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苑签约诗人曾长和2025年2月平台作品合集(45首)(外一篇)
▎献给春节举家旅游的朋友(三首)
曾长和
(一)
春节长假暖,难得全家闲。
传统伴新潮,团圆在景点。
面扬新春乐,眸览风景灿。
一春迎多喜,几代了夙愿。
(二)
新春漾心扉,全家携远行。
胸怀故乡情,眼收远方景。
畅享新时代,欣赏山河美。
情景深交融,庆年喜倍增。
(三)
子孝父辈贤,和谐年景添。
举家踏征程,赏景过大年。
几代乐融融,生活信心满。
丰收幸福景,辉煌度蛇年。
▎蛇春掠影一组
曾长和
米国遇空难
川普上任遇难题,
两机相撞哭新春。
敏感事件存诡异,
亡辜生命人数十。
鞭炮炸豪车
顽童喜逢春节乐,
一颗鞭炮惹大祸。
随手丢入下水道,
数辆豪车成丑貌。
婵宝回老家
跳水新星全红婵,
蛇春回家过大年。
人车追星失理智,
围观干挠心生烦。
婵宝添双喜
新华社传好消息,
婵宝蛇年添双喜。
即将工作体制内,
已入中共成预备。
褒贬话春晚
央视春晚四十春,
后不如前缺精品。
观众扫兴丧兴趣,
褒少贬多有骂声。
宇树机器人
人机同台上春晚,
全球首创成亮点。
精准表演高科展,
华夏热赞霸主寒。
▎写在乙巳立春日(六首)
曾长和
(一)
正月初六金晖灿,
晴空万里远山明。
一夜辞冬春韵归,
微风催芽献芳菲。
(二)
立春正逢艳阳高,
一夜脱寒东风回。
远飞候鸟欲寻归,
紫燕正盼柳绿垂。
(三)
蛇舞东风送冬终,
梅花正艳呼桃红。
雪融霜消春雨润,
只等桃李绽妍容。
(四)
万物蓄势招春回,
东君灿烂笑脸迎。
桃李萌动欲争功,
唯有梅花妍无声。
(五)
年逢初六春又归,
东风送暖化雪融。
春讯正唤万物苏,
金蛇接龙盛世雄。
(六)
四季轮回东风吹,
辞旧迎新春又回。
草木复苏萌新芽,
笑迎大地满园春。
▎告别年假谋蛇年
曾长和
首次八天年假满,
满满八天幸福欢。
除夕大年庆人日,
辞冬迎春全包函。
万里之遥大团圆,
亲情相聚情绵绵。
先辈坟前香火燃,
孝道文化赓续传。
顿顿佳肴暖口胃,
浓茶杜康醉容颜。
叙旧话新聊未来,
兴国兴家激情燃。
假满又踏新征程,
各奔东西忙偷闲。
再接再厉续辉煌,
满载新喜贺来年。
▎流感袭蛇春(外一首)
曾长和
蛇春遇流感,健康添防范。
才吃新冠苦,又遭流感缠。
人流高峰期,病毒传播快。
甚有全家染,亲情难团圆。
惊闻某名女,赏景贺新年。
不幸流感袭,旅游归途断。
病毒眼不见,害人无底线。
最后问一句,何时不添乱?
