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邮 同 兴 当 铺
杨德彪
2025年6月3日
高邮同兴当铺位于北门大街与东大街丁字路口东北首。始建于清中期,距今约300年历史。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高邮市文物局争取国家资金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实施修缮工程。2017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我有幸参与修缮工作全过程,感受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位 置 优 越
高邮北门大街与东大街始建于宋,当铺所处位置在北门大街与东大街丁字路口首位,是历史上最繁华两个街区的交点,交通非常便捷。南连复兴西街,向西直通京杭运河;向北直达运河上的御马头;向东直抵文游台,是濒临运河重镇(高邮)的一处当铺。据传高邮同兴当铺曾是和珅的私产,如是,就不足为怪了。
规 模 大 、 档 次 高
当铺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布局略呈正方形,建筑5纵5横。分3个区域,即经营区、生活区、后勤保障区。共有经营、生活、保障用房近100间。内部布局合理,既自成一体、又相互映衬,既连通、又分割。共设3个门,经营性正门和偏门以及独立的生活区大门。其中接待大厅、存箱楼等建筑用料讲究,砖细、砖雕、木雕等工艺精湛,在全国现存当铺中也是不多见的。
完 整 性 和 原 真 性 好
按照文物修旧如故、最小干预的原则,我们在认真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方案”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活区、号房、接待大厅的墙基和柱础,按原有开间形制恢复了号房、生活用房;整体保留了存箱楼的48根立柱、柱础、墙体、屋面和2栋附属用房;恢复了回字楼(俗称跑马楼)楼道。整体保留了接待大厅木构架和当铺内的9口水井以及门鼓石、阶沿石、砖雕、木雕等构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 筑 文 化 丰 富
主要体现在建筑本体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及装饰。如生活、接待用房以3进2院围合而成,院落之间相互贯通。开间以3开或明3暗5为主,本构架为硬山抬梁式结构体系,廊沿设内卷棚,以及门头的砖细、砖雕、门鼓石、樑饰镂空木雕等都是典型的里下河较高档次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而核心建筑存箱楼外形庄重大气、四面高墙围合,南北墙体上方设女儿墙和滴水沟,从外部看不见屋面及回字形的天井,体现了“肥水”不外流和内敛的建筑文化内涵。像这样稳重大气、雕刻精美,封火墙、马头墙林立的建筑在里下河地区罕见。似晋派建筑气势,又有徽派建筑影子,或许是高邮同兴当铺位居运河、邮驿要道,融合了南北方建筑文化。
防 火 防 盗 功 能 强 大
同兴当铺安防特点主要体现在防火防盗无死角和立体式应急管理能力。当铺共设置9口井,分布合理,就像设置的9个消防栓,既满足生活用水,发挥水“空调”作用,又满足重点防火区域应急用水;既满足公共用水,又满足特殊部位用水;既有明井,又有暗井。井在当铺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存箱楼防火防盗功能强大,高大的防火墙和2米多宽的火巷形成了自然的防火隔离带,20多米高的围墙无窗,最高处设置的4个通风口让盗贼无法攀爬入室,屋顶没有旺砖,设置了5公分厚、2米长的旺板,即便盗贼掀开屋面盖瓦也无法从屋顶入室,如此高超的安防措施,护佑着同兴当铺,风调雨顺,安然无恙。(原载:高邮市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作者:杨德彪研究员。1964年出生,江苏高邮人,1985年从部队分配至高邮市文教局工作。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大运河扬州专委会委员,高邮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