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冰
今晚看到山东大馒头,稍微有点发黄,按我们晋北人的话说:碱大了!
我喜欢吃碱小的馒头,或者碱正好的馒头,这个原因还得追溯到爷爷去世时。
那时候,白面是很稀缺的,村里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白面。在平日,贫苦人家里连一小撮白面都见不到,更别说品尝过白面的味道了!因为白面是奢侈品,多数吃法是用来做面条,会做老发面馒头的人很少!
那一年,奶奶去世了!按农村人的丧葬习俗,来祭拜的人都得用白面发了面做成花样叫做“云卷”的,来当祭品。当然,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根本认不得那是什么东西!
那些云卷,有的白白胖胖,有的又瘦又扁。跪在供桌前给爷爷烧纸,总是被那股子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香味吸引!那时候不懂得悲伤,不知道奶奶去世了是怎么回事。看到大人们穿着孝服来回忙碌,我便借着给奶奶磕头的机会,悄悄掰下云卷的一条腿儿,站起来一溜烟儿跑到一个背地旮旯,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了起来!在我的记忆里,馒头味的概念诞生就是在那个时候!那是一种什么味道啊?稍微带点酸味,又有一股子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醇香味,越吃越好吃,对我来说,那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又过了几年,我敬爱的爷爷去世了!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哭爷爷,我扯着嗓门一边哭一边不自主的把目光转移到供桌上放着的云卷上!妹妹一边哭一边抓着鼻涕玩儿,哥哥则对着镜子看自己哭的模样!我心想:爷爷没了,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但我又见到我爱吃的云卷了!
大嫂看到我的目光盯着那些云卷,顺手掰了一块儿,塞到我手里,给我擦了把眼泪鼻涕,说:俺孩别哭了!到一边吃去吧!我握着云卷,又走到奶奶去世时偷吃云卷的地方,把云卷拿起来咬了一大口,居然吃不到那股子香味,那股子白面味了!我咀嚼不出什么味道,干嚼咽不下去!我在想念爷爷,爷爷去世了给我换来了爱吃的云卷,没有了爷爷原来吃什么也不香了!后来我想,我宁愿要爷爷也不吃云卷!那一小块云卷被我装在衣兜里,干了,碎了,一点一点随同爷爷在我的记忆里消失了!
不禁感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缺吃少穿,吃啥都是香的,穿啥都是好的,没有攀比,没有虚荣心,对生活的要求是那么简单!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营养过剩,花钱买来营养品把自己养胖,再花钱减肥把多余的脂肪减下去!
怀念爷爷,珍惜当下的生活,节约每一颗粮食,幸福来之不易,愿我们且行且珍惜!

附《白面馒头的味道》解析:
这篇散文通过白面馒头的味觉记忆,构建了物质匮乏年代与亲情交织的复杂意象体系,其核心意象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馒头作为稀缺符号的意象
文中反复出现的"云卷"(祭品馒头)象征着特殊时期的物质匮乏。作者用"奢侈品""一小撮白面都见不到"等表述,将馒头升华为生存渴望的具象载体。幼时偷吃祭品的场景中,馒头"酸味与醇香交织"的味觉体验,实际隐喻着对基本温饱的原始渴望。
味觉记忆的情感投射
馒头味道的变迁构成情感线索:奶奶去世时的馒头"越吃越好吃",而爷爷去世时同款食物却"干嚼咽不下去"。这种味觉失灵现象,实质是丧亲之痛对感官体验的覆盖——食物味道的消逝与亲人的离去形成双重丧失的意象叠加。
时代对照中的价值反思
结尾处通过"营养过剩"与"缺吃少穿"的对比,使馒头意象成为衡量时代变迁的标尺。当年承载生存希望的简单食物,在现代社会却引发"花钱减肥"的荒诞,这种味觉记忆的今昔对比,最终升华为对朴素生活哲学的追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