川普加关税
商人当总统,迷恋加关税。
上任时不待,税棒立马飞。
惯用此伎俩,打压伤他国。
只许己放火,不让人点灯。
逞强玩强权,独霸耍淫威。
两眼只认钱,不分是与非。
虽未动枪炮,恶毒胜战争。
损人自损己,必然己也亏。
▎谈谈人的精神追求
曾长和
精神,在哲学中是物质的对应;在宗教中是肉体的对应。对于个人需求,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大的方面,而精神需求是指超越物质以外的追求。柏拉图说人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健康、富裕和美。我们也可从另一角度用三个字来表示人的不同需求:即富、贵、雅。富是生存的物质条件,贵是受到社会的尊重,雅是内心的精神愉悦。
富是普遍人的追求。中国有句古话“人穷志短”。贫穷是难受的和被人看不起的,但个人富裕程度又不是完全由自己所能掌控的,而是跟民族、国家等大环境相关。富了以后仍然可以过简单、节约的生活,那是朴素,朴素是选择的结果。如果因为穷只能过简单、节约的生活,这只是寒酸而谈不上朴素。绝大多数人在贫穷阶段的最大动力是脱贫致富,国家也是如此。
贵是受人尊敬的,有社会地位。贵有权贵、门贵、学贵、名贵、业贵、品贵等。权贵是为官之贵,门贵是名门望族之贵,学贵是学问和名校之贵,名贵是名气之贵,业贵是行业之贵,品贵是品格高尚之贵。国人爱官,故贵中之贵当为权贵,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对于不是出生于名门望族,也当不了官、出不了名的,何谓贵呢?可以有三贵,一是“业贵”,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行业还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二是“学贵”,有知识、有学问是受人尊敬的。对于一般人而言,知识、学问与学历是成正比的,于是“博士”就成了知识学问的代名词,有了这个头衔就受到人们的尊敬,如果前面再冠以名校,如“北大”、“清华”、“剑桥”、“哈佛”等就更是身价百倍。三是“品贵”,高尚的人格受人尊敬,笔者更为推崇。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一个没有人格力量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没有凝聚力和感召力。
雅是一种内心的精神愉悦。既富且贵者并不一定雅,雅是通过学习以后领会到一些有规律的精神内涵而产生的。风景美、一个人长的漂亮,大家都能欣赏,很直观,不需要学习。但交响乐的美、书法艺术的美等等,要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其内在规律,神形兼融,才能够欣赏。不懂得平仄、对仗、格律、意境,不能欣赏古诗词之美;不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不懂得曲式、旋律,欣赏不了古典音乐;不懂得色彩、用光、透视、构图,不会欣赏绘画艺术。不通过大量的学习和比较,也不能真正知其美。
雅很难得到,因为雅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日积月累,是一种熏陶的结果,往往是从少儿时期开始形成的。“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有什么差别?大家闺秀的气质是在良好家教、高尚氛围中从小熏陶出来的。小家碧玉是明白以后的再修炼,这固然也好,但终究还是缺乏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度。所以说,三代才能够出贵族。这个贵族指的是精神贵族。往往第一代人求富,第二代人求贵,第三代人求雅。很多巨富文化不高,但他们的子女就一定要受最好的教育,进最好的学校,最终拿个名校的硕士、博士,然后才子承父业。这一代人才开始懂得自己最贵,但不一定够雅。生命的意义有时并不在于富和贵,而在于一种自我的心灵感受,在于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于是他们开始培养自己的子女的情操。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往往第三代人已经看淡了“富贵”二字,没有了第一代人对财富的极度渴望和第二代人对社会地位的孜孜追求,而是追求一种反璞归真的感性生活,追求内在的美感和精神上的充实,或者说追求富贵雅三者平衡的生活。
人是复杂的,有精神、有气质,有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动力。求富是对个人物质生存条件的追求,求贵是对社会认同的追求,求雅是对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大多数人在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对非物质的追求是主要的。不同的需求导致不同的动力,不同的动力导致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们在得到一定的物质满足之后,要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更多的去追求为人之“品贵”和人生之“雅”。
