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童年
苏庆松
在我脑海深处,藏有一段鲜活的儿时记忆,它如一幅斑斓多彩的画卷,时刻流泻在我的眼前:那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一年四季,绿意盎然;它宽广的胸怀里奔涌着纵贯东西、横穿南北的两条大河,河流岸边万紫千红,燕语莺啼……那时,我和妹妹把童年的纯真、追寻都融入、渗透到我生长的那个南方山村,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峭壁巉岩、田野林间、沟壑涧边……我们沐浴在阳光雨露下,如野草山花般粗粝成长,它给我的童年带来许多难以泯灭的印记,它赋予了我一生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植物·昆虫游戏篇
小时候没有太多玩具,我们总是自寻乐趣,自得其乐。随着年纪稍长,我和妹妹也会帮家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在劳动中体会生活的点滴、乐趣。
记忆中,最先寄予我们娱乐的是家乡触目皆是的果实、野菜和昆虫鱼虾。我们悠然自得,随取随玩,妹妹用凤仙花染指甲,用红薯梗做项链,用莠草编织成毛绒绒的“松鼠尾巴”,把车前草的叶子折叠成帆船;我们用苇叶做笛子,吹得哇啦哇啦响;妹妹折断马齿苋为我撑眼皮,做鬼脸;茅草被我们搓成一截一截的绳子,比着赛跳;豌豆的豆荚,我们摘来当蚰蜒的温床;瓢虫的鞘翅被小心翼翼地揭下,黏在蜻蜓的翅膀上,观察它们轻盈点水的仪态;蠕蠕爬动的蚯蚓被切分,穿在钩针上,那是鱼的极致美味……
捕鱼篇
有一次,在一棵夭矫婆娑的花椒树下,清风徐徐,枝叶蹀躞,蜂蝶翩跹,撩人的花椒粒已趋成熟,有妃色的、杏红的、橙黄的、朱红的……五彩缤纷,繁丽而来,妹妹一时目不暇接,心旌摇摇。她情不自禁地捋了一把花椒粒捂在嘴唇上来回揉搓,掏出镜子左右打量,见未着色,脸上露出丝丝疑惑,正要拈起几粒捻动,妹妹却咂嘴儿,“我的唇上麻酥酥的,串到鼻孔里了。”我一边舀过一瓢水一边说:“‘花椒麻住口难开’,前几天,学了明代将军于谦的《拟吴侬曲》后才知道,这种调料有麻味,听妈妈说,咱家这棵花椒树属小椒子品种,格外麻。”
妹妹一个劲儿地挤咕眼,她略带羞赧地说:“以后还是用草莓汁涂脂抹粉吧,那种水果甜腻腻的,一直香到心里呢。”
“行,草莓涂嘴唇,红薯梗当项链,再把指甲染一染,你就赛过天仙女啦。”
一阵阵咯咯地笑声回荡在天空中,它千回百转,缭绕于九霄云外;它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瞬间的烂漫、纯稚都定格在诗情画意的婉丽意韵中。
走出花椒园,眼前一碧万顷,这就是纵贯家乡东西的“青龙河”,它亦是我童年的乐园。淙淙的流水声越来越悦耳了,心驰神往,脚竟踩在了水里,低头一看,眼前是一湾清浅的水,向四周巡视,这湾水断流了,各色各样的鱼似乎觉察到了水位的变化,正惊惶失措、急促摆动着鱼鳍,成群结队地涌动、穿梭。一阵清风拂来,荡起层层涟漪,落花吻过水面,突然一条朱红锦鲤泼剌一声跃出水面,宛若惊鸿游龙,流光溢彩的弧形光束在我眼前惊艳一闪,我急定睛跟踪,瞥见鲤鱼的尾巴倏地钻入水底的石缝洞。
我一激灵,喊妹妹:“你去花椒园里把瓢拿来。”
妹妹一听心领神会,她摘下别在发髻上的一大束石榴花,边跑边说:“哥哥,你要拾活鱼。”
不一会儿工夫,一湾浅水被我们舀得裸露鹅卵石,低洼处青苔聚拢。搁浅的鱼儿活蹦乱跳,妹妹手疾眼快抓住扔在沙滩上,忙得不亦乐乎;我把手伸进石缝,一摸,触到嶙峋的岩石,手再往下探,忽然一团滑溜溜、肉乎乎的东西撞进掌心,我急忙攥紧了它;俯伏,另一只手也探入其中,隐约听到轻微的哗啦拨水声,心里喜滋滋地想:那昙花一现的大红鲤鱼将成为我的瓮中之鳖了,把它带回家,让它再靓丽翻身。
妹妹见机行事,扒了个大沙窝,我稳住双手,抽出胳膊,两手一摊,水花溅起,蹲身一看,这哪里是鲤鱼呢?它全身乌油油的,没有鳞,多黏液,头扁口阔,两对胡须,坚挺锐利,尾巴圆钝钝的,妹妹也说:“不像鲤鱼。”
“哥哥,这边还有一处石缝,水满满的。”说着,她拿起一根树枝往洞穴里捅了捅,水深莫测,我心中猜想里面一定“藏龙卧虎”,遂拿起瓢不停地舀,见水位纹丝不动,歇息之间忽然计上心来,我去河岸边折来了一些臭椿枝,砸碎,塞入石缝,用棍子使劲搡了搡。妹妹年龄虽比我略小,但聪慧颖悟,她眨着一双明澈的大眼睛在琢磨水上面的沙石头,用手抠出周围几块薄石碎片后十分肯定地说:“洞穴上面斜插着的石条并不重,我们把它掀掉。”
