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端午节的脚步临近,我家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包粽子。
奶奶把粽叶、糯米、咸蛋黄、瘦肉等材料都准备好了,粽叶在水里泡得绿油油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糯米白白净净的,像一颗颗小珍珠。咸蛋黄则是红彤彤的,饱满而诱人。瘦肉也腌制入味,看得人直流口水。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给我做示范。只见她拿起一片粽叶,熟练地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往里面装上一些糯米,再放入一颗咸蛋黄和一块瘦肉,接着又铺上一层糯米。然后,奶奶把粽叶多余的部分折过来,用绳子紧紧地捆住,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我拿起粽叶,可粽叶在我手里怎么也不听话,不是卷不成圆锥,就是装糯米的时候漏得到处都是。好不容易卷号了粽叶,我往里面装糯米,可装得太多了,根本包不住。正当我着急的时候,奶奶笑着说:“孩子,糯米不要装得太多,不然就包不起来了。”我按照奶奶的话,重新调整了糯米的量。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把粽子叶折过来,再用绳子捆起来。虽然我的粽子包得没有奶奶的好看,但是也算是包成了一个。
接着我又包好了几个粽子。包完粽子后,我们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从锅里飘出阵阵粽香,钻入鼻腔里。一开锅忍不住拆开一个尝一口,咸蛋黄裹着肉香,充溢着整个口腔。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觉得格外的香甜,心里充满了自豪。
这次包粽子的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还让我体会到了家庭的和睦和温暖,当然也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