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李冬松访谈:中医与“格”的深度对话♥
★文/千城传播深圳工作室
在中医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位名中医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他们以独特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深邃的思想,照亮着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访谈到了名中医李冬松,一同探讨中医与“格”(人格、品格、格物、格调、规格、格式、格局、性格)之间的微妙联系,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访谈开篇:中医与“格”的初印象
访谈伊始,李冬松医生衣着朴素,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诊室布置简洁而古朴,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中医典籍,墙上挂着几幅中医经络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仿佛每一寸空间都诉说着中医的深厚底蕴。
当被问及中医与“格”的关联时,李医生微笑着说:“中医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格’所涵盖的人格、品格、格物等方面,在中医的传承、发展以及医者的实践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对中医与“格”深入探讨的大门。
人格:医者仁心的坚守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在中医领域,人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冬松医生回忆起自己的从医经历,感慨地说:“我从小跟随师父学医,师父就教导我,医者,要有仁心仁术。看诊时,不能只盯着患者的钱袋子,要真正为患者着想。”
他讲述了一个曾经的患者案例,一位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家属非常着急,非要他开一些进口的昂贵药物。李医生仔细诊断后,发现患者并不适合用那些药,于是他耐心地向家属解释,并开了几味普通的中药。一开始,家属不太理解,甚至有些不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家属这才对他感激不已。这件事让李医生更加坚定了坚守医者仁心人格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利益诱惑,都不能动摇。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时代,李医生认为中医良心就是中医人的立身之本。扁鹊周游列国,为百姓祛除病痛;华佗发明麻沸散,减轻患者手术之苦;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留下宝贵医书。他们心中装着的,是患者的疾苦,是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中医良心,也是中医人高尚人格的体现。
品格:大医精诚的追求
品格,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品质。中医界一直流传着“大医精诚”的理念,李冬松医生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李医生不仅医术高超,在中医界享有盛誉,更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他每天上午便到工作室迎接病患,凭借自己的中医智慧和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与希望。他辨证施治精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这种医者仁心的精神,让他在患者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他强调,中医人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是中医理论的瑰宝,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南。中医理论深奥复杂,需要不断研读、思考与实践,才能逐步领悟其精髓。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运用中医的诊疗方法,做到“辨证施治”,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人不可或缺的素质。李医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与经验,但他也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手段,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格物:探寻中医奥秘的精神
格物,在中医领域可以理解为对中医理论、药物、病症等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的精神。李冬松医生一生都在践行着格物的精神。
他遍访名医,研读古籍,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风格与学术体系。在他的著作《感悟沉香》一书中,他详细剖析了中医理论,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中医在治病救人中的神奇疗效。
他善于将现代医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处方用药,独辟蹊径,辨证施治多获奇效。擅长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各种类型的颈肩痛、中风偏瘫,对妇科肿瘤、重症妊娠恶阻等也有独特的治疗效方法。在药物研究方面,他出版《中药药名考》专著一部,对中药的药名、药性、功效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他的格物精神,让他在中医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格调:中医文化的独特韵味
格调,体现了一种风格、气质和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有着独特的格调,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元素。
李冬松医生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中医,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业余作家。他将自己对医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社会的广泛思考融入文学作品,创作出版《沉香录》等著作。他的作品不仅探讨中医的精髓和奥秘,还将医学与哲学、社会学、文学巧妙糅合,展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严谨而富有哲理,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获得医学知识,又能得到心灵的启迪和升华。
中医的诊疗过程也充满了格调。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倾听患者的声音、气息,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触摸患者的脉象等方式,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这种独特的诊疗方式,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的整体观察和综合判断,也展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韵味。
规格:中医诊疗的标准与规范
规格,代表着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中医领域,规格体现在中医诊疗的各个环节。
李冬松医生强调,中医诊疗要遵循严格的规格。从诊断到治疗,从处方用药到康复调理,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处方用药方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规格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也在积极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验证,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诊疗标准。李医生积极参与中医的科研工作,开展中医的循证医学研究,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的疗效,为中医的规范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格式: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模式
格式,可以理解为一种模式或方式。在中医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格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冬松医生认为,中医的传承要有一定的格式。传统的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将中医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代代相传。李医生自己就是师承教育的受益者,他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掌握了中医的精髓。
同时,中医的创新也需要有新的格式。在当今时代,中医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现代科技。李医生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的形式,将中医知识普及给更广泛的人群。他亲自上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讲解中医的养生之道、疾病预防与治疗等实用知识,让中医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这种创新的传播格式,激发了人们对中医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也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格局:中医发展的宏大视野
格局,体现了一个人的视野、胸怀和战略眼光。在中医领域,格局决定了中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李冬松医生有着宏大的中医发展格局。他认为,传承和发展中医,是我们每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加强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挖掘中医的精髓和内涵。同时,要将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他提到,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医的智能化诊疗系统,提高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此外,还要加强中医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中医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在他的努力下,中医文化不仅在国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性格:中医人的独特气质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医人往往有着独特的性格。
李冬松医生性格温和、沉稳,对待患者耐心细致。他深知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总是用温暖的话语安慰患者,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在面对疑难病症时,他冷静思考,不轻易放弃,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中医人的性格应该与中医的理念相契合。中医强调调和阴阳、平衡身心,中医人也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专注于为患者服务。同时,中医人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