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编】尤中波
【主编】馨仪
【责编】墨尘 长林山 安岭客 高树森
【推送】紫罗兰文学社-东海诗社社长 馨仪/墨尘
又是一年端午至。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这古老的节日仿佛一首悠长的诗篇,穿越千年的时光,轻轻吟唱在华夏大地之上。端午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中。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寄托了人们虔诚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想起屈原那高洁的灵魂,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或许会想起家乡那熟悉的龙舟,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又或许会想起母亲亲手包的粽子,那独特的香味仿佛能穿越时空,勾起我们心中最温柔的乡愁。
让我们用笔尖触碰心灵的深处,一同在文字的世界里,追寻端午节的足迹,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馨仪
【古韵作者】1.周华金2.薛玉祖3.赵雪梅4.黄琨5.阿凡6.许佑元7.陈玉峰8.郑礼荣9.郜希义10.霄声11.李冰12.卧云观世13.武世良14.伏正峰15.周易世家16.陈文胜17.周天文18.林凤军19.佘厚启20.王灏21.宋小红22.韩涛23.南文龙24.史正杰25.李国栋26.高远春27.琴之韵28.杨振迪29.易先友30.高扬31.张庆祥32.闲云野鹤33.程福田34.王和艺35.陈国良36.刘共平37.萧笛38.王桂君39.董永川40.夏启广41.侯继国42.安岭客43.若水44.东方伟45.黄铂46.蔚继生47.墨尘48. 朱志立
【新诗作者】馨仪
【散文作者】王清治
1.摊破浣溪纱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李璟体)
文/周华金(四川)
竞渡龙舟沐艳阳。彩旗舞动激情昂。虎鼓扬威震汨水,夺荣光。
一片丹心昭日月,千年浩气贯河江。美政抗秦酬楚国,岂能忘。
2.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薛玉祖(河南)
端午榴花红满坡,门悬艾草避妖魔。
龙舟竞渡追云影,角黍飘香葬汨罗。
思慕灵均铭骨气,读书夫子有风波。
楚辞诗赋传千古,青史留名光彩多。
3.蝶恋花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冯延巳体)
文/赵雪梅(陕西)
江畔风吟思旧楚。千古英魂,浩气长凝处。
泽畔行吟怀玉腑,离骚写尽心间苦。
岁岁龙舟波上舞。艾叶飘香,遥祭忠良墓。
江水滔滔情共赴,汨罗岁岁留诗赋。
4.破阵子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晏殊体)
文/黄琨(河南)
六十年来顾楚,三千史记留名。
惜国破民离失所,哀郢亡天暗悖情。怒投江水惊。
水上舟争锦冦,岸边粽祭英灵。
古代今朝求索路,海府天宫任我行。新骚屈子听。
5.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阿凡(浙江)
千年凭吊又端阳,屈子英灵屹楚疆。
忧国忧民汨罗水,龙舟角黍慰安康。
6.长相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白居易体)
文/许佑元(安徽)
楚水流。泪水流。天问忠魂世代讴。离骚大事忧。
跨龙舟。赛龙舟。喝彩欢声连岸头。系情争上游。
7.采桑子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和凝体 新韵)
文/陈玉峰(河北)
风摇桂棹惊飞鹭,吹落云霓。荡起涟漪。波打长堤泪满衣。
含冤一跃沉江底,思恋依依。光照今昔。惟愿忠魂佑庶黎。
8.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通韵)
文/郑礼荣(浙江)
丹丹榴火又端阳,焕彩龙舟闹汨江。
猎猎翻飞霞旆劲,滔滔涌卷雪涛狂。
震天鼓韵倾情喊,拍岸楫歌撼岳扬。
屈子玉魂追祭敬,清忠风美九州煌。
9.西江月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柳永体)
文/郜希义(河南)
众赋屈原千载,萦怀舟赛收魂。
粽包插艾吊心真。歌颂为公笃信。
刻意神州血脉,精心健笔艰辛。
风骚红叶爱军民。奋战担当前进。
10.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霄声(黑龙江)
越岭穿湖艾叶寻,文星峻骨九州钦。
操觚染翰贤良笔,抱朴匡时志士心。
棹竞兰舟追浪细,粽萦楚魄溯情深。
辞宗不朽丹忱卷,一脉承传壮宿襟。
11.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李冰(黑龙江)
细雨梳纱绿意朦,扶摇染紫曳轻红。
行人本在花深处,却向花深又一丛。
12.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卧云观世(河南)
滔滔汨水岂能休,千载常怀屈子愁。
有志问天天积绪,含情报国国离忧。
伟辞逸响盛名远,厚德忠贤殊节留。
诗赋篇篇歌杰俊,精神永续耀神州。
13.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武世良(河南)
汨罗江上水流长,端午时闻角黍香。
屈子忠魂千古祭,离骚天问万年扬。
14.武陵春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李清照体)
文/伏正峰(四川)
湘水悠悠流恨事,岁岁念灵均。
粽角飘香楚韵存。竞渡唤忠魂。
当下湘都风雨暗,谗佞蔽明君。
抱石投江志未湮。浩气永、照乾坤。

