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农
打油诗/李含辛
题记
孟学农,原北京市市长,两次辞职,70岁的时候,自驾周游全国。
两度风霜卸锦袍,
轻车万里寄云涛。
京门旧印沉秋水,
七十青山作酒豪。
附录:
李含辛打油诗《孟学农》赏析
这首题为《孟学农》的打油诗,以简练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历经宦海沉浮后回归本真的老者形象。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却完成了从政治叙事到生命抒怀的升华,堪称"微型史诗"。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时空结构的精妙编织
时间维度上形成"过去-现在-永恒"的递进:
"两度风霜"(政治生涯的阶段性总结)
"七十青山"(当下的人生节点)
"沉秋水"(指向超越时间的永恒意境)
空间转换呈现"庙堂-江湖-天地"的拓展:
"京门"(权力中心的具象)
"万里云涛"(地理空间的延展)
"青山秋水"(自然宇宙的融入)
这种时空结构暗合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文人传统,却又多了现代人自驾游的独特印记。
二、意象系统的深层隐喻
诗中构建了两组相互映照的意象群:
权力符号群:
"锦袍"(品级制度的物化)
"旧印"(权力授受的凭证)
均以"卸""沉"等动词完成解构
自然意象群:
"云涛"(变幻莫测的自由)
"青山"(亘古不变的坚实)
"秋水"(澄明透彻的智慧)
通过"寄""作"等动词实现重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酒豪"的转化:将具象的饮酒升华为"以天地为酒樽"的哲学境界,与李白"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形成跨时空对话。
三、生命姿态的诗意呈现
动词运用的艺术:
"卸"字举重若轻,暗含《道德经》"功成身退"的智慧
"寄"字展现随遇而安的旷达
"沉"字完成对过往的仪式性告别
"作"字体现主体性的张扬
数字的象征意义:
"两度"不仅是事实陈述,更暗示《周易》"否极泰来"的循环哲学
"七十"化用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却反其意而用之
色彩的潜在叙事:
"锦袍"的华彩与"青山"的苍翠形成视觉对比
"秋水"的澄碧与"云涛"的素白构成冷暖调和
结语:
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具体人物的臧否,用古典诗的审美范式完成了对现代政治人物命运的艺术重构。在"沉印"与"作酒"之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生命选择,更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末尾"酒豪"二字,既是对曹操"对酒当歌"的遥远呼应,也暗含了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哲学意味,使这首看似随性的打油诗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审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