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蓝,黄河黄
兰州蓝,两岸绿,黄河之滨也很美
当晨光穿透皋兰山的薄雾,兰州城便在两种亘古的颜色中醒来——天空是澄澈的蓝,黄河是浑厚的黄。这两种色彩如同大地的呼吸与血脉,在西北的苍茫中碰撞出独特的生命力。
兰州蓝,是高原馈赠的透明诗篇。这里海拔1500米的天空像被反复淘洗的蓝宝石,云絮疏朗得能数清脉络。清晨站在白塔山顶远眺,整座城市浸在靛青色的天幕里,连空气都泛着冷冽的蓝光。这种蓝不似江南水乡的朦胧,而是带着西北特有的锐利,仿佛能刺穿所有阴霾,让每个仰望者都变成贪恋苍穹的夸父。
黄河黄,则是大地最原始的叙事。浑浊的浪涛裹挟着黄土高原的基因,在中山桥下翻涌出鎏金般的漩涡。汛期时的河水像熔化的青铜,将两岸的羊皮筏子都镀上金边;枯水季则露出河心沙洲,宛如巨兽褪下的鳞甲。老兰州人说,这水里沉淀着二十万年的时光,每一粒泥沙都是历史的标点。
蓝与黄的交响中,藏着兰州人的精神密码。牛肉面馆的蒸汽升腾进蓝天,茶摊上的三炮台倒映着黄河,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用蓝色数据复原壁画,治沙人用麦草方格锁住流动的黄金。两种色彩在西北风中相互淬炼,最终凝成兰州人骨子里的韧劲——既要像蓝天般通透豁达,也要如黄河般百折不回。
暮色四合时,滨河路的灯带次第亮起。蓝渐渐沉入群星,黄慢慢隐入黑暗,但明天太阳升起时,这对永恒的色彩搭档又将开启新的轮回,继续讲述这座丝路重镇的双色传奇。
作者:蔺峰
2025年06月01日
作者简介:
甘肃兰州,西北师大会计学、省委党校经管学毕业。青春岁月,知青年代,青春年华,贺兰军魂。以笔为友,以诗会友。作品见诸于省市党报、高校新闻网、校报、校刊,省、市级及国内知名网络平台。并有获奖。作品有诗歌,散文,论文。篇数千章,字数百万。题材广,视角新,与三观同韵,与时代共鸣。著有散文诗集《沁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