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昭
1992年仲春的一个上午,近郊王村请来乡农电站电工架设输电线。农电站一行人,头戴安全帽,上杆的上杆,放线的放线,忙得汗水涔涔。村主任和村妇女主任在一旁笑脸相陪,做好后勤保障,生怕村里哪地方做得不到位而拖拉架线进度,影响村办服装厂的投产。
“突突突……”的摩托车发动机声响从西边传来,由远而近,到了架电施工的地方却熄火了。村干部循声望去,原来是乡派出所的一辆带警灯的偏三轮,坐着他们熟悉的三名警察,这三名警察为工作也常到村里来,村干部笑着同他们打招呼后,问道:“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们去安澜乡办案路过这里。”警察仨中的一人回答。村主任噢噢,连忙过去向他们敬“红塔山”,他们中的一人接过香烟点着后,深深吸了一口吐出,白色的烟气曲曲绕绕着他的头后逸去……
过了一会儿,抽烟的警察跟另两名警察商量说:“去安澜乡还有30多里路,上午办案时间不够用,我们下午去吧。”另两名警察点头称是。于是,两警察下了车,抽烟的警察还坐在车斗里闭目吞吐着香烟。
听到警察的对话,村妇女主任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手表,还不到10点哩,便对他们说:“现在9点多,你们去安澜乡能赶上啊……”三名警察闻听此言,面面相觑,有点尴尬,只好发动摩托悻悻而去。
中午时分,村干部带几名电工来到板闸饭店吃饭。还没坐下来,就看到那辆偏三轮停在饭店门口空地上……妇女主任惊讶地问摩托旁的三名警察:“你们没走啊?!”三名警察笑着作答:是的。
……
事有凑巧,这年五月份,区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评议公、检、法工作。区人大代表分三组走访基层,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区公、检、法机关工作及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反映。调查评议公安的区人大代表组听到那名妇女主任的反映后,可能是出于工作关系和照顾影响的考虑,没把这件事写到汇报材料中。而其他两组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区检察院、法院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及少数干警吃、拿、卡、要的问题。主持会议的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对调查评议公安的汇报不甚满意,他也知道汇报发言人有顾忌,他们所在单位常与公安打交道。于是,他把拖着软天线的无线小话筒放到区人大机关一名陪同走访调查公安机关行风的工作人员面前说:“某主任,你补充补充吧!”
这名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也有点犹豫。但被领导点“将”,晓得躲不过去了,于是拿起话筒一五一十地把那名村妇女主任反映的情况叙述了一遍。顿时,全场听者哗然,连主持会议的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听后亦瞪大眼睛张开嘴巴……
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且廉洁自律的区公安分局局长万万没想到自己带的队伍里竟能有如此丟脸的事发生。评议会场上,气得他攥笔记录的手直抖。翌日,他即召开局中层以上干部的会议,着重强调公安队伍廉政建设,在谈到三名干警蹭吃一事时,他没好气地道:“你们八辈子没吃过饭啊!在外面丢人现眼!”
区人大代表评议区公、检、法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对监督和推动区“一府两院”的工作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跟那名主持评议会的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人熟悉的一些公安干警私下向他诉苦道:“区人大评议会让我们抬不起头来喽……”
翌年的3月,这名做补充发言的区人大机关干部莫名其妙地被交流到区政府的一个不起眼的部门去了……
2019.11.10.
郭应昭,淮安市清江浦人,当过知青、教师、公务员,现为淮安市政协特聘文史委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爱写“三亲”史料及地方历史题材、农村题材的散文,著有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淮水悠悠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