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东元
尊敬的各位同仁:
在文学广袤的苍穹下,每一种题材都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知青文学这片璀璨星空的理解与感悟。知青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意义,其与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紧密交织的联系。
从根源上讲,知青文学深深扎根于当代文学发展的时代土壤之中。当代文学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的全方位反映,知青文学则聚焦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它是当代文学在特殊历史情境下自然生长出的一支,以独特的视角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涵。那段知青岁月,是用汗水与泪水谱写的壮丽诗篇,是镌刻在时代画卷上永不磨灭的印记,而知青文学就是将这段印记转化为文学表达,成为当代文学记录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在农村插队十年,那一段岁月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脉,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根据那一段回忆,我写出:《二娘》《逆境》《那一夜星光灿烂》《初出茅庐》等几篇“知青文学”作品,深受知青战友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正是之间的真实感受,和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比起梁晓声、叶辛、郭小东、沈乔生、莫伸、老鬼等那些成名作家,我只能是一片绿叶。为知青文学增添一抹春色。
上次在溧阳《全国知青文学座谈会》上,有幸结识了郭小东、沈乔生、肖文、莫伸、杨剑龙、老鬼等文学大家。让我对现代文学和知青文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岁月的浩瀚长河中,知青文学宛如一棵巍峨的参天大树,扎根于历史的深厚土壤,枝叶伸展,庇荫着无数人对那一段特殊时光的记忆与思索。而我,满心祈愿能化作这片文学之林里的一片绿叶,虽渺小,却也渴望为其增添一抹独特而鲜活的春色。
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的脉络,那是独属于它的生命纹理。我的脉络里,流淌着的是对知青岁月炽热的情怀,是历经那段时光沉淀下的滚烫热泪。我愿凭借这些,在文字的天地里奋力书写,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片段,重新焕发光彩,在世人眼前清晰重现。因为我深知,那一段青春,是被汗水与泪水浸湿的诗行;那一段记忆,是镶嵌在时代画卷上无法磨灭的印记。
知青岁月,无疑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困苦的旅程。知青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土地,用他们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艰苦的劳作、匮乏的物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如同三座大山,压在他们的心头。但苦难并非毫无价值,它是锤炼灵魂的烈火,是孕育希望的摇篮。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知青们在困境中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挫折中学会了担当。从当代文学的宏观视角来看,知青文学所承载的这段历史记忆,为当代文学的历史纵深提供了有力支撑。它宛如一条时光隧道,让当代文学能够回溯到那个特殊年代,挖掘出社会变迁的深层逻辑,使当代文学在展现时代全貌时更加立体、真实。当代文学通过知青文学这一载体,不仅呈现了一代人的命运起伏,更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矛盾与变革,为后世研究当代社会提供了生动的文学史料。
在主题层面,知青文学与当代文学相互呼应又各有拓展。知青文学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当代文学关注个体命运、探讨人生价值的主题一脉相承。知青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奋斗与成长,凸显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复杂表现,这为当代文学持续探索人性边界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知青文学中独特的时代背景赋予其主题以鲜明的时代烙印,如城乡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等,这些独特主题又拓宽了当代文学的视野。当代文学在继承知青文学对人性、命运关注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社会元素,如科技发展、全球化影响等,使主题更加多元,知青文学与当代文学在主题的传承与拓展中共同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
在创作风格上,知青文学质朴、真实的文风,为当代文学的多元化风格注入了一股清流。它摒弃了华丽辞藻的堆砌,以最本真的文字记录生活,这种文风影响着当代文学回归生活本质,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描绘。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风格多样,但知青文学的这种写实风格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它提醒着作家们文学源于生活,只有扎根于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同时,当代文学的其他风格,如先锋派的实验性、网络文学的通俗性等,也为知青文学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促使知青文学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从受众角度看,知青文学拥有特定的读者群体,主要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群以及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这一读者群体对知青文学的热爱,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经历的情感认同和对历史的尊重。而当代文学的受众范围更为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知青文学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部分原本对当代文学其他领域不太关注的读者,为当代文学拓展了受众版图。同时,当代文学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如新媒体平台、文学奖项等,也为知青文学的推广提供了便利,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知青文学,两者在受众互动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知青文学若崇柯,我欲为叶添翠波。
笔蘸情怀书旧岁,墨融热泪绘沉疴。
青春苦难成珍宝,记忆沧桑助奋歌。
每遇棘荆思往日,心潮似海涌千河。
让我们共同努力,深刻理解知青文学与当代文学的紧密联系,在创作中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为知青文学的繁荣,更为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方东元,1954年出生于江苏沭阳。笔名:在海一方。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师大中文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