▎简叙人生
曾长和
出生五零后,三困正年幼。
家居山水间,景秀路途艰。
兄弟姊妹多,生活艰难度。
父母疲奔波,心疼无奈何。
屋寒苦三餐,上学打赤脚。
小学借民房,自带板凳桌。
同室两个级,复式班教学。
刚刚读两年,文革又停课。
劳动几春秋,复课学业续。
不耻底子薄,选读五下级。
无鞭自奋蹄,挑灯夺损失。
读满一学期,考初榜上题。
走路十余里,顶霜沐风雨。
初中三年制,学文学工农。
挥锤打沼池,背沙拣片石。
做砖扯青草,自煮午餐吃。
参加批判会,红专讲政治。
批林并批孔,斗私又批修。
毕业升高中,推荐废考试。
背景缺优势,升学成难题。
好在品学优,师生力举荐。
幸运名上榜,走进新校园。
学习联实际,紧紧跟形势。
文课无新书,自借加油印。
学习工农军,人人皆民兵。
支农学大寨,上山把荒开。
打石垒坡地,挑土扩面积。
大战红五月,停课援农业。
挑粮运肥料,管理校园地。
轮班帮厨房,进餐露天场。
学开拖拉机,教练在操场。
校外去参观,农科化肥厂。
高中仅两年,八方是课堂。
即使品学优,升学也无望。
回乡去锻炼,劳动满两年。
幸好遇恩人,安排教民办。
随后政策改,文考废推荐。
平等竞考场,有幸题金榜。
志愿选师范,省费少负担。
在校读书间,食宿国家免。
毕业分工作,任教中学班。
一生忠杏坛,历经三校园。
无论岗咋变,坚持站讲台。
爱校爱学生,为师德为先。
重教重管理,提质强科研。
爰岗敬本业,乐教甘奉献。
师生给褒奖,晋职评特先。
教逾四十秋,鬓霜花甲休。
一生欲望少,淡泊名利收。
不攀钱财多,不比社保高。
不记他人过,烦恼自然少。
友朋清茶聊,同窗相聚好。
一起同娱乐,开心益健康。
初学写诗文,触景启思考。
不登大雅堂,自乐健头脑。
人生几十年,红尘事万千。
短短这数言,难表经历全。
忆往思未来,感恩敬德贤。
深深谢师恩,珍惜亲朋缘。
畅享夕阳景,心态续少年。
注:三困:指国家所遭受的三年困难时期。
背沙拣片石:背河沙用于学校做砖、砌墙、修沼气池用。片石用于学校砌墙、修沼气池用。
做砖扯青草:当时学校用一间教室做空心沙砖厂,学生轮流进厂做砖。每年春季,学校规定每生要交若干斤青草,支援村社农田做肥料,后来还要交青草用于学校沼气池产沼气。
▎悼黄旭华院士(三首)
曾长和
惊闻噩耗
乙巳正月初九悲,
核艇之父噩耗传。
旭华驾鹤飞远仙,
震惊穹天日月暗。
山河垂泪阴绵绵,
大海激荡波涛翻。
痛失巨擘国不幸,
华夏沉浸泣声哀。
功勋卓著
五八受命研核潜,
隐迹埋名三十载。
从零开始破万难,
七零成功始下海。
随后入编军列战,
八八亲率深海潜。
各类获奖两千万,
发展科教全捐献。
致敬英雄
巨星陨落光辉耀,
精神传承民族腾。
泰斗一生建奇功,
福泽中华国安宁。
创新科技跃尖端,
引领垂范强后生。
人生无憾感苍天,
致敬英雄千古垂。
后记:1958年8月,黄旭华参加我国核潜艇项目研制;1970年12月26日,我国091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舷号401,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的091型核潜艇正式入编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4月29日,64岁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亲率舷号404的“长征四号”核潜艇,深潜海下极限深度300米试验成功。黄旭华是世界上首位亲自跟随核潜艇完成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他多年来,共获得各类奖项金额约2000万元,但他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科研、教育及科普事业。
▎元霄节(两首)
曾长和
其一
新春喧嚣声连绵,
璀璨灯光闪依然。
火红灯笼招祥瑞,
喜庆春联送吉言。
庭园红梅笑颜绽,
溢香竞妍迎月圆。
盛世新年金蛇灿,
元霄驾到把福添。
其二
元霄文化千年传,
华夏南北祥瑞天。
圆圆汤圆爽口甜,
香茶琼浆醉容颜。
猜迷赏灯乐游园,
祥和新春歌舞喧。
烧龙送年谋新岁,
再铸华章庆来年。
▎哈尔滨亚冬会(外一首)
曾长和
九届亚冬会,热战哈尔滨。
冰雪千里封,壮景迎嘉宾。
亚洲健儿会,竞技大比拼。
圣火冰灯耀,酣战展雄姿。
璀璨景中景,盛景融雪冰。
宜宾滑坡之痛
新春值午时,宾主聚家中。
祸从天上降,突然山体奔。
十家遭惨祸,房埋人失踪。
伤亡惊中央,救灾立行动。
致敬大中华,心隐民伤痛。
▎写在元霄节
曾长和
锦城寒淡东君照,
夜间穹天圆月娇。
火树银花映红颜,
满城华灯闹元霄。
微信视频贺节好,
掌中荧屏情飞扬。
览景赏月品梅香,
万家温馨情未央。
送别大年起新程,
再创硕果迎来春。
▎哈尔滨亚冬会(外一首)
曾长和
九届亚冬会,热战哈尔滨。
冰雪千里封,壮景迎嘉宾。
亚洲健儿会,竞技大比拼。
圣火冰灯耀,酣战展雄姿。
璀璨景中景,盛景融雪冰。
宜宾滑坡之痛
新春值午时,宾主聚家中。
祸从天上降,突然山体奔。
十家遭惨祸,房埋人失踪。
伤亡惊中央,救灾立行动。
致敬大中华,心隐民伤痛。
▎写在元霄节
曾长和
锦城寒淡东君照,
