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共赴文学之约:三地作协联动 书写白河新篇
在乙巳端午粽香四溢之际,一场以“文学六进”为内核的深度文化交流活动在陕西白河县精彩举行。宝鸡市凤翔区作协、长安大学文学协会的作家、学者与文学爱好者们齐聚在美丽的白石河之滨,与白河县作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互动,共同推动文学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文学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宝鸡市凤翔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杨舟平、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周龙岗、顾问王乖勋、《雍州文学》主编李强等一行,长安大学文学协会会长李均宏等,白河县作协主席蒲大林等一行参加活动。三地文学组织以书为媒,开启了真诚的文学、文化交流之旅。宝鸡市凤翔区作协带来了承载着凤翔地域文化与文学特色的“凤翔集”散文丛书六卷本,字里行间流淌着西府大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底蕴;长安大学文学协会则分享了校园文学创作成果,展现出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与蓬勃朝气;白河县作协主席蒲大林代表县作协回赠了反映当地山水人文、脱贫攻坚历程的文学佳作——《草木》(散文集)、《倔强的核桃》(儿童小说集)等文学书籍,传递着白河儿女的奋斗精神与乡土情怀。互赠书籍环节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传递,更是创作理念与情感的交融,为后续的深度文学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热烈的文学交流会上,三地作家、学者围绕“文学六进”活动展开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文学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军营,是文学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凤翔区作协代表分享了在当地学校开展文学讲座、苏轼文化专题讲座、文学平台、刊物创办的经验,让文学成为新时代凝心铸魂的重要纽带;长安大学文学协会成员讲述了在校园内举办作家见面会、红色经典文学讲座等活动,激发大学校园文学创作热情的实践;白河县作协则结合本地实际,介绍了通过文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组织作家深入农村采风创作,挖掘白河乡村故事的举措。现场思维碰撞,金句频出,大家共同为“文学六进”活动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随后,采风团一行走进桥尔沟、庙山等景区,感受白河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桥尔沟古街,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明清风格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作家们漫步其中,用敏锐的目光捕捉老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聆听当地居民讲述的传奇故事,为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庙山景区内,层峦叠嶂,绿树成荫,山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宛如仙境。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刻体悟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魅力,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独特的感受融入到作品中,让更多人领略白河之美。当天下午,采风团一行又走进长安大学曾经的扶贫点白河县麻虎镇金银村,与村民亲切交谈当年扶贫情况并进行回访,受到村民欢迎。
此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6月2日上午,采风团在商洛市拜会了丹凤籍实力派作家李育善。李育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柳青文学奖得主,出版有《走过丹江》《惊蛰之后》《商山草医》等多部文学专著,以其对乡土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写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情结、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厚的平民情怀,受到文学大家贾平凹、李敬泽、穆涛等的联袂推荐。在交流中,李育善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的创作经历,强调文学创作要有使命感,要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有个性,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他的分享与在场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产生深刻共鸣,大家就如何在“文学六进”活动中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合影留念
此次乙巳端午白河县文学采风活动,通过三地文学组织的联动,尤其是高校文学组织的密切参与,将“文学六进”活动推向了新的高度。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促进了地区间文学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文学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共同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相信在以后,“文学六进”活动将持续深入开展,让文学之花在三秦大地处处绽放。
(供稿:雍城一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