石块翻了个仰八叉,方寸之地豁然明朗,我又握住棍子翻腾搅动,过了片刻,水面突然晃动,霎时,鱼红彤彤的脊背浮出水来,我一看,正是那条急于“入吾彀中”的锦绣鲤鱼,它脑袋颤悠悠的,嘴里吐着水泡泡,两腮频频翕动,我兔起鹘落,一下掐住这条漏网之鱼,放入沙坑里。我和妹妹欢欣鼓舞,一时志高气扬。
臭椿的味道再次弥散挥发,斑驳陆离的鱼漂起来了,大大小小的虾蹦跳起来了,螃蟹慢腾腾地爬出来了。妹妹早已拿来了笊篱和桶,她眼里闪射着兴奋的光芒,过了几分钟,笑嘻嘻地冲我说:“哥哥,再有两笊篱桶就满了。”我俩相视而笑,喜上眉梢。
满载而归的路途中,见老鹰从空中俯冲下来,盘旋在鸟窝周围聒噪不停,脑海里顿时想起这类生灵,曾遭遇过多次愤懑不平的巢倾卵破,劳燕分飞;知了鸣声嘈杂传来,陶然追忆起曾几何时鼓腮噙水淹蝉穴的恶作剧;窸窣几声,原来是二只蝈蝈儿在秫秸叶上跳来跳去,逮住它,再寻摸一对螳螂,放容器里,看一决雌雄。
回到家,我急不可耐地把那条黑不溜秋的鱼,递到母亲眼前,母亲看我脸上写满好奇,却不急于解释。她捏住我的手指头,一个一个地瞧,像是在寻找什么,当眼睛盯住右手食指肚的时候,母亲说:“孩子,你没注意到吧?这里有一道划伤。这种鱼叫鲇鱼,当地人称‘嘠牙’,它的须似锋利的小刀,你抓它时,它的须会拉长,直至伤及你的皮肤。”
我这才注意到,那道浅浅的伤口,母亲拿来紫药水边擦拭边说:“它的肉丝白生生的,炖出来闻不到腥味,妈妈这就去为你们做清炖鲇鱼汤。”
手工制作篇
最爱不释手的,是和泥巴。泥浆能在我们手里变幻出各种形态,比如灶王爷、观音菩萨、猪八戒、六畜等等,我们纵横驰骋,心慕手追。我最喜欢的狮子狗,精雕细刻三天才靓丽出炉,看上去惟妙惟肖,巧不可阶;它的鼻尖部染上了浓浓的蓝墨汁,脖子上套了个红塑料圈圈。闲暇时候,我就托着下巴默默地欣赏它,家里的大黄狗心有灵犀,总是跑过来摇头摆尾地看,还凑过去嗅它的鼻子,用爪子轻抚它亮闪闪的红圆圈,像是在认亲。
四季印象篇
到了冬天,冰柱在屋檐下,兀自悬挂着,像一根根水晶帘子。我们凫趋雀跃,伸出冻得红润润的小手,掰一截在手,挥舞着玩。下雪了,大家围坐在爷爷的“红泥火炉”旁,轮换着把手搁到炉盖上取暖。那暖热的气流,顷刻传遍周身。爷爷抓一把花生,拿来几块芋头,在我们的欢笑声中,把它们埋进炉灰里。只听得噼啪噼啪响,传来花生皮炸裂的声音。芋头慢慢焦黄软和了,弥散出一股甜丝丝的清纯味道。我们载笑载言,满屋子乱窜。等响声消退,待芋头膨胀,我忙不迭地拨开炉灰,妹妹拿起热气腾腾的芋头,我一粒一粒寻着吃嘠嘣脆的花生仁。
农事体验篇
生活不是玩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做家务,烧火做饭,拾柴薅草,干些胜任愉快的活计。秋麦二季帮忙收麦子、割稻子、掰棒子、晒高粱。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秋天,我和妹妹看守地瓜瓣。我们将已经大半干的地瓜瓣薄薄地摊在平坦宽广的山坡上,不时地用长杆子推搡翻动,不时驱赶吓唬赶来凑热闹的各种飞禽走兽,防止它们偷吃叼走。
那天天气十分闷热,人在阴凉地里依然汗流浃背,正口干舌燥,山脚下传来“卖甜瓜”的吆喝声,我唠叨妹妹去买甘美多汁的瓜果,她的身影刚淹没在树林中,骤然间狂风啸鸣而来,黑压压的乌云涌动翻滚,须臾之间,雨夹杂着冰雹砸了下来,我急忙拿来折叠的雨布,可哪来得及呢,地瓜瓣被雨水淋湿了,我和妹妹被家人叱呵了一顿,但我也从中悟到了一些农活的经验、智慧。
小动物篇
儿时的山村,家家户户都养鸡、鸭、鹅、狗、猫。我最喜欢的是一只叫“芦花”的大母鸡,它浑身色彩斑斓,尾巴上的翎毛抖擞竖起,走起路来一跩一跩的。它经常领着仔鸡们捉虫吃,如遇到狗或者猫前来撒野,它总是煽动翅膀,横眉怒目,奋勇当先,吓得狗猫望风而逃。我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撒玉米喂鸡,芦花鸡见了我,总是纵纵身子,头忽上忽下,向我飞奔而来。吃饱喝足后,它呼唤着鸡崽在我脚下绕来绕去。
童年的多彩并不止于玩耍,还在于自然的亲近、劳动的参与、情感的培养;冰心老人曾深情地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我想,正是那一段段泥巴与水花交织的日子,构成了我心中永不褪色的梦。本来我以为会一直生活在老家,与小伙伴们无拘无束地玩乐,一起长大。后来,我和妹妹跟随父母来到城里经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思念在山村里度过的每一个难以忘怀的美好画面,它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暖的港湾,是滋养我们一生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