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斜斜地掠过青瓦,在天井里织起朦胧的帘幕。檐角垂落的水珠,像被剪断的银线,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青石阶,溅起细碎的水花。这是端午时节特有的雨,裹挟着艾草与菖蒲的清香,氤氲在空气里,为节日添了几分诗意与朦胧。
厨房中,家人们正忙着包粽子。糯米的洁白、红枣的殷红、粽叶的青绿,在她灵巧的手中,瞬间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我倚在门边,看着这熟悉的场景,目光不经意间落在院子里那棵橘子树上。
那是一棵老橘树,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此刻,它在雨中轻轻摇曳,满树的橘叶被雨水冲刷得翠绿欲滴,透着一股清新的生机。尚未成熟的橘子,小巧圆润,挂在枝头,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一个个青涩的梦。
雨水顺着橘子的表皮滑落,汇聚成晶莹的水珠,在果蒂处摇摇欲坠。它们是如此的安静,仿佛在默默聆听着雨声,又像是在感受着这个特殊节日的气息。这雨中的橘,不同于平日里的模样,多了一份湿润的柔美,也多了一份与端午相连的独特韵味。
恍惚间,我想起了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以橘自喻,赞美橘树扎根故土、坚贞不移的品质。而此刻,这雨中的橘,似乎也带着这样的精神,在风雨中坚守着,任雨水拍打,依然牢牢地挂在枝头,不随风雨飘零。
端午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院子里的橘树在雨水中愈发显得苍翠。它与屋檐下悬挂的艾草、厨房里飘出的粽香,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端午画卷。这雨水中的橘,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在端午的雨幕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醇厚、更加令人难忘。
作者: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