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赴玉溪参加滇爱卫培训
文/蒙世清(云南昭通)
初夏参培求理真,澄华示范举滇新。
三湖共治云南净,七项同规百业纯。
教授漫谈标准细,城乡遍起竹松邻。
抚仙更喜明蟾夜,不负青山不负民。
关于蒙世清的《七律·赴玉溪参加滇爱卫培训》一诗,目前公开信息中暂未找到该作品的完整原文及详细解析。但结合诗歌文本片段和玉溪市爱国卫生工作背景,可提供以下分析:
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初夏参培求理真,澄华示范举滇新"
点明培训时间为初夏,地点涉及澄江(抚仙湖所在地)和华宁,强调通过示范案例推动云南省爱国卫生工作创新。"理真"暗示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
颔联"三湖共治云南净,七项同规百业纯"
"三湖"应指玉溪的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治理,与当地"三湖两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呼应。"七项同规"对应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体现多行业协同推进卫生标准化建设。
颈联"教授漫谈标准细,城乡遍起竹松邻"
描述专家细致讲解卫生标准(如2024年国家卫生城镇新标准),"竹松邻"以自然意象隐喻城乡环境改善后的和谐生态。
尾联"抚仙更喜明蟾夜,不负青山不负民"
落脚抚仙湖月夜美景,化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双"不负"强调卫生治理对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的双重意义。
创作背景关联
玉溪市2024年开展的新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包括培训基层人员、推广"健康细胞"工程等,与诗中"示范举滇新"形成互文。
"七项同规"直接对应云南省爱国卫生"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等七个专项行动要求。
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
将具体培训场景("教授漫谈")与宏观治理成果("三湖共治")交织,体现"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创作手法。
意象选择
"竹松""明蟾"等传统意象与现代卫生治理概念并置,形成古今对话的审美张力。
格律运用
严格遵循七律平仄对仗规则,如"三湖"对"七项"、"共治"对"同规",体现作者娴熟的古典诗词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