夜间穹天圆月娇。
火树银花映红颜,
满城华灯闹元霄。
微信视频贺节好,
掌中荧屏情飞扬。
览景赏月品梅香,
万家温馨情未央。
送别大年起新程,
再创硕果迎来春。
▎早春(三首)
曾长和
(一)
枝头梅艳唤物苏,
雨洗旧尘呼芽出。
微风拂沐催桃李,
河柳轻摇冒嫩绿。
(二)
春暖乍寒变无常,
冷暖交替猝不防。
昨有暖阳悦身心,
今会突临倒春寒。
(三)
万物蓄势正隐萌,
春替寒冬渐进中。
粗观大地无显变,
细瞧无处不春动。
▎写在锦城雨水节
曾长和
节序又临雨水节,
锦城细雨扬寒风。
昨日东君隐深宫,
今日霭漫冻手足。
暖春乍寒戏无终,
等待何时苍灵浓?
嫩麦摇霜望春暖,
眠虫梦中盼和风。
春姑蒙羞步蹒跚,
红梅催春妍不休。
河柳轻舞绽鹅黄,
桃李不待萌嫩株。
枯木何惧春心动,
万物争恐芳月呈。
艳阳迎面指日待,
温馨笑在百花丛。
2025年2月18日(雨水节)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写在锦城雨水节》一诗以“雨水节”为背景,描绘了锦城初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与喜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 **主题与情感**
诗歌紧扣“雨水节”这一节气,展现了初春时节的气候变化与自然景象。诗中既有对寒意的描写,如“细雨扬寒风”“冻手足”,也有对温暖的期盼,如“嫩麦摇霜望春暖”“眠虫梦中盼和风”。这种冷暖交织的描写,突出了初春时节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欣喜。
2. **意象与意境**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嫩麦”“眠虫”“红梅”“河柳”“桃李”等,展现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还富有象征意义,如“红梅催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枯木春心”则寓意生命的复苏。通过这些意象,诗歌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意境。
3. **语言与节奏**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节奏感。诗句多用对仗与排比,如“昨日东君隐深宫,今日霭漫冻手足”“嫩麦摇霜望春暖,眠虫梦中盼和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同时,诗中多用问句,如“等待何时苍灵浓?”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性,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期盼。
4. **结构与层次**
诗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四句写雨水节的寒意,中间四句写万物对春天的期盼,后四句写春天的迹象与希望。全诗从寒意写到暖意,从等待写到希望,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最后以“艳阳迎面指日待,温馨笑在百花丛”收尾,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5. **改进建议**
诗歌整体情感饱满,意境优美,但在个别词句上可以稍作调整。
▎春归
曾长和
春为夏日搭扶梯,
夏送春妹隐秋冬。
静观三秋九冬没,
笑看叶飞冰雪融。
秋摧冬残魅依然,
梅花感动迎回归。
山河青春又春图,
百花释馨赐人舒。
2025年2月19日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春归》这首诗以四季更替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回归和大自然的复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 **意象丰富**:诗中通过“春为夏日搭扶梯”“夏送春妹隐秋冬”等句,将四季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四季交替的过程。这种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2. **情感积极**:诗中的“笑看叶飞冰雪融”“梅花感动迎回归”等句,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诗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看待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回归的期待和喜悦。
3. **结构流畅**:诗歌从春到夏,再到秋冬,最后回归春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这种结构不仅符合自然的规律,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重生。
