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斌推荐语:25年前,我亦师亦友的北大荒作家杨孟勇,创造了57岁做心脏移植的世界奇迹,并接续创造了心脏移植不久后停止服药、健康地存活了25年的人间神话。杨孟勇用一颗不正常的心脏,把生命的不可能活成了可能!他的神奇故事,曾经由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台制作专题广为传播。长篇纪实散文《活下来再说》,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推荐连载此书,意在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同时感受这个社会的优越和温暖。尤其要向给予杨孟勇二次生命的哈医大二院、及其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活下来再说
著/杨孟勇

21、到时候,我把心脏还给谁
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夏求明教授编写的那本《现代心脏移植》的书中,统计移植受体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年为单位,而一律改以月为单位,再用以往的年来计算存活时间,未免太奢侈。
在称谓上也有所不同,普通人称为寿命,做了移植的人则是存活。
移植之后的我,能存活几年?
不敢有过多的奢求,头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数字是3年。不,准确一点说,是36个月。
先定一个3年计划,活了下来,再定一个。就像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五年计划”那样一个接一个。看换了心脏之后的杨孟勇,还能活几个3年。
我手术时,杨玉民存活8年了,再活1年,就是3个3年。于文峰存活6年了,两个3年。
还有赵传军。
但他们都年轻啊,杨玉民做移植那年才34岁,而我虚岁58,已是接近 60 的人了。真的不具有可比性。
年轻人做了移植,手术中伤了元气,也能很快东山再起,还可以与疾病抗争一阵子,而我又能抗争多久?
在一个统计资料上说,心脏移植受体存活5年的,患恶性肿瘤的比例在25%左右,相当于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
移植到我,已是第6例了。我这个排行老六的幸运儿,到底还能幸运多久?
谁也说不准。谁都不会给你打包票的。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说话。
但我确实很想知道上苍给予我的第二次生命的限度是多少个月?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蹦跳在我胸腔中的那颗心脏还很年轻,是颗不到30岁的心脏。
假如70岁那年我的大限到来(这个岁数决不是个保守岁数),我胸膛中那颗心脏才40岁多一点。40岁的心脏正是蓬勃旺盛,充满力量与激情的年代。有人主张,生命从45岁开始,恐怕也正是这个意思。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躯体进人无法抗拒的死亡状态,难道我应该把一颗健康有力的才40岁多一点的心脏,一起带走吗?这事在我头脑里缠绕了很久。
那颗年轻的心脏不属于我。我没有权利让他同我的躯体一起消亡。没有理由把他一起带走的。
我想,在我即将结束生命的前夕,把这颗心脏献出来,供给急需心脏移植的人。那个时刻,我一定处于昏迷的弥留之际。所不能猜测出来的,是接受这颗心脏的人究竟是谁?那个人一定会像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心脏供体是谁那样。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据报道,瑞士一个22岁的青年死去,苏黎世大学医院的一位医生,将青年的心脏植入一位心脏即将衰蝎的47岁男性病人体内,但手术后45天,这位病人因中风而亡。不过,移植在身上的心脏功能依然正常,医生又顺利地把它移至另一位病人体内,成功地做了一次心脏移植接力。
我希望也能如此,我胸中的这颗心脏所挽救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