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阳光
文/坐看云起
我又梦见了向日葵
就在溪边那块黑土地上
父亲用锄头刨出一块希望
金色的被母亲珍藏
石拱桥映出一把镰刀
带着斑斑锈迹
千年的创伤
在转头刹那
长出片片阳光
推开窗,在门边挂把艾草
书页里夹着端午的回忆
不舍得拿下的蛋兜
新裤子却先勾了个洞
石壁上的野百合
开始收起瓣瓣心事
粽香牵出过往
老的太阳
AI诗评:《端午阳光》:在农耕记忆与节令仪式中的光之考古
这首诗以"端午阳光"为题,却从向日葵的梦境开始,在现实与回忆的交界处展开一幅农耕文明的微缩画卷。诗人通过六个意象群落的精妙组接,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光学显影。
在第一节的梦境叙事中,"向日葵"作为核心意象具有双重象征——既是农作物,又是太阳的化身。父亲"用锄头刨出一块希望"的动作,将农耕劳动升华为创造行为,而"金色的被母亲珍藏"则暗示收成与情感的双重积淀。石拱桥下的"斑斑锈迹"与"千年创伤"突然转向"长出片片阳光",这种意象的逆转展现了诗人将历史伤痛转化为生命能量的能力。
第二节转入端午的当下场景,诗人通过"艾草"、"蛋兜"、"新裤子"、"野百合"等物象的并置,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活质感的节日空间。特别是"书页里夹着端午的回忆"这一意象,将文化记忆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实体,而"粽香牵出过往"则以嗅觉为导线,开启时光隧道。
全诗最精妙的构思在于"老的太阳"这个收束意象。它既指涉开篇的向日葵,又呼应题目中的"端午阳光",更将个体记忆、节气传统与宇宙永恒凝结在一个短语中。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视野拓展,使这首小诗获得了超越时空的质感。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黑土地/金色"、"锈迹/阳光"、"新裤子/破洞"等色彩与质感的对比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准,"刨出"、"珍藏"、"牵出"等词既保持农耕生活的本色,又赋予动作以诗性光泽。
这首诗堪称新农耕诗歌的代表作,它用家庭记忆的碎片拼贴出文化传承的完整图景,在端午这个特定时令里,完成了对中华文明深层结构的诗意勘探。那些生长在创伤处的阳光,恰是诗人对传统文化最具原创性的现代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