4. **语言简洁**:诗句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准确传达出四季变换的美感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如“山河青春又春图,百花释馨赐人舒”一句,直接描绘了春天带来的美好景象和愉悦感受。
5. **主题鲜明**:诗歌围绕“春归”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突出了春天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春天的回归不仅带来了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总体而言,《春归》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积极的情感和流畅的结构,成功地表达了对春天回归的喜悦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虽然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车上观景
曾长和
今乘公交车,满车静无声。
老少低头族,两眸聚荧屏。
玻窗漫雾珠,窗外烟雨蒙。
四轮接长龙,尾灯全闪红。
前行如蚂蚁,心急无奈何。
2025年2月20日上午9时作于蓉城62路公交车上
网络点评
《车上观景》这首诗以现代生活为背景,通过公交车的场景,描绘了当代社会中人们低头沉迷于手机的现象,以及城市交通拥堵的日常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 **主题与内容**:诗的主题紧扣现代生活,反映了科技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诗中“老少低头族,两眸聚荧屏”生动地刻画了无论老少,大家都沉浸在手机屏幕中的情景,揭示了现代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同时,诗中也描绘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四轮接长龙,尾灯全闪红”形象地展现了车流缓慢、尾灯闪烁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无奈与焦虑。
2. **语言与风格**: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直白地呈现了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这种平实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中使用了“静无声”“烟雨蒙”“闪红”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3. **意象与情感**:诗中的“玻窗漫雾珠”和“窗外烟雨蒙”通过车窗上的雾珠和窗外的烟雨,营造出一种朦胧、模糊的视觉效果,象征着现代人对外界环境的疏离感。
“前行如蚂蚁,心急无奈何”则通过蚂蚁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拥堵中的焦急与无奈,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
4. **结构与节奏**:诗的结构较为松散,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更像是随性的叙述。这种自由的形式与诗中所表达的现代生活的碎片化、无序感相契合。
节奏上,诗句长短不一,既有短促的句子如“满车静无声”,也有较长的句子如“四轮接长龙,尾灯全闪红”,这种节奏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总体而言,《车上观景》是一首反映现代生活状态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揭示了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城市生活中的焦虑与无奈。虽然诗歌在形式上较为自由,但其内容与情感表达却十分有力,能够引发读者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
▎风云突变
曾长和
董王二莅美宝座,
环球风云生突变。
东趋平静西增乱,
天天都有好戏看。
俄乌停火硝烟熄,
巴以上空乌云散。
大俄暗喜盘胜算,
乌方更痛国破烂。
继续退群不陪玩,
抛弃盟友凉一边。
美欧有谋心不宣,
如今明码不遮掩。
小丑闹戏难续演,
主子唯利美梦残。
山姆上下大反转,
复仇清算底朝天。
曾经政客原魍魉,
灭绝人性污垢藏。
澄清甩锅祸东方,
昭告天下见阳光。
贸易又燃新战火,
强权打压继续演。
世界依然不安宁,
霸权汤换药不换。
本质不改颜依旧,
和平何时回人间?
