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伯母
(武瑞金先生之母)
作者:唐鹏
惊闻噩耗泪成溪,伯母仙然一路西。
从此阴阳生两界,瑶池招手化菩提。
2025.6.4
这首《悼伯母》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悼亡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伯母逝世的深切哀痛与缅怀之情,同时蕴含着对逝者德行的赞颂和对其往生的美好祝愿。以下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展开赏析:
一、情感基调:悲痛中见尊崇,哀婉中含慰藉
1. 开篇直抒胸臆,痛失亲人之悲
首句“惊闻噩耗泪成溪”以“泪成溪”的夸张修辞,直白展现听闻噩耗后的骤然悲痛,如溪水奔涌般不可抑制,足见作者与伯母感情深厚,噩耗带来的冲击强烈。次句“伯母仙然一路西”以“仙然”一词赋予逝世以庄重感,“一路西”暗指西方极乐世界,既符合传统对逝者安息的祝愿,又隐含对伯母离世的不舍,情感哀而不伤。
2. 转写德行与孝思,深化缅怀之意
第三句“懿德长存儿女孝”笔锋一转,从个人悲痛转向对伯母一生的评价:“懿德”(美德)概括其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儿女孝”则侧面反映她持家有道、教子有方,德行不仅存于生前,更泽被后代,体现其人生价值的延续。尾句“瑶池招手证菩提”以浪漫想象收束,“瑶池”代指仙境,“菩提”借佛教“觉悟”之意,将伯母的逝世想象为登仙证道,既是对其一生德行的升华,也以宗教意象慰藉生者,传递“往生极乐”的美好愿景,情感从悲痛中得以超脱。
二、艺术手法:凝练用典,虚实相生
1. 传统意象的运用
诗中化用“瑶池”“菩提”等典故,融合道教仙境与佛教哲思,既符合传统悼亡诗“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又以超脱的想象减轻死亡的悲戚感,使哀思升华为对生命归宿的哲思。“一路西”暗合民间“西方净土”的信仰,贴合对长辈逝世的传统表达,易引发共鸣。
2. 结构层层递进
全诗四句两层,前两句“叙事+抒情”,以“惊闻噩耗”的瞬间反应切入,迅速将读者带入悲痛情境;后两句“评德+祝愿”,从个人情感延伸至对逝者生平的总结与精神的追思,由表及里,由实入虚,情感层次丰富,兼具抒情性与思想性。
3. 语言朴素而典雅
用词既保有口语化的直白(如“泪成溪”),又不失典雅(如“懿德”“证菩提”),符合悼亡诗庄重的文体要求。“长存”二字以时间维度凸显伯母德行的永恒,与“招手”的动态描写形成对比,一静一动间,既见生者对逝者的追念,亦见对其超脱尘世的祝愿。
三、文化内涵:孝道与生命观的交织
诗中“懿德”与“儿女孝”的呼应,体现了传统孝道中“立德”与“行孝”的统一——伯母以美德垂范家族,儿女以孝行回报亲恩,形成儒家伦理中“老有所尊,幼有所敬”的家庭理想。而“瑶池”“菩提”的意象,则反映了民间对生死的朴素认知: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德行圆满后的升华,这种对往生的想象,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亦是对生者的心理疗愈,蕴含着中国人“向死而生”的生命智慧。
结语
这首《悼伯母》以七绝短章承载深切哀思,通过情感的递进、意象的选择与文化符号的运用,既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缅怀,亦折射出传统孝亲文化与生死观念。诗中没有堆砌华丽辞藻,却以真诚的笔触打动人心,恰如伯母“懿德”的朴素与深沉,虽逝犹存,令人感怀。
作者简介
唐鹏,男,1968年11月3日出生,汉族,安徽怀远人。中共党员,转业干部,助理讲师。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财务系,大专学历。现在山东省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从事行管工作并兼校志编辑。喜爱历史和文学,尤善诗词和书法。现游弋于全国一百一十五个网络诗群,创发诗词约2400余首,现有数百首发表在《都市头条》及其他网络诗群。另,个人建《诗词书画交流群》,《桃都地书群》。
(图文供稿:唐鹏)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