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094
爷爷的那辆“推不够”
侯家赋
我老家现在还放着一辆木制独轮车,已有近百年了,车身已经接近零散,轮子也不能转动了。可它是我爷爷的心爱之物,更是我家的传家宝,爷爷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推不够”。
说起这辆“推不够”,还真有些来历,它伴随我爷爷50多年。我爷爷推着它,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修建大型水库等。装载物品足有上百万斤,行程不下十万里。它伴随着我爷爷发生过很多动人的故事,它是一辆“功臣车”“红色车”。
那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我爷爷开始往返于济南做粮食生意。那时,没有车辆,往济南贩运粮食,多是肩挑人抬,很费劲吃力。爷爷学过木匠,就把家里的一颗槐树刨掉,做成了这辆独轮推车。
有了这辆独轮车,爷爷往返于济南就很省劲了,贩运的粮食和其他物品也就更多了。每天爷爷一大早就推着车出发,推着四五百斤重的粮食,中午前赶到济南。把粮食送到粮食收购点,下午再从济南带些城里的货物赶回家。
1948年秋天,济南战役打响,爷爷就不做粮食生意了。他推着这辆独轮车毅然参加了支援前线的战斗,为前线战士送作战物资。解放军对济南发起总攻后的当天下午,爷爷所在的平阴县支前队,立刻变成了救护伤员的“转送队”。他们200多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穿梭往来于炮火硝烟中,枪林林弹雨随时都有夺走她们生命的危险。可他们没有一个害怕的,更没有一人退缩落伍的。他们把前线送下来的解放军伤病员及时转运到后方战地医院,让一名名伤病员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接近傍晚时分,前线又下来8名伤员,爷爷和20多名民工,自告奋勇,承担起了转运这批伤病员的任务。抬担架的两个人运送一个伤病员,我爷爷则用独轮车一次转运两名伤员。城区西门离西郊机场附近的解放军战地医院有五六里地,如果走大路需要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让伤病员及时得到救治,爷爷和其他20多名民工,商量决定走小路赶赴医院。当他们行走在一条小路上的时候,前面道路上有两个高约20公分的台阶。抬担架的人员好容易通过,推独轮车的就不行了。爷爷和我的二伯父(侯延浩)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越上台阶。他俩试着抬车好几次抬车,也抬不动,想找块垫板,还找不到。车上的两名解放军伤病员看到这种情况,就想下车,好让爷爷把车推上去。爷爷就是不肯,他立即招呼了另外两名正好路过抬担架的民工,一前一后,一左一右,4个人硬是把独轮车抬上了台阶。天黑之前,把这批伤病员送到了解放军战地医院,让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节省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济南战役胜利后,爷爷又随支援大军,为淮海战役的参战部队运送物资。他还是和二伯父(侯延浩)一起,推着独轮车,载着五六百斤重的煎饼、军鞋等军用物资,从我们家里出发,到江苏的淮海战场,千里迢迢赶赴战场,直到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两大战役胜利结束后,爷爷被评为“支前模范”。当胸前戴着大红花的爷爷走近独轮车时, 双手拍着独轮车,激动地说道:老伙计,你也没少出力,这大红花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呀。回家时,他干脆把大红花系在了独轮车的车架上,让独轮车和他一起分享胜利和荣誉的快乐。乡亲们看到系着大红花的独轮车,立时把爷爷和独轮车围了个水泄不通。
打那以后,爷爷对这辆独轮车就更加珍爱了。经常给车子轮轴上油,以免轮轴损坏;车身的铆埙松动了,他就及时砍几个木楔子进行加固,每年还要给车身上一遍桐油,使车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上世纪70年代,爷爷又推着这辆独轮车参加了旧县乡屯村铺后毛峪水库的修建和王古店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在修建凤凰山扬水站时,由于要从凤凰山山顶上开石,然后再运送到半山腰的水渠垒砌点。盘山小路上的坡度很大,车子时常就有滑车伤人的事故发生。爷爷就在独轮车的轮子按上了闸,车的两个车把用手推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再在车轮毂上钉上两块木板,给车轮增加摩擦力。车子下陡坡时,就用两只手拉紧绳子,轮毂上的木板就把轮子死死扣住,以免车子下滑。爷爷从山上往下推石头,每车有六七百斤重,从未发生过危险事故。
爷爷的这辆“推不够”,可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乡亲们到公社的粮站里籴粮食、赶集上点卖点自留地里的菜,向地里运送土杂肥等等,都向爷爷借用这辆“推不够”。特别是生产队里分庄稼的时候,爷爷更成了乡亲们央求的对象,都要爷爷给他们捎着点。爷爷总是先把五保户、烈军属、老弱病残户家分到的庄稼装上车、送到家,然后,再给其他的社员力所能及的捎搭点。看到爷爷推着这辆“推不够”向地里推土运粪,往家运柴收庄稼,省劲省力,社员们很想跟着爷爷学推独轮车。可是每当摸起车把,不是车子歪了,就是人被车子甩得栽个跟头。每当这时,爷爷就手把手的教那些愿意学推车的人,并且还有句顺口溜和秘诀要他们记住:“推小车,不用学,只要腚锤(屁股)活”。就是说,推车时人的身子和屁股,要随时跟着车子灵活的调转和扭动,才不至于车子歪倒或使人摔倒。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应运而生,独轮车也逐渐被淘汰了。可爷爷对它的感情却挥之不去。每到天气好的时候,他还要推着独轮车在院子里转上几遭。赶集上店、走亲访友,爷爷都是推着这辆“老掉牙”的独轮车,当作拐杖和载东西用。
一辆木制独轮车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承载着无数的辉煌与荣耀。它既印记着爷爷一生的勤劳和艰辛,也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爷爷去世40多年了,他心爱的独轮车还放在我家的西屋里。每当看到这辆独轮车,爷爷那弯腰弓背推车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那车轮和车轴转动时发出的“嘎吱、嘎吱”摩擦声,好似唱着一首首欢快动听的歌谣,不时地响在我的耳旁。伴随着我对爷爷回忆的思绪,久久在旷野里回荡。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支前大军的队伍间、乡间的土地里、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上,还在飘扬着爷爷生前喜爱的泥香和土色。我要把这辆“功臣车”替爷爷看管好、保存好,当做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也把爷爷和独轮车的故事讲下去。
作者简介:侯家赋,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1957年生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济南市平阴县退休干部。系《中国老年报》《中国老年杂志》通讯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阴县彩虹诗社、平阴县老干部联络员、平阴县档案馆荣誉馆员等。
新闻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