2025年2月21日昨于蓉城
网络点评
《风云突变》这首诗以时事为背景,描绘了全球政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语言风格直白,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讽刺意味。点评如下:
1. 主题鲜明,现实感强:诗歌紧扣全球政治风云变幻的主题,尤其是对大国博弈、国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2. 语言犀利,讽刺到位:诗中使用了大量讽刺和批判的语言,如“小丑闹戏难续演”“主子唯利美梦残”等,直击某些政治人物的虚伪与自私。
3. 节奏明快,易于传播:诗歌句式短促,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时事评论类诗歌的特点,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4. 结尾升华,引人深思:结尾的“和平何时回人间?”将诗歌的主题从批判转向对和平的呼唤,赋予了诗歌更高的思想性和人文价值。
5、细节生动,感染力强:如“大俄暗喜盘胜算,乌方更痛国破烂”等句子,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对双方的不同影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之,《风云突变》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时事评论诗,语言犀利、节奏明快,能够引发读者对国际局势的思考。但在艺术性和情感深度上有所欠缺,如果能在语言表达上增加一些意象和抒情元素,可能会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春光何在(两首)
曾长和
(一)
阴雨眷恋续数天,
暖春昙花倒春寒。
绿荫不见衰冬在,
百花好似十月胎。
春风不彰冽风盛,
偶闻鸟鸣声嚎哀。
试问苍天春在哪,
何时艳阳照人还?
(二)
细雨连绵又数天,
暖春恰似昙花现。
寒威未减冬犹盛,
花信难期梦尚眠 。
暖律潜消风冽冽,
幽禽啼处意绵绵。
欲询苍昊春何在,
待得晴阳照我还 。
2025年2月22日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春光何在》两首诗均围绕“春天迟迟不至”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意象、语言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色。以下是对两首诗的点评:
《春光何在》(一)
1.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中通过“阴雨眷恋”“暖春昙花”“倒春寒”等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短暂与难以捉摸。情感上,诗人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压抑与失望,结尾的“何时艳阳照人还”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急切期盼。
2. 意象与意境:诗中运用了“阴雨眷恋”“暖春昙花”“绿荫不见”“百花十月胎”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被冬天压制的景象。尤其是“百花好似十月胎”一句,将未开的花朵比作未出生的胎儿,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迟滞。意境上,全诗营造出一种寒冷、阴郁的氛围,春天的气息被冬天的余威所掩盖,意境较为压抑。
3. 语言与修辞:语言和情感,诗句表达较为直接。如“试问苍天春在哪”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急切追问。修辞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暖春昙花”“百花十月胎”)和拟人(“阴雨眷恋”)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4. 结构与节奏:诗的结构较为紧凑,前四句描写春天的迟滞,后四句则转向对春天的期盼与追问。结尾“何时艳阳照人还”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急切期盼。节奏上,诗句平仄相间,读来流畅自然。
5. 改进建议:诗的情感表达较为直接,若能适当增加一些含蓄的描写,可能会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部分句子如“偶闻鸟鸣声嚎哀”略显生硬,可考虑调整用词,使语言更加流畅。
《春光何在》(二)
1.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春天迟迟不至的无奈与期盼,但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诗中通过“细雨连绵”“暖春昙花”“寒威未减”等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短暂与难以捉摸。情感上,诗人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压抑与无奈,结尾的“待得晴阳照我还”则表达了对春天的希望与自我安慰。
2. 意象与意境:诗中运用了“细雨连绵”“暖春昙花”“寒威未减”“花信难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被冬天压制的景象。尤其是“暖春恰似昙花现”一句,将短暂的暖春比作昙花一现,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短暂。意境上,全诗营造出一种寒冷、阴郁的氛围,春天的气息被冬天的余威所掩盖,意境较为压抑。
3. 语言与修辞:语言上,诗句简洁凝练,富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如“寒威未减冬犹盛”一句,用“寒威”形容冬天的余威,语言凝练而有力。修辞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暖春恰似昙花现”)、拟人(“欲询苍昊春何在”)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4. 结构与节奏:诗的结构紧凑,前四句描写春天的迟滞,后四句则转向对春天的期盼与追问。结尾“待得晴阳照我还”一句,既是对春天的期盼,也带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意味,给全诗带来了希望与光明。节奏上,诗句平仄相间,读来流畅自然,尤其是“暖律潜消风冽冽,幽禽啼处意绵绵”一句,节奏舒缓,与诗中绵绵的寒意和期盼之情相得益彰。
