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绘山河,豪情注词章
在诗词的天地里,王明松老师以笔为舟,以情为帆,在《渔歌子》的韵律中泊定山河万象。这十四首组词,如同一串晶莹的珍珠,串起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哲思,更流淌着一位老兵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与诗意担当。
一、山水为墨,勾勒天地灵韵
王老师的词中,山水是永不褪色的底色。“在山泉水清”里,泉声映着春光,山色融于水影,清韵自山间流淌;“青溪”一阕中,雨霁云散,风动雾开,碧水潺潺间尽是自然的澄澈与生机。他笔下的月,或“举杯邀明月”的豪情,或“江清月近人”的静谧,月光所至,皆成诗行;他眼中的村寨,“村花”绽放处是烟火温情,“夜静春山空”时见天地辽阔,山水草木在平仄中舒展,皆成心灵的栖居之所。
二、岁月成歌,浅唱人间烟火
从“花间一壶酒”的闲适,到“麦园”里“麦穗翻金”的丰收图景;从“春浓”中“春风畅,夏荷香”的季节流转,到“垂晴”里“香花芳草靓城池”的市井生机,王老师以细腻笔触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更动人的是,这位曾投身军旅的老兵,将铁血情怀融入词章——“明野”中“野营训练有威名”的峥嵘岁月,“寻飞”里“寻梦柳营好风知”的戎马记忆,让词作在山水之外更添一份家国担当,刚柔并济间尽显人生厚度。
三、词牌为舟,渡尽人生风华
《渔歌子》本是渔家隐逸之调,却在王老师笔下焕发出多元光彩。他以传统词牌为舟,既载着“水秀山清蕴诗情”的文人雅趣,亦承载“晓风清,战史明”的军人风骨;既吟“月落双山”的自然之美,亦歌“夏收时节乐园人”的民生之乐。十四首词作,篇篇有景,句句含情,于长短句中见天地,于平仄间见真章,既是一位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凝视,更是一位长者对岁月的温柔回望。
读王老师的词,如临山水之境,如品岁月陈酿。愿这一卷《渔歌子》,能带你穿越词间风雨,在诗韵中遇见自然的辽阔、生活的热烈,以及一位老兵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