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眼保健操
文/李偊桥
眼保健操已推行60多年了,我却是1979年才接触到的。其实,自从我知道这个有利于视力保护的知识后,一直坚持做眼保健操,也有40多年了,一路坚持下来,对保护视力的作用非常明显。
我自从知道有眼保健操这个事,并开始坚持做眼保健操是在1979年9月。那时,我因为去外地求学,离开了家乡的小村子,到位于本县的三大镇之一,位于脉旺集镇上的汉川第四中学就读初一。来到一个新地方,颇有点像陈焕生上城的感觉,学校里新奇的事很多,课间要做眼保健操就是其中之一。先是体育老师在上室内课时,给我们专门讲解了眼保健操的做法,当然,那时做眼保健操的具体步骤与现在的有些不同,最后一套操作是干洗脸,现在免除了这一节。班上同学在每天下了第一节晚自习时候,就开始做眼保健操。老师跟我们讲了做眼保健操的很多好处,对大家也有要求,于是我们一到做眼保健操时,都能自觉归位,每个节点做得都很认真。那时学校是用唱机播放眼保健操配合音乐的,唱机里装有好大的唱盘。记得每次播放时都有一句开头语:“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可想而知,这保护视力都与“革命”联系上了,同学们有不认真做的吗?
后来,不记得学校啥时候又换了唱盘了,这套眼保健操的配乐,再没有那听起来很尖利的女声开头语了,“干洗脸”的那一环节也没有了。
可是我的眼睛就是在那个时候近视的,不过绝不是眼保健操没做好的缘故。记得在读初三的下学期,学习任务有点重(当然不像现在这样),自己课外阅读的兴趣也空前高涨。白天要投入精力学习课本知识,晚上才有空闲在蚊帐中看些课外书藉,中国四大名著,我就是那个时段看完的。当年寝室里有电灯泡高高的悬在寝室房顶,整夜的不熄灭,给我夜读提供了光源,可是蚊帐里的暗弱光线至使我的眼睛与书本拉近了视线距离。到录取了重点高中时,一体检我才知道自己的视力已是0.7~0.8了。
一进入高中,只好戴上了近视眼镜,那时我也常常做一做眼保健操,按摩眼部周围肌肤,以缓解常时看书的疲劳。以前的玻璃镜片有点厚,调节一下很有必要。
三十多年过去了,因为做眼保健操的这个好习惯,总算还维持了0.7~0.8这个视力段。只所以这个视力段没有减退,大概是因为自己是老师,从没离开过学校,也似乎从来没有终止过做眼保健操;所以才能“维持原判”。
再后来,待我调到母校任教的时候,已进入新世纪了。没想到做眼保健操的好习惯还保留着,而且发扬光大了。学校每天有两次眼保健操,一次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再一次是在晚自习第二节后。下课铃一响,眼保健操音乐响起,台上的老师停下正课督导学生做眼保健操,并且也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眼保健操。我自己呢也是每天坚持做两通眼保健操。做的地点有时在办公室里,有时也在课堂上。我身为老师,吃“用眼用脑”这碗饭的,也是每次认真地做眼保健操。与我们那时候做学生不同,现在班上学生近视的人很普遍,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学生却不多——一到做眼保健操时,有的趴在桌上睡觉,累了;有的在点眼药水,运用高科技防治近视眼;有的学生还巴望着音乐快点结束;有的学生认真在做,觉得闲着也是闲着。
当然,学校有硬性要求,必须要做好“早操与眼保健操”,我作为班主任,每天除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与课时,我还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推广整整一个甲子年了,希望这个眼保健操有益于每个莘萃学子的视力。
李偊桥(笔名栏杆拍遍)出生于1965年12月,汉川西江乡人,大学学历。现任开发区汉正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怀揣着对古典文学无尽的热爱与敬仰,漫步于诗词歌赋与对联艺术的殿堂之中。在求学和工作的岁月里,曾沉迷于古代文人的墨宝,亦致力于学习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在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中结合湖北中考新题型应试,把诗联知识如平仄对仗、对联张贴书写、词语组联、联语排序等知识传承引进课堂,指导学生中考复习与考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以一颗虔诚的心,探索诗词联的奥秘,用笔墨书写对生活的热爱,用实践传承中华文华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