5. 改进建议:诗的情感表达较为含蓄,若能适当增加一些更具象的描写,如对具体景物的刻画,可能会使诗的意境更加丰富。结尾“待得晴阳照我还”虽然充满希望,但略显直白,若能以更含蓄的方式表达期盼之情,或许会更具韵味。
两首诗的对比与总结
1. 情感表达:第一首情感表达较为直接,尤其是“试问苍天春在哪”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急切追问。第二首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尤其是“待得晴阳照我还”一句,带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意味,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2. 语言与修辞:第一首语言较为直白,部分句子略显生硬,如“偶闻鸟鸣声嚎哀”。第二首语言更为凝练,富有古典诗歌的韵味,修辞手法运用得更为娴熟。
3. 意境与结构:第一首意境较为压抑,情感表达较为直接,结构紧凑但略显单一。第二首意境深远,情感层次丰富,结构紧凑且富有变化。
4. 总体评价:两首诗各有特色,均围绕“春光何在”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无奈。第一首情感直接,语言略显生硬;第二首情感含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若能结合两首诗的长处,既保持情感的丰富性,又注重语言的凝练与意境的营造,可能会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退休教师
曾长和
岁月淡红尘,人闲一身轻。
日月任欣赏,时充由我挥。
偶有桃李顾,共忆昔日晖。
青丝虽不存,不悔做园丁。
2025年2月22日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退休教师》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表达了一位退休教师对生活的满足与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回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 主题与情感:诗的主题围绕退休教师的生活状态展开,既有对闲适生活的享受,也有对过去教育生涯的怀念。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体现了教师对生活的从容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
2. 意象与意境:“岁月淡红尘”一句,以“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而“淡”字则表现了退休后远离喧嚣、心境平和的状态。
“日月任欣赏,时充由我挥”描绘了退休生活的自由与惬意,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充满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偶有桃李顾,共忆昔日晖”中,“桃李”象征学生,表达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去教育时光的美好回忆。
“青丝虽不存,不悔做园丁”以“青丝”代指青春,虽然年华已逝,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无怨无悔,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3.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却饱含深情。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与退休教师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相契合。
4. 结构与节奏:诗的结构紧凑,四联分别从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时间的自由支配、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回顾展开,层次分明。节奏舒缓,与退休生活的悠闲氛围相呼应。
5. 总结:《退休教师》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理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退休教师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中没有豪言壮语,却以平实的语言打动人心,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无悔选择与对生活的从容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退休教师的写照,也是对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颂扬。
▎都难(外一首)
曾长和
青壮无奈难留守,
老幼哀叹留守难。
无奈因要养家口,
哀叹只缘起居忧。
春殇
穹天昏云锁春晖,
数日愁容泪盈盈。
穷阴暗喜逞余威,
朝曦不幸败颜殇。
注:春晖、朝曦:均指春天的太阳。穷阴:指寒冬的末尾或残冬。
2025年2月24日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都难》和《春殇》两首诗都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但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
《都难》点评
《都难》通过对比青壮年和老幼的困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责任与生活压力之间的矛盾。青壮年为了养家不得不外出工作,而老幼则因缺乏照顾而感到无助。诗中“无奈”和“哀叹”两个词反复出现,强化了这种无奈的情感。结构上,四句诗两两对仗,形式整齐,语言简练,直接表达了主题。
