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点评】
徐宜秋散文《初夏夹竹桃别样美》通过对夹竹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夹竹桃的独特魅力。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夹竹桃的形态、色彩与风韵,将其比作少女与新雪,赋予其生命力与美感。同时,通过引用古代诗句与文学作品,深化了对夹竹桃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低调平易的品质。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佳作,值得一读。(褚化冰-阳光柔剑)



初夏夹竹桃别样美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湾学校 徐宜秋
初夏时节的风热而不燥,有了夏日的奔放,但还有一丝春的含蓄。立夏过后,比起春天来,此刻繁花争艳的时节已是过往,少了些绚烂的花事,然而却别有另一种美,大地披绿,日光晴和。虽说牡丹凋谢,荷花含苞,此时却有一种花独占花魁,在人们不经意中,将春日的深情带到了夏天,它便是宋代汤清伯笔下“芳姿劲节本来同,绿荫红妆一样浓。我若化龙君做浪,信知何处不相逢。”的夹竹桃。

近日,开车在刘石公路上,远远看见一片紫红色的花丛,开始以为是角樱花,近看才知道是夹竹桃。真是令我意外的是,夹竹桃花竟然也开得如此美艳,紫红色的花朵,墨绿色的叶子,纤细的腰身,粉的像少女腮边未匀的胭脂,白的似新雪落在翡翠枝头,花型大,复瓣多,在风中轻舞,难怪老远望去,这夹竹桃的风韵一点不输角樱花

夹竹桃本是一种常绿灌木,以前常被选作绿化树木种植,公园内的绿植、公路的绿化带就种有不少夹竹桃,如今新建的公园内很少能觅到其身影了。即使能见到,也只是种在围墙边,或是不显眼的角落,主要甬道或花圃,都被诸如樱花、芍药、绣球、玫瑰、牡丹、月季等各种名花给占满了,但夹竹桃却能四季开花,以夏秋最盛,花朵也是多姿多彩:紫红色、粉红色、大红色、白色……尽管色彩种类没有角樱花多,但体型比起娇小的角樱花,显得壮硕肥厚些,天生一副农家女的豪爽,而那随风轻摇的柔软身姿,又有几分大家闺秀的优雅。如此这般刚柔并济的外貌,也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宋代诗人曹组《夹竹桃花》:“晓栏红翠净交阴,风触芳葩笑不任。既有柔情慕高节,即宜同抱岁寒心。”诗里的晓栏红翠,花笑灿烂,柔情高节,岁寒之心,写得正符合夹竹桃花开的特性。我特别喜欢这个名称,我以为其名取得真叫一个美:树叶狭长,透着一股清秀气韵,颇像竹叶;粉红花风流娇美,形貌气质确与桃花相似。清代李渔《闲情偶记·种植部》中有对夹竹桃的文字记载,读来不由哑然失笑。作者认为竹似道士,桃若美人,两者殊不相称,叫夹竹桃不如叫生花竹来得“相安”。我觉得生花竹这个名字毫无美感,怎及夹竹桃明艳得让人一见牵情?

依稀记得小学学过的由文学泰斗季羡林撰写的课文《夹竹桃》,文章开篇里是这样描述夹竹桃的:“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当时老师要求我们需要细细品读文本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可我当时并没有见过夹竹桃,听来当然是一脸的懵懂。后阅读了当代作家苏晨的《夹竹桃集》,在序言中,作者就书名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因为这本集子的第一篇是《夹竹桃》,是写一位画家。画家画过好几幅《夹竹桃》,有一幅题了这样的词儿:“挺如修竹,艳如碧桃。扎根不择瘠沃,开花不择春秋。装点千万家,分外何所求!诽誉任评说,无私品自高……”才让我对夹竹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实,夹竹桃不与迎春争头彩,不与梅花争傲骨,无论是一二株茕茕孑立,还是成片似的缠成花墙,集娇媚明妍与岁寒风骨于一身,融百般柔情与中正劲节于一体,静静守候着四季,从不因被人们的冷漠而失去自我。一直以低调平易的天性,甘愿守候在路旁岸边,春华秋实,四季花开不贻。每逢夏季,它以最灿烂的笑脸,迎送着朝晖与夕阳,与其它花木一起共同筑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觉得这就够了,因为这不正昭示出夹竹桃低调平易的天性与坚贞不屈的韧性吗?

“青青韵里竹风摇,初夏红蕾笑比桃。”在这绿肥红瘦的初夏,烂漫多彩的夹竹桃,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视觉盛宴,默默地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徐宜秋,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曾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辽宁教育》《黑龙江教育》《山东教育》《四川教育》《湖南教育》《生活教育》《教书育人》《教育参考》《师道》《青年教师》《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参考》《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班主任》《当代班主任》《现代教学》《大江南北》《思维与智慧》《莫愁》《东方作家》《东方散文》《风流一代》《南通窗》《南通党建》《南通教育报》等数十家报纸杂志上发表随笔、散文二百五十多篇;发表教学论文五十多篇;发表教育随笔一百四十多篇。另有四十多篇参加《五•四杯》《行知杯》《师陶杯》《创新杯》等荣获了省、市级以上等级奖,连续十年参加《行知杯》论文竞赛,七次荣获省一等奖、三次荣获省二等奖。并有五十多篇刊发在《东方散文》《人民作家》《文学百花园》《花洲文学》《汉风文学》《大文坊》《金秋文学》《大湖文艺》《白龟湖文学》《海洲书坛》《卡伦湖文学》《香落尘外》等文学平台上。








(认证编辑:褚化冰-阳光柔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