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与《七律·我的童年》(二首)
吴国发
2025年6月1日
内容提要:本文先介绍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再展示我创作的两首七律《我的童年》。第一首七律主要描述童年的我与自然美景的交融;第二首七律主要描述童年的我与书本知识初交的情景。
关键词:六一节 儿童节 童年 小学 家乡 七律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又称六一儿童节,时间为每年的6月1日,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儿童幸福国际大会”。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发表了保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
1942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斯洛伐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并把妇女和儿童押往集中营,87名儿童死于毒气室。为悼念利迪策村及全世界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保障儿童生存权、保健权与受教育权,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议,正式将每年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决定,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除中国外,俄罗斯、朝鲜、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南非等国也以6月1日为儿童节。
在这个少年儿童的节日,我想起了在家乡度过的美好童年,情不自禁赋七律二首。
第一首七律主要描述童年的我与自然美景的交融。
我的童年
(其一)
竹马追风柳絮鲜;
纸鸢摇影飘麦田。
蝉鸣老树绿荫院;
箭射新雁丛林边。
竹竿击桃五斤落;
池塘抓鱼双手黏。
手电萤火巡夏夜;
弹珠流光战晴天。
注释:
(1)“鸢”读[yuān],又名“老鹰”。我的孩童时期,把纸折叠成鸢,向空中投飞。
(2)“箭射新雁”:我的孩童时期自制弓箭。我有一次竟然用自制的弓箭把一只低飞的雁射中落地了。父母非常高兴。母亲精心炖熬那只雁。一家人品尝了鲜美的雁肉。
(3)“池塘抓鱼”:上世纪50年代,家乡田间有很多个池塘。秋天池塘水少,男孩们下池塘抓鱼。
(4)“手电”指手电筒。
下面是第二首七律,主要描述童年的我与书本知识初交的情景。
我的童年
(其二)
树枝书写土玉笺;
墨笔描成棋盘边。
草纸绘画多贴壁;
课桌划痕少语言。
背诵文章读一遍;
完成小学仅五年。
半夜熟睡掉床下;
白驹过隙七十迁。
注释:
(1)“玉笺”即玉版笺,光洁耐用的宣纸。苏轼《孙莘老寄墨四首》(其二)有诗句:“谿石琢马肝,剡[shàn]藤开玉版”,赞美玉版笺的质地。我初学写字时,由于家境穷,没有钱买纸,父亲把土抹平当纸(玉笺),树枝当笔。
(2)“墨笔描成棋盘边”: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喜欢下象棋、军棋。纸质的棋盘坏了,我就用墨笔在白纸上自描棋盘。
(3)“草纸绘画多贴壁”: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用草纸画孔明、关公、孙悟空等人。外婆喜欢我的绘画,把它们贴在墙壁上。
(2)“课桌划痕”: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把我与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女同学安排坐一张桌子边,要我多帮助她。我与她之间用粉笔画了一条线,很少说话。
(3)“背诵文章读一遍”: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一个学期的语文书,我阅读一遍就能够背诵整本书。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每篇课文,我读一遍就能够背诵。
(4)“半夜熟睡掉床下”:我从三年级起就在学校寄宿。一次,我晚上半夜从床上(上铺)卷着被子掉到了地上,因自己不知晓而继续熟睡到天亮。
(5)“白驹过隙”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时期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驹过隙”的原义是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6)“七十迁”:十岁以后的70年,我一直在变化;虽然有曲折,但基本上一路升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