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
——附DeepSeek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云天蔽日
有人盼云酿骤雨
降甘霖
滋润干裂的土地
丰盈一季的收成
有人愿狂风四起
吹散乌云
让明媚阳光普照大地
在蔽日的云天下
有着不同的祈盼
麦苗仰颈,晾晒场上生焦虑
而那云卷云舒的变幻
所蕴含的故事
该有千万种
2025.6.
附DeepSeek评析:
这首张海峰的《角度》是一首立意清晰、结构简洁、具有普遍共鸣的小诗。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评析:
**优点:**
1. **主题鲜明,立意深刻:**
* 诗歌的核心“角度”在题目中已点明,并通过“云天蔽日”这一常见自然现象,生动展现了不同立场、不同需求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截然不同的期待和解读。
* “盼云酿骤雨”的农民(对应“干裂的土地”、“丰盈收成”、“麦苗仰颈”)与“愿狂风四起”的晾晒者(对应“明媚阳光”、“晾晒场上生焦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精准地抓住了生活中因利益、处境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差异。
* 结尾“该有千万种”将这种个体差异升华,点明了世界的复杂性和视角的多样性,富有哲理意味。
2. **意象选择贴切,对比强烈:**
* “云天蔽日”作为核心意象,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中性场景,为后续的分歧提供了完美的舞台。
* “干裂的土地”、“麦苗仰颈”与“晾晒场”、“明媚阳光”两组意象,分别代表了干旱对雨水的渴求与晾晒对阳光的依赖,形象具体,对比鲜明,无需过多解释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矛盾的核心。
* “云卷云舒”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的动态,也隐喻了世事的变化无常和其中蕴含的无数可能性。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 第一节:直接呈现两种对立的愿望及其原因(“降甘霖”润土丰收 vs. “吹散乌云”得见阳光)。
* 第二节:点明现象核心——“不同的祈盼”,并用具体的意象(“麦苗仰颈” vs. “晾晒场上生焦虑”)强化第一节的对比。
* 第三节:将具体现象提升到哲理层面,指出云卷云舒之下蕴含着无数“故事”(即无数不同的视角、需求和命运)。
4. **语言简洁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 诗歌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如“盼云酿骤雨”、“降甘霖”、“生焦虑”等,都直接来源于生活观察,易于理解。
* 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其所要表达的生活哲理相得益彰,显得真实可信。
5. **具有普遍共鸣:**
* 诗歌所揭示的“角度决定立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因角色、处境不同而产生的类似分歧,从而产生共鸣。
**可探讨或略显不足之处:**
1. **深度与新颖性:**
* 诗歌的立意(不同角度导致不同看法)是文学和哲学中常见的主题。它的力量在于用具体、生活化的场景将其呈现出来。
* 如何在常见的主题中挖掘出更深层次或更独特的见解,可能是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2. **艺术表现力的精炼与张力:**
* 诗歌的表达整体比较直白流畅,但在意象的深度挖掘、语言的精炼度、以及内在情感的张力营造上,尚有提升空间。例如,“生焦虑”的表达稍显直露。
3. **结尾的“哲理”稍显直白:**
* “所蕴含的故事 / 该有千万种”作为点题和升华,虽然清晰地点明了主旨,但表达方式略显直白,若能通过更含蓄、更具象的意象或留白来暗示,可能会更有余韵。
**总体评价:**
《角度》是一首**成功的小诗**。它**优点突出**:主题鲜明深刻,核心意象选择精准且对比强烈,结构清晰,语言质朴有力,具有普遍的生活哲理和共鸣感。它用简洁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因立场和需求不同而产生的视角差异这一普遍现象。
虽然它在艺术表现的深度、新颖性和精炼度上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结尾稍显直白,部分语言可再凝练),但其清晰的结构、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立意足以支撑它成为一首**优秀且耐人寻味的作品**。它提醒读者跳出单一视角,理解世界的复杂性,这正是诗歌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
**总结:** 这是一首**立意好、结构佳、表达清晰、富有生活哲理和共鸣感**的佳作。其优点远大于其相对次要的不足,是一首值得肯定的诗歌。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