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著名诗人謝明辉老师诗词專輯 (台湾詩人謝明輝與京津派書畫家端午丹青筆墨會,兩岸端午共一家 ) 第(100)期
熱映中
你會紅影視傳播專訪AI製作2025年6月2日濯缨沧浪兮 赋离骚 端午節 两岸笔墨丹青雅集 楚水VS江尚儒 HD
【你會紅影視傳播 ‘中華時報社 '太平洋通訊社 記者:陳見明 &曾彩華 2025 年 6 月 2日 中國 北京 ~台灣 連線報導】.https://youtu.be/9tpK1k_URi4?si=PskfOxwmHHu6Eo0u
端午
端午詩人殤,
滿街飄粽香。
南風催荷綻,
龍舟競未央。
龍舟競渡
人潮擠河邊,
鼓急聲震天。
槳快舟行速,
競渡端午歡。
端午荷開
端午蓮花開,
荷塘人潮排。
蜜香隨風散,
滿塘蜂蝶來。
荷鄉荷香
人住荷花鄕,
蝶愛荷花香。
人蝶同所愛,
世界皆芬芳。
粽香端午思懷
詩人思古傷,
粽投汩羅江。
端午粽香在,
屈原人已殤。
採藕
佛坐蓮花台,
清聖自然來。
人把蓮藕採,
荷包樂開懷。
兩岸粽香
端午粽飄香,
兩岸共品嘗。
龍舟千地競,
文化同源長。
兩岸一家共端午
荷開端午粽飄香,
兩岸龍舟競賽忙。
家人千里來相會,
共嚐肉粽話家常。
粽香端午龍舟競渡 兩岸共一家:詩書畫雅集共敘文化血脈
2025年5月31日,北京歌華開元酒店內墨香四溢,一場別開生面的「兩岸筆墨丹青迎端午」活動隆重登場,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書畫名家、詩人及文化人士齊聚一堂,透過詩詞、書畫與心靈交流,展現「兩岸共一家」的文化情懷。
本次活動由中華詩詞藝術協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率領台灣藝術代表團,與來自大陸的書畫名家聯袂揮毫,主題聚焦「粽香端午·兩岸共一家」,共同紀念詩人屈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會場中,詩詞飄逸,墨韻深遠,一幅幅作品述說著兩岸一家親的濃厚情感,也為兩岸文化交流寫下溫暖的一章。
丹青迎端午 筆墨傳深情
上午10時,活動在隆重的介紹與致辭中開場。中智科技評價研究中心文化科技專委會主任高金福主持開場,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書畫院院長邊保華與台灣詩人代表謝明輝分別致詞,表達對兩岸文化交流的高度肯定與深切期許。
謝明輝表示:「端午節不只是節慶,更是中華文化共同記憶的載體。書畫創作是兩岸心靈的連結,今天我們不僅是在創作藝術,更是在書寫歷史與情感的共鳴。」
隨後登場的聯合作畫活動中,兩岸藝術家圍繞「迎端午 兩岸一家親」主題,攜手完成長達30公尺的書畫長卷,場面壯觀。其中台灣詩書畫家江尚儒以即興創作《龍舟競渡》七言絕句,並將「龍」字以書入畫,勾勒出破浪前行的龍舟意象,成為全場焦點。他說:「這是一場心靈共鳴的盛會,龍舟不僅競渡於江上,更象徵著兩岸同舟共濟的未來。」
詩詞頌端午 文化共傳承
謝明輝也在活動中發表以端午為題的詩詞八首,包括《端午》《兩岸粽香》《兩岸一家共端午》等作品,以詩詞吟詠兩岸文化同源、情感同根。《兩岸一家共端午》詩句「荷開端午粽飄香,兩岸龍舟競賽忙。家人千里來相會,共嚐肉粽話家常。」道出端午佳節的文化共鳴與民間情感的連結。
來自大陸的詩人楚水則以《濯纓滄浪兮 賦離騷》為題,感懷屈原忠魂與兩岸分離的哀思,並引用文天祥《端午即事》詩句:「三湘隔遼海」,映照今日兩岸之距,卻也象徵著文化血脈的連結。他在致詞中動情地說:「文化不是政治的對立,而是民族靈魂的共鳴。今天,我們以詩畫為舟,橫渡海峽,讓心靠得更近。」
文化為舟 民心為槳
午間餐敘後,參與者在作品展示與藝術交流中進一步互動。著名畫家劉懷山以大幅水墨荷花畫作呼應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精神,畫作中那隻由湯立老師繪製的翠鳥栩栩如生,象徵自由與希望。北京書畫家王菊濃則帶來扇面書法作品,巧妙融合端午意象與文人墨趣。
參與活動的李閩榕理事長回憶與謝明輝的十年情誼,感慨萬千:「兩岸文化的延續,靠的不只是制度與政策,更是這些民間藝術家的努力與堅持。」他也特別提及已故夫人、兩岸文化統一推動者姜虹校長的遺志,呼籲在座人士珍惜並延續兩岸和平統一的文化使命。
謝明輝更引用陸游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表達對兩岸統一願景的堅定信念。他感懷地說:「兩岸和平統一天,端午美酒祭薑虹。」一語令在場嘉賓動容,文化的力量穿透歷史悲情與現實分隔,成為最溫柔卻堅定的呼喚。
詩人節雅集 成就歷史瞬間
作為活動壓軸的詩詞朗誦與即席揮毫環節,現場氣氛熱烈。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台北、新北等地的詩書畫名家齊聚揮毫,將屈原精神與端午情懷透過水墨紙筆抒發殆盡。毛體書法家徐廷陽、國畫大師吳加高等重量級藝術家現場創作,展現筆底風雲。
活動雖於下午4時圓滿落幕,卻在兩岸藝文界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記。一位與會書法家表示:「今天的聚會像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無論是屈原的精神,還是文天祥的忠烈,都讓我們更堅信——我們是同一個民族,有著共同的記憶與未來。」
結語:文化聯結未來,端午共敘家國
在這個紀念詩人屈原、象徵忠誠與家國的節日裡,來自兩岸的文化人以筆會友、以詩傳情、以畫言志。端午節成為兩岸文化交融的平台,也成為民族認同的情感依托。正如活動主題所言:「粽香端午·龍舟競渡·兩岸共一家」,文化記憶是最堅韌的聯結,而民心,是最堅實的橋梁。
現職:
中華詩詞藝術協會 理事長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 執行長
全國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 副總會長
台灣謝氏宗親會監事長
明妃傑出貢獻獎得主
學 歷:
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2011畢業)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系學士
經 歷
中評社特約作家
海峽交流基金會 顧問
圓山大飯店 監察人
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國會聯絡組組長(2000-2001)
國民大會第三屆國大代表(1996-2000)
北縣警察局金山、淡水、蘆洲、樹林、土城分局副分局長(1989-1996)
永和分局刑事組組長(1998)
著 作
1.《黃金十年》-創富、幸福、競爭力
2.第二屆兩岸競爭力論壇套書
(提升兩岸競爭力的秘訣大提升、大戰略、大突破、大競合)
3.《金廈特區論文集》
4.《謀共識、找出路、臺灣向前走》論文集
5.《「一帶一路」共創新未來》論文集
6 詩韻中華詩集
7世界詩會 廣州都市詩詞頭條 中國謝氏文藝傳媒 台灣科技整合月刊 中華詩院夢何文學 世界文學網刊 浙江半島詩刊 海南詩刊 詩歌中華均有專輯。
8 每日一詩刊載:報新聞 Hinet生活網 新浪新聞 奧丁丁新聞 Yam 番薯藤 Match生活網等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