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教学
清心阁
题记:在80年代的课堂上,幻灯机宛如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悄然开启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启蒙篇章,让知识第一次以光的形态投射于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格局。它不仅具备突破时空限制的能力,将广袤的外部世界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还凭借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扭转“枯燥书本”的刻板印象,促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观看,激发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是当时教育技术应用的标志。它虽然受制于技术条件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随着90年代投影仪(使用书写胶片)和更晚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传统的光学幻灯机也逐渐被淘汰。
1979年11月,我前往佳木斯市电教馆参加幻灯教学培训。归来后,在同江县第二小学开展试点工作。第二小学于秀芝校长对幻灯教学非常重视,积极鼓励老师们在课堂上大胆使用幻灯机,亲自带领教师绘制幻灯片,并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总结经验。老师们充分发挥创意与才能,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画面。很快,幻灯教学便在各学科广泛应用。
在语文课堂上,故事幻灯片成为教学利器。讲解古代典故时,精心绘制的幻灯片生动还原故事场景,让学生仿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显著提升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更为高效。那时的小学数学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板书、挂图、实物演示为主。幻灯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图形变化、应用题的情景等,以视觉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自然科学课堂中,太阳运行轨迹等抽象概念,通过幻灯片转化为直观图像,让晦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体育教学也因幻灯机焕发新活力,遇到雨天无法户外教学时,幻灯片细致分解广播体操动作,助力学生实现标准化学习,保障教学质量不受天气影响。
为推动这场教学改革在全县落地,教研室专门举办了幻灯教学培训班。各学校选派电教员参训,培训围绕幻灯机使用规范与幻灯片制作技巧展开。学员们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将所学带回各自学校。
自此,幻灯教学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一台台幻灯机走进教室,一张张幻灯片承载知识,在光影交织中,为学生开启了探索世界的崭新旅程。
下面是一个1979年12月10日我到一中听课的笔记,客观记录下物理课“光的折射”幻灯教学实例。
一中/赵景海
教学设备:双镜头幻灯机
教学过程:
1. 教师开场 (板书)
2. 幻灯片演示 - 引入现象:
片-1:(手绘彩色图) 一幅简笔画:一支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以上的筷子是直的,水面以下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
教师操作:换上幻灯片。大家观察,筷子在水里部分看起来怎么样了?(指向幕布)
学生观察/回答:(预期回答:弯了、折了
教师总结: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3. 幻灯片演示 - 定义与图示:
片-2: (手绘示意图) 清晰的图示:
两种介质分界面 (水平线,标注“空气”在上,“水”在下)。
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在分界面处发生偏折。
一条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折射光线”,进入水中,方向改变 (偏向法线)。
标注:入射点 (O)、法线 (NN’ 垂直于界面)、入射角 (i)、折射角 (r)。
教师讲解 (配合指示棒点指幕布):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慢速,强调)
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折射角 r 小于入射角 i,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用指示棒沿着光线路径比划)
4. 幻灯片演示 - 规律总结:
片-3:(文字提纲式)
光的折射规律: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图示简略示意) 2.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4. 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特例:光垂直射向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图示)
5. 幻灯片演示 - 应用实例 (渔民叉鱼):
片-4: (手绘情境图) 水面上一个渔民正用鱼叉瞄准水中一条鱼。
引导分析 (结合片-2图示):
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属于光从水到空气的折射。根据规律第4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会... (学生答:远离法线偏折)。所以,渔民看到的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更... (学生答:浅/高)。这就是折射规律的实际应用!
6. 教师总结与布置作业
点评:
生活实例引入:用筷子弯折等常见现象引发兴趣。
应用联系:用渔民叉鱼等例子说明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幻灯片:手绘幻灯片色彩不够鲜艳,线条质朴。
幻灯机:操作声(换片咔嗒声、风扇嗡嗡声),轻微失焦,画面抖动。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有限的技术工具(幻灯机),通过精心设计的可视化内容(手绘幻灯片)和结构化的讲授过程,来贯彻直观教学、系统传授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等核心教学原则,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清心阁,退休教师。爱好音乐、绘画、写作。以音律陶冶情操,以画笔点缀生活,以笔墨滋养心灵。于江城一隅静听岁月回声,在文字天地续写光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