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此时此刻,我在写这篇文章挺痛苦的。真正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写作的这个过程,而是还没开始写、还没有灵感和话题的时候,那种脑子一片空白的状态,才是最令人煎熬的。有时候整整一天都在想,到底今天写点什么?哪怕只是个话题,只要给我一个,我就能展开写下去,可偏偏有时候就是想不到。
有人可能会说:“没有灵感就先别写啊。”这话听起来没错,可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如果每次没灵感就不写,那我早就停笔了。我今天之所以还能每天写出一两千字,就是因为无数次在没灵感的时候,逼自己下笔写出来的。很多看起来灵光乍现的内容,其实都是长期刻意练习、硬挤出来的结果。
这就是区别:有人等灵感来了才写,而我这个小学毕业的人能写出文章来,靠的是“坚持的写灵感才会来。我发现,每一次真的拿起手机开始下笔的那一刻,哪怕开头乱七八糟,哪怕不知道怎么写下去,只要坚持写几行,灵感就像接上电一样开始流动。甚至一写起来,一环扣一环,越写越清晰,越写越有感觉。就好像不是我在写,而是如有神助在借我的手在表达一样。
说真的,这么多年每天坚持写文章,到今天也没给我带来多现实的变现回报,它也不是我的生存工具。但它带给我的,却是另外一种看不见的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分辨是非、灵魂的输出、表达自我……甚至是精神成长和内在秩序。
尤其是那些没有灵感却逼自己写下去的时刻,最痛苦,也最宝贵。就像今天,我依然坚持完成了这篇文章。虽然可能写得不算好,甚至显得有些混乱,但我知道,这件事本身,比文章的质量更有价值。
我越来越觉得,真正的成长,不是在灵感爆棚时产生的,而是在自己最不想动笔、最无话可说的时候,仍然不放弃自己、仍然坐下来对话的那些瞬间。那才是脱胎换骨的地方。
很多人说要改变自己,可大多数连三天都坚持不了。人性总是急功近利,总想一蹴而就。但你会发现,所有真正有分量的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认知的提升,都是在一天天逼着自己迈过“没感觉”与“不想做”的状态后,慢慢积累来的。任何真正值得拥有的能力,背后都有一个长期坚持的自己。
我知道,把自己的文章发出去,还得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因为总有人不理解、有人质疑、有人评头论足。但我越来越明白,我们真正的读者,其实是自己,是那个通过文字跟自己内心深处和思维对话的人。
我为什么越写越有力量?不是因为我文笔多好,很多时候跟别人说我是小学文化写出这些文章都不相信。而事实是我的人生经历、我长期的学习的习惯、我一直在坚持思考,思考自己、思考世界、思考选择的意义。还有这四年来,我每天一直坚持每天写作的原因。我这些年所做出的重要决定,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慢慢看清楚的。
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坚持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的孩子。他们从小就知道,爸爸每天一定会做的冥想、一定会学习、一定会写文章。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或许比我给他们讲一万句话道理更深刻。他们长大之后,也许能翻阅这些我留下的文字,一步步读懂我曾经是怎么成为今天的自己的。我一直认为这些,就是我留给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这篇文章写得乱,也写得烂,我承认。但我更想说的是:即使在最没有灵感的时候,我也没有停止前进。因为我知道,那些最痛苦的时刻,正是积累、突破、脱胎换骨的时刻。
当然,我一直重复告诉所有人我所写的内容不一定是对的,也不是所谓的“真理”。我太多的无知的地方、有盲区、有局限、有认知死角。但我希望我写下的文字,能给一些人一点启发、一点力量、一点思考的火花。
毕竟,真理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属于那些愿意独立思考、愿意自己去验证和体验的人。我们身而为人,最重要的,不是顺从,而是保持清醒。不是讨好,而是忠于自己。不是盲信,而是一直持续思考。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停止思考。哪怕没有灵感,我也不会停止写作。因为我知道,每一篇文章,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写给那个还在成长的自己。我所写下的,不只是文字,而是我与世界交锋过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