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尹玉峰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涧水河春事
第一章
第四节
“说归说闹归闹,别拿凿石开道开玩笑!"书支书李建国大手一挥:”出发!”
清晨的山谷里,赵驼子敲着铜锣的"铛铛"声格外清脆,赵麻杆儿吹奏的唢呐在山间回荡。村民们扛着铁锹、钢钎,高喊着"向云功德学习"的口号,浩浩荡荡地在工地挥泪如雨地劳作起来。
云秀在工地格外显眼,她时而弯腰扶住钢钎,让铁锤准确地敲击;时而蹲下身,用手清理碎石。汗水顺着她光洁的额头滑落,打湿了额前的碎发。她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汗,不经意间扯了一下被汗水浸湿的衣领。就在这个瞬间,她的目光越过忙碌的人群,落在了远处一个修长的身影上。
那是一位长发披肩的男子,正支着画架专注作画。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山风拂过,吹动他的发丝和衣角,却丝毫不影响他作画的专注。他时而抬头远眺,时而低头挥笔,整个人就像山间的一棵青松,挺拔而从容。
他的白衬衫的袖口沾着油画颜料的斑驳痕迹,修长的手指握着画笔在画布上挥洒,仿佛与山间的松柏、峭壁的纹理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他的目光如炬,穿透云雾凝视远方,眉宇间凝着艺术家特有的专注与疏离,既有文人画中的清雅风骨,又带着现代油画家的热烈与不羁。
作画时的他总与喧嚣保持距离,像翻译家林纾晚年沉浸的“世外桃源”,用颜料构筑精神净土。云秀记忆中的他,赞人时目光直抵灵魂,谈笑间却带着若即若离的疏淡,恰似其画中云雾——既缭绕山间,又随时可能随风散去。
云秀的心突然漏跳了一拍。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她的手指还紧紧攥着钢钎,掌心被粗糙的木柄磨得发红,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滴在脚下的碎石上。可这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因为在十几步开外的山崖边,那个熟悉的身影正支着画架,专注地凝视着卧牛石砬的峭壁。
那是省城美术学院的林松岭教授!阳光斜斜地穿过云层,在他身上镀了一层淡金色的轮廓。他时而抬头望向山峦,时而在画布上落下几笔。那姿态,就像他笔下那些扎根岩缝的孤松,清冷而挺拔。
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三年前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那是省城师范的初夏,美术系的教室里飘着松节油的味道。她作为勤工俭学的学生,第一次给林教授当肖像模特。她头上戴着用野山花编成的花环,那顶花环是她清晨在校园后山采的,淡紫色的野菊、嫩黄的蒲公英,还有几朵不知名的白色小花,星星点点地缠绕在一起。
那些五颜六色的野花衬着她乌黑的长发,映着她清丽的脸庞。阳光透过教室的纱帘,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长发如瀑般垂落,发梢还沾着晨露的湿气。花环的阴影投在她的眉骨上,衬得她的皮肤近乎透明。她能感觉到林教授的目光——那不是普通男人打量女人的眼神,而是一种近乎苛刻的审视,仿佛要透过皮囊,直抵灵魂。
她记得自己当时紧张得睫毛轻颤,像蝴蝶振翅般忽快忽慢。画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炭笔在纸上的沙沙声。她的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呼吸不自觉地放轻,连睫毛的颤动都变得不受控制。林教授突然停下笔,轻声说:"别动。"那声音很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她僵住了,连呼吸都屏住,只觉得心跳声大得仿佛整个教室都能听见。
林教授轻声的赞叹"真美!"
那一刻,她的耳根烧了起来,血液冲上脸颊,连脖颈都泛起淡淡的粉色。她从未被人如此直白地称赞过——在村里,人们只会夸她"勤快""懂事",而此刻,这个站在艺术殿堂里的男人,用最简单的词汇击中了她的心脏。
可接下来的"你头上的花儿真美"又让她心头涌起说不清的失落。就像从云端跌回地面。她垂下眼睛,嘴角的笑意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凝固了。原来他赞美的只是花环啊……她突然觉得自己可笑,竟然会期待更多。那些野花算什么?不过是随手采来的杂草,怎配和他画室里那些名贵的玫瑰、百合相比?
但当她抬头时,却对上了林教授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他的目光深邃而专注,瞳孔在光线下呈现出琥珀般的色泽。那一瞬间,她恍惚觉得他其实什么都明白——她的紧张、她的期待、她转瞬即逝的失落。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不是嘲讽,而是一种近乎温柔的包容,就像一位智者看透了孩童笨拙的心事,却选择沉默……
【版权所有】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