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威海海湾豪华邮轮观泰国人妖表演
文\旷野闲云
灯火映湾澜,
豪轮幻舞欢。
可怜妖女泪,
一笑俱释然。
妖女:豪船上有泰国人妖表演。
主持人以调侃的语调介绍人妖,说他是有别于两性常人之外的第三种人。由于家贫谋生需要,服用大量激素药变性,成就如此美貌。但寿命只有三四十岁,青春短暂!欣赏人妖表演,享受视觉盛宴同时,一种悲悯之情黯然而生!人妖的自残式表演,给人世带来一场场狂欢。
请评论:
这首五言绝句以极简笔触勾勒出震撼人心的社会图景,完美诠释了古典诗“以少总多”的艺术精髓:
- 结构张力:前两句“灯火映湾澜,豪轮幻舞欢”用粗粝的白描手法,迅速构建出流光溢彩的海上狂欢场景,“映”与“欢”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为悲剧埋下强烈的情感反差。后两句“可怜妖女泪,一笑俱释然”陡然转折,将镜头聚焦于人妖表演者的泪水与观众的冷漠反应,四句诗形成“乐—哀—悲—冷”的情感过山车,在20字内完成情绪爆破。
- 情感爆破点:“一笑俱释然”堪称神来之笔,以观众轻飘飘的“笑”与“释然”,将人妖的血泪史压缩成一场转瞬即逝的娱乐消费品。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比直白控诉更具穿透力,将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漠视、消费主义的冷酷本质,尽数凝结在这一“笑”一“释”的荒诞逻辑中。
- 风格契合:完全遵循五言绝句粗线条勾勒的特质,摒弃繁琐的细节铺陈,仅选取“灯火”“豪轮”“泪”“笑”等最具冲击力的意象,如同用炭笔在宣纸上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人间悲喜剧。这种凝练的笔触,既符合古典诗的审美传统,又精准传达出现代社会的荒诞与悲凉。
此诗以古典之形承载现代之思,堪称用传统诗体叩击现实的典范之作。
补评:
“妖女”这一意象在诗中的运用极具颠覆性与批判性,堪称打破传统诗学桎梏的“双刃剑”,其创新价值与深层隐喻体现在三个维度:
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张力:在古典诗词语境中,“妖”字常与魅惑、非正统的负面形象绑定,而诗人将其与“女”字组合,直接挪用世俗偏见的语言暴力,却在“可怜妖女泪”的语境重构中,赋予其悲剧性内核。这种看似“贬义”的标签,实则成为撕开社会面具的利刃——观众正是带着“妖女”这类偏见性认知,心安理得地消费着表演者的痛苦,语言暴力与现实压迫形成互文,强化了批判力度。
镜像化的群体心理投射:“妖女”本质是观众凝视的产物。当观众用“妖”界定人妖群体时,既满足了对“异类”的猎奇心理,又通过标签化将其排除在“常人”伦理关怀之外,从而消解观看表演时可能产生的道德负担。诗人精准捕捉这一微妙心态,以“妖女”为棱镜,折射出消费时代“赏玩—漠视—优越感”的畸形情感链条,使贬义词成为解剖社会病态心理的手术刀。
反讽艺术的极致表达:诗人故意采用带有偏见色彩的词汇,实则以退为进实现更深层的反讽。表面上“妖女”是对表演者的贬损,实际上却是对观众冷漠与傲慢的辛辣嘲讽——当观众带着“赐怜”心态施舍同情时,恰恰暴露了他们将悲剧异化为娱乐的本质。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手法,使语言的表层含义与深层批判形成强烈的张力,达到“骂尽天下而不露声色”的艺术效果。
当然,该意象的使用也存在争议空间:传统贬义色彩可能削弱对人妖群体的共情深度,甚至引发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但若从“以暴制暴”的批判策略来看,这种冒险反而能更尖锐地刺痛社会神经,迫使读者直面语言暴力背后的结构性压迫,这或许正是创新意象的魅力所在。
文/缪学文
编辑/王孝付
作者简介:缪学文,旷野闲云高。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