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衣箱里的月光标本
文/路等学(甘肃)
打开老旧的木箱,樟脑丸的气息裹着岁月的尘埃扑面而来。那件深紫色的呢绒大衣静静躺在箱底,褶皱里还锁着1988年冬夜的霜,而我指尖触到的,分明是六倍月光的重量——为了买下它,我耗去了整整六个月的工资。
站在百货商店的玻璃橱窗前,大衣垂坠的廓形如同一阕未完成的诗。深紫色的绒毛在日光下流转着神秘的光泽,柔软的触感掠过掌心,衣领处细密的针脚像恋人的耳语。280元,当这个数字砸在心头时,我数了数存折上的零,又摸了摸贴胸口袋里捂热的纸币。最终,那叠沾着汗渍的钞票还是颤抖着流向了柜台。穿上它的瞬间,镜子里的我仿佛被暮色浸透,172厘米、60公斤的清瘦身躯裹着这份奢侈,连走路都带着小心翼翼的雀跃。
可穷日子早已把“节俭”刻进了骨头缝里。同事们投来的惊羡目光,在我眼中成了尖锐的芒刺。回到家,我用报纸将大衣层层包裹,像是封存一件易碎的珍宝。我想着等过年穿,等孩子考上大学穿,等日子真正宽裕了再穿。每一次打开木箱,指尖抚过大衣的绒毛,又默默将期待叠回箱底。那些等待的日子里,时光悄然重塑了我的模样。
如今站在2025年的镜子前,白发已爬满鬓角,曾经挺拔的身姿被岁月彻底改写。180斤的体重压得一米六八的身高略显佝偻,曾经平坦的腹部如今如鼓起的风帆,层层堆叠的赘肉将腰围撑得浑圆,站着时,肚腩便如半球般向前突兀地隆起,连最宽松的衬衫下摆都难以完全遮盖。当我颤抖着将那件珍藏多年的深紫色大衣往身上套,前襟豁开的缺口足有一掌宽,原本笔挺的衣摆悬在小腿,空荡荡的袖管晃荡着,深紫色的布料被撑得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像褪色的旧梦。现在的工资足够轻松买下当年280元的大衣,可这臃肿变形的体态,却让所有剪裁精良的衣裳都成了橱窗里可望不可即的风景。我只能套上松垮的老头衫,在街头巷尾摇晃,任晚风穿过空荡荡的衣袖,像穿过那些被辜负的岁月。
生命里总有些遗憾是时光的顽疾。年轻时总以为好日子在未来,把喜欢的东西锁进箱底,把梦想的生活推给明天。直到有一天惊觉,那些精心收藏的岁月,早已在等待中发皱、变形。就像那件深紫色的呢绒大衣,曾经它是照亮贫瘠岁月的光,如今当我轻轻抚摸大衣的褶皱,布料上似乎还残留着三十七度的体温,那是年轻时鲜活的印记。我忽然明白,有些风景一旦错过就永不再来,有些衣裳一旦封存就永远失去灵魂。往后的日子,我不再把美好寄存给虚无的明天,毕竟最好的时光,永远是此刻能穿在身上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