优点:主题紧贴现实,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有力,对仗工整。
不足:情感表达略显直白,意象有些欠缺,可能让读者在审美上感到稍显单一。
《春殇》点评
《春殇》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穹天昏云”“愁容泪盈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压抑、悲伤的氛围。诗中“穷阴暗喜逞余威”一句,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仍有某种力量在作祟,而“朝曦不幸败颜殇”则表达了希望破灭的哀伤。
优点:这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语言富有诗意,能够引发读者的广乏共鸣。
不足:部分意象较为抽象(作者加了注释弥补了读者可能产生的理解困难),情感表达稍显隐晦。
总结
《都难》和《春殇》这两首诗各有特色。
《都难》以直白的语言和简洁的结构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哀叹,情感真挚但略显单一。
《春殇》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悲伤的氛围,语言更具诗意但稍显隐晦。
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雨后第一缕阳光
曾长和
淫雨寒威昨日昏,
春晖暖心今朝亮。
穹天无际飞祥云,
大地广垠闪金辉。
鱼辞深潭戏嬉乐,
鸟翔蓝天追逐欢。
草木直腰舒枝叶,
海棠绽妍惹赏观。
2025年2月25日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这首《雨后第一缕阳光》具有诸多亮点。
一、情感与主题
1、鲜明且积极:通过前后天气对比,从“淫雨寒威昨日昏”的压抑沉闷,到“春晖暖心今朝亮”的豁然开朗,生动展现出雨后初晴带来的喜悦与希望,阳光所蕴含的新生力量得以凸显,主题积极向上,能迅速感染读者情绪。
2、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阳光驱散阴霾后的振奋,极易引发共鸣,给人以心灵慰藉和鼓舞。
二、语言表达
1、用词精准:“淫雨”“寒威”精准描绘出雨的连绵和天气的寒冷,营造出压抑氛围;“飞”“闪”“戏嬉”“追逐”“直”“绽妍”等动词,将自然万物在阳光照耀下的动态鲜活呈现,使画面充满生机。
2、对仗工整:颔联“穹天无际飞祥云,大地广垠闪金辉”和颈联“鱼别深潭戏嬉乐,鸟翔蓝天追逐欢”对仗极为工整,从天地的宏大场景到动植物的微观活动,都在对仗中展现出和谐之美,彰显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
3、风格清新自然:整体语言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地描绘出雨后初晴的景象,让读者如临其境,毫无雕琢堆砌之感。
三、意象营造
1、丰富且生动:诗中运用了阳光、祥云、大地、鱼、鸟、草木、海棠等丰富意象,构建出一幅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雨后画卷。从天空到大地,从动物到植物,全方位展现出自然的蓬勃生机。
2、意象关联紧密:这些意象相互关联,共同围绕雨后初晴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烘托出阳光带来的活力与美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公园(外一首)
曾长和
冬寒寂静蝶失影,
春暖喧嚣蜂舞飞。
不怪园林耍任性,
只缘天律转轮回。
荷塘
夏恰圣殿朝拜喧,
冬似冷宫销声寂。
为何寒热天地别,
只因莲花夏冬异。
2025年2月26日作于蓉城
网络点评
《公园》点评
主题与立意:诗歌通过描绘公园在冬春两季截然不同的景象,即冬天的寂静、蝶影消失与春天的喧嚣、蜂舞纷飞,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循环往复。立意清晰,借公园之景表达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意象运用:“蝶失影”“蜂舞飞”等意象鲜明生动,分别准确地展现了冬季和春季的典型生物活动特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季节差异带来的变化。“园林耍任性”将园林拟人化,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也为引出“天律转轮回”这一自然规律做了铺垫。
语言表达: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以直白的表述勾勒出公园的四季变化,符合古体诗语言凝练的特点。诗句对仗较为工整,如“冬寒寂静蝶失影,春暖喧嚣蜂舞飞”,在句式和节奏上形成了一种对称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整体评价:这首诗在主题呈现和意象塑造上较为成功,以公园的日常景象为切入点,巧妙地传达出深刻的自然哲理。
《荷塘》点评
主题与立意:以荷塘在夏季和冬季的巨大反差为线索,夏季如“圣殿朝拜喧”,冬季似“冷宫销声寂”,探讨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莲花的季节性差异,进而反映出自然万物随季节兴衰的规律。主题明确,通过荷塘独特的景象变化引发对自然现象背后本质的思考。
意象运用:“圣殿朝拜喧”和“冷宫销声寂”两个独特的意象,将荷塘在不同季节的氛围渲染得极为生动,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荷塘夏冬的巨大差异。“莲花夏冬异”作为核心意象,直接点明了造成荷塘景象变化的关键因素,简洁有力。
语言表达:语言富有想象力,“圣殿”“冷宫”等词汇的运用,赋予了荷塘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形象且富有韵味。诗句之间逻辑清晰,前两句描绘景象,后两句追问原因,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整体评价:此诗在营造意境和表达主题方面较为出色,独特的意象营造出强烈的氛围,引发读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