起来,形成一个带床垫的方尖堆型的小屋,他们还另外买了双人羊毛睡袋,里面也有可充电的电褥子,真先进,据说能在冰雪天里过冬,两人睡更暖和,可他们一次都没用过。他说:“今晚咱们在这儿过夜,女生和女生睡,男生和男生睡。”
李志和说:“我不跟你睡,我嫌男人臭。”
高见岭说:“我还不想跟你睡呢,说梦话咬牙还放屁,我跟苏晓睡。”
岳秀就笑眯眯地看着李志和,这老头别看现在满脸核桃纹还驼了背,年轻时可能很俊,就想起自己跟过一个和他年数差不多的老头子,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现在流行“登山搭子”,不认识的男女临时共用一顶帐篷,要得就是这种刺激。说:“我们两个女生一起睡,你们两个男生轮流站岗,防备野兽。”
李志和说:“这山里伤人的野兽有狼、有熊,好多年前发现过豹子。它们听到我们说话的人多就会避开,嗅到酒味会跑得更远。”问:“你们真要在这儿过夜呀?”
高见岭也觉得两顶帐篷四男四女还是三家人不方便,也是这老李头不懂浪漫,说:“我们再买两顶帐篷,下次带上万山和村花。”
苏晓说:“那也不够睡呀?”
高见岭说:“那我就发出通知,愿意探险的自带帐篷。”
李志和说:“要是这世上只剩下咱们四个人就好了。”
岳秀看看苏晓和高见岭,看来最古板的人也有一颗花心,红了脸说:“你不要你的老婆儿孙呀?想得美。”
李志和不好意思道:“我是说就像外国电影里的荒岛求生。”
高见岭也发现这老头的心还挺年轻,可能想他们四个与世隔绝好传宗接代,说:“我还惦记我的盆景呢,下次我让地质队老刘参加,他有更好的登山设备。”
太阳说下山就下山,刚才还烤人的地面突然变成了冰块,这四个人就收拾东西赶紧下了山。
他们再组织起来已有八个人,原来那四个:高见岭、苏晓、李志和、岳秀,又新加入四个:李万山、王村花、王老、张老,还有虎子,他们都背着统一品牌的登山包拄着登山杖,就都感觉他们是一支专业的登山科考队,好像要去攀登珠峰。
李志和和秋田犬在前,李万山和王村花断后,李志和停下脚等那二老,问高见岭:“老高,你下过乡吗?学大寨的歌你会唱吗?”
高见岭知道他问得是当没当过“知青”,说:“学大赛是修梯田,咱们这是去开山,得唱红旗渠的歌。”扯着嗓子唱道: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李志和问年轻人:“你们知道红旗渠吗?”
李万山和王村花说:“知道,在河南林县。” 苏晓和岳秀说:“不知道。”
教书出身的王老感叹道:“那可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就在河南和山西交界的林县,是引漳入林工程。全渠长1500公里,干渠长70.6公里。于1960年动工,1969年竣工,历时近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灌溉了林县54万亩良田,基本没有开山机械,也没靠国家一分钱资金,全靠林县人民一双手,现在咋没这种奇迹了呢?”
四个年轻人说:“您咋记这么清呢?”
家里有大买卖的张老说:“太行山人有愚公移山的传统,河南、河北、山西的山区都出现过愚公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愚公的精神值不值得提倡,如果算算账,跟山叫劲可能真不如绕着走,林县并没有因为红旗渠脱贫,而因为多石匠瓦匠搞施工和房地产致富。”
高见岭惊讶当地农民有这种见识,回想起建国响应毛主席愚公移山的号召浪费了多少民力?中央提倡红旗渠的精神之后国内又出现了多少废弃的水利工程和危坝?说:“现在有个更大的水利工程——红旗河,就因为红旗渠得名,它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米,堪称世界运河史上的奇迹。它要引雅鲁藏布江灌溉黄土高原和沙漠会增加亿亩良田,彻底改变整个西北缺水的状态,还兼有发电、灌溉、旅游、防洪与航运、国土利用等综合效益。”
张老说:“全靠钱堆呀,也难免工程腐败。”
不知道从啥时起中国人从带着干粮献义工到凡事政府工程必有腐败的,李志和说:“红旗渠的功劳记在了那一代林县人身上,就让后人不知道其实五百年前它就在修,先由当地乡绅自发组织,后由明清两代县衙投资,后来才是林县政府发动全县劳力,还有各企业献工,这种做法在大锅饭时行,在现在就不行了。不能光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能光算国家和集体的账,不算个人账。”
这就是市场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一定要通过最小的生产单位的资本积累来发展经济,而不能通过削弱他们的财富和创造性来繁荣城市、富强国家——这是苏美竞争苏联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只可惜夏青没在,她在必会有高谈阔论,高见岭说:“老哥,别说您不懂经济。”
李志和说:“上次到县政府上访,咱们老哥几个就目标一致,这次我还希望咱们目标一致,咱们村用本村的矿山遗迹搞石材生产,变废为宝、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路没错,不管政府同不同意,咱们就干了。”
王老张老说:“咱们四个都老了,给他们年轻人创造条件让他们干吧”
人多走路就慢,他们边走边聊了十里山路走了三个多小时,到达矿床已经是中午,高见岭发现秋田犬虎子和李万山、岳秀不见了,就吩咐苏晓和王村花埋锅造饭,他们四个又拿着地质队测绘的矿山遗迹现状图去勘查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