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自己和解
谢卫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但在岁月长河辗转中的我们,背负着沉重枷锁的心性与魂灵,却常常在喧嚣与纷扰中迷失。此时此刻,能开启通往内心桃花源那扇大门的钥匙,便是学会与自己和解。
回首过往,我们或多或少都在心中藏着遗憾。或许是学生时代错过的一场重要考试,与理想学府失之交臂;或许是曾经一段错过的感情,在懵懂与怯懦中,让真爱悄然溜走。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语,如芒刺般扎在心底,时不时就会引发一阵隐痛。有时候甚至在自责与懊悔中不断徘徊,不断质问自己:“如果我当时能做得再好一点,结果是不是一切都会比现在要好得多?”
然而,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已然过去,再多的懊恼和悔恨也早已经于事无补。这时候与自己和解,便是要学会接受这些不完美,承认人生原本就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那些曾经的遗憾,其实都是冥冥之中的一份定数,或者说都是人生苦旅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像断臂的维纳斯,虽然不完整,却是那样独特和永恒。
这其中,其实最糟心的,还是我们时常陷入他人目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为了一点可怜的虚荣心,更为了迎合他人的认可,我们努力塑造着一个并不真实的自己。我们拼命奔跑,企图达到跟他人一样的所谓目标,实际上却在这种盲目的奔跑中不知不觉地迷失了真正的自我。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别人的生活方式,却无视或者忽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与成长节奏等等之类的独特之处。尤其是我们的内心,还常常被愤怒、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占据。愤怒让我们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行为;焦虑使我们忧心忡忡,无法享受当下的美好;嫉妒令我们蒙蔽双眼,看不到自身的优势。与自己和解,就是要学会正视这些负面情绪,如同接纳一位受伤的朋友。我们要明白,情绪并无对错,它们是内心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需求。当负面情绪袭来,我们不妨停下脚步,深呼吸,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情绪的根源,用平和的心态去化解它们。
学会与自己和解,意味着挣脱他人目光的束缚,勇敢地做自己。我们无需活在他人的评价里,只需遵循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欣赏沿途独特的风景。
学会与自己和解,并非是对生活的妥协,也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接纳。它是在历经风雨后,依然能温柔地拥抱自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当我们与自己和解,便能在内心深处寻得一片宁静的桃源。在这片桃源里,我们可以放下疲惫与伪装,以最真实的姿态,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我们会发现,生活不再是充满挣扎与痛苦的战场,而是一场充满惊喜与美好的旅程。
和解之说,由来已久。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大约也是和解的一种。然而今人省察自己,往往不是过于苛刻,便是过于宽容。苛刻者将自己鞭笞得体无完肤,宽容者则对过错视而不见。二者皆非和解之道。
“学会与自己和解”是一种对自身现状的接纳,是不再纠结于自己的缺点、过错或者不如意的处境;而深层次上,它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与肯定,是放下内心的包袱,让灵魂得到真正的自由。
单位里有一个同事,曾经心心念念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他热爱写作,整天沉浸在他的作家梦里,仿佛那是他专属的世外桃源。他努力地写啊写,还参加各种各样的写作培训课程,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在写作领域崭露头角。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最终让他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漩涡。
直到有一天,他在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得冠军之后,他才突然恍悟:东方不亮西方亮,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千万条,我又何必非钻那个牛角尖?
学会与自己和解,就像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它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会犯错,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失败和挫折。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否定自己,放弃自己的理由。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与自己和解,我们才能真正地重新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爱自己,我们才能在这场没有回程的人生旅途之上,以积极乐观的姿态阔步前行,去发现沿途更多美好的风景,并且去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