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话端午节
文/张道发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粽子煮熟香满堂
门旁挂艾草
端午节韵味
便在心中弥漫开来
千百年沉淀的文化底蕴
来到我们面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是传统节日
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己有二千多年历史
端午节起源
是古代人对自然天象崇拜
龙图腾的祭祀
人们后来发现
古人设定节日
不是在初一、十五
就是在重日这天
并且还有相应天文现象
正月初一是春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二月二龙抬头
五月初五端午节
七月初七乞巧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因为这样便于记忆
才能更广泛流传下来
端午节最广为人知流便是纪念屈原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
伟大爱国诗人
他热爱祖国
关心百姓
忧国忧民
却遭奸臣陷害
被流放他乡
楚国都城被攻破
闻讯后的屈原
满怀悲愤抱石投江以身殉国
老百姓得知后纷纷划船去救他
但最终未能找到屈原
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啃食
人们便往江中投下糯米
从此端午节与屈原相连
人们会在这一天
缅怀先贤屈原
传承伟大爱国精神
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
而端午节包粽子最具代表性
每到端午节前夕
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
精心挑选粽叶
将糯米、红枣等食材准备好
人们便围坐在一起
边包粽子边唠家常
看着现在好日子
赞颂伟大祖国好
粽叶在手中翻转
糯米与馅料被包得严严实实
最后用细绳梱扎好
粽子煮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咬上一口软糯香甜
那是端午的味道
也是家的味道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饱含着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传统端午节强调的是
家庭团聚的凝聚力
祈福避邪的美好愿望
传承屈原爱国精神
端午节门旁挂艾草
因艾草有特殊气味
可以驱虫避邪
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是一种文化传承
和人的情感寄托
而端午节赛龙舟
展现人们团结协作
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端午节家长可教孩子编织五彩绳
制作身上配带的香囊
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亲身体验古老传统节日
还可安排“端午主题”的亲子游园
既传承文化
又增进感情
2009年9月
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
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让中国人深感自豪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这天品尝美味粽子
去观赏精彩龙舟赛
感受传统习俗魅力
端午文化
是中华民族瑰宝
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
让更多的人了解端午
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结合
让端午文化
在新时代唤发出新的活力
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
端午节流传了二千余年
承载着古老爱国精髓
对中国人而言
是镌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印记
青青粽叶裹着糯米莹润
用丝线缠绕着
包裹的是对先贤的追思与怀念
泊罗江畔
屈原投江壮举
化作永恒精神图腾
他的爱国情怀及高洁品格
如同一盏明灯
照亮二千余年岁月
香囊里的草药清香
承载着祈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而龙舟赛的锣鼓喧天
凝聚成团结奋进的力量
流淌在民族基因里的文化血脉
让每个华夏儿女
在传统节日中
找到心灵归宿与文化自信
让端午文化源远流长
把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看得无比崇高伟大
愿天下人端午节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张道发,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人,入邢台三阳诗社,酷爱文学喜爱诗歌创作,怀揣文学梦想笔耕不辍。在《燕赵文荟》、邢台《新诗大观》、《两可诗社》、《三阳诗刊》、《和阳诗人》等都有作品发表,自己甘愿用诗意深情,点缀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39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