15.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周易世家(安徽)
五月南风柳翠妆,荷开蝶舞喜端阳。
艾驱邪恶仍增福,箬裹相思总溢香。
万粽含情怀屈子,千舟破浪竞飞航。
圣贤治乱凭天问,国泰民安享永康。
16.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陈文胜(福建)
汨罗烟雨楚江濛,屈子九章天地融。
情洒星辰山水阔,云中问道拜诗翁。
17.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周天文(四川)
祭拜文宗忆屈原,惊涛跌宕浪花掀。
诗经雅颂为民唱,歌赋遗风与世言。
傲骨铮铮行道义,忠心耿耿护龙幡。
离骚谱就神州曲,情洒汨罗春满园。
18.七律 追溯屈子 情满汨罗
文/林凤军(内蒙古)
端午遥闻粽子香,荷包艾草挂华堂。
千舟竞技风烟涌,万众争流气势扬。
楚累浩然传古训,汨罗惆怅叙身殇。
世间无数英豪事,天地存留正义彰。
19.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佘厚启(安徽)
每到端阳角粽新,缅怀屈子汨罗滨。
离骚绝唱惊环宇,天问雄篇泣鬼神。
合纵联齐兴楚事,含冤遣沅逐谋臣。
谗言蔽日君恩寡,抱石沉沙警后人。
20.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王灏(河南)
粽香千载韵尤存,汨水长怀屈子恩。
竞渡龙舟迎日月,辟邪菖艾护乾坤。
九章未冷山河泪,天问犹余兰蕙痕。
终是沉江明壮志,空留端午铸诗魂。
21.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宋小红(河南)
龙舟竞渡汨罗边,墨客端阳赋咏篇。
华夏英魂千古颂,丹心映日祭先贤。

22.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韩涛(黑龙江)
五月风和艾草香,情怀家国过端阳。
汨罗江上千帆竞,天问离骚万古长。
23.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南文龙(河北)
五月山峦花作雨,晴光仲夏暖风时。
端阳裹粽忠魂念,竞逐吟诗铭记碑。
24.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史正杰(河南)
汨罗江上水呜咽,竞渡龙舟忆楚贤。
一卷离骚千古颂,忠魂烈骨永流传。
25.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李国栋(北京)
夫子当年赋楚骚,行吟泽畔懑悲高。
君王近小疏贤瞆,奸侫媚谗诬陷嘈。
忧国哀民无可诉,美人香草未容号。
初衷破灭汨罗赴,千古英名四海褒!
26.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高远春(四川)
汨罗泪涌咽千年,怒问情愁动楚天。
竞渡龙舟掀碧浪,纷扬粽叶祭诗贤。
艾符照户邪魔遁,蒲酒盈樽康乐牵。
更念同根长隔水,金瓯快补九州圆。
27.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琴之韵(安徽)
蒲剑悬门汨水迢,怀沙哀郢恨难消。
龙舟竞逐沧浪远,角黍纷投澧浦遥。
独醒何堪沉浊世,孤忠谁与问重霄。
至今江畔多风雨,犹作离骚万古潮。
28.五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汩罗
文/杨振迪(湖南)
千古沉沙恨,端阳酹汨罗。
菖蒲缠艾叶,青箬裹香禾。
豪饮雄黄酒,长吟楚些歌。
年年追屈子,辞赋汇江河。

29.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汩罗
文/易先友(四川)
击水翻波竞楫忙,鼓声摧破楚天阳。
艾蒲悬挂思千古,粽裹沉冤祭国殇。
30.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高扬(安徽)
端午青旗飏楚韵,千年濯祭九章词。
蕙兰瑾表怀沙洁,每念忠魂赤子思。
31.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张庆祥(山东)
一束新蒲映户明,经年香艾寄幽情。
龙舟破浪千波涌,鼙鼓催云万棹迎。
节至端阳思故魄,杯邀远水酹忠贞。
楚魂不朽山河在,化作高风引去程。
32.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新韵)
文/闲云野鹤(吉林)
端阳食粽古传今,一片怀思寄故人。
犹见飞舟冲浪处,又闻踏岸咏骚音。
汨罗万载悲辞祖,诗赋千章缅楚魂。
岁月如流星不落,汗青浴火映丹心。
33.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程福田(山西)
蒲剑悬门艾酒香,龙舟竞渡汨罗长。
九歌天问萦霄汉,哀郢怀沙恸楚湘。
雅粽沉江招毅魄,骚魂贯日化文章。
千秋岁岁今朝泪,洒到清波酹国殇。
34.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新韵)
文/王和艺(贵州)
划起龙舟品粽香,汨罗江畔祭忠良。
铲奸除佞朝纲正,千古离骚欲断肠。
35.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陈国良(安徽)
屈子良谋固国门,汨罗无奈葬忠魂。
修身楚地怀鸿志,注目生民盼晓暾。
理念超前群小妒,辞章卓绝宿贤存。
龙舟竞桨掀飞浪,激起清流洗泪痕。
36.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刘共平(广东)
莫言千古有端阳,自是灵均九曲肠。
楚地离骚成秀句,美人香草永流芳。
37.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箫笛(四川)
雄州舟驰,百舸争流,万人赏望。
看梯台江面,热情奔放,摇旗助劲,击鼓争强。
历数风流,青春模样,高洁情怀绘华章。
观当下,渔父儿孙到,喜溢心房。
双桥昂首舒张。引四海、宾朋皆奋昂。
忆起缘习俗,怀沙汨水。念贤华夏,荡气回肠。
首兴龙舟,屈原故里,爱国情怀永世芳。
放眼望,举办中新秀,数简阳洋。
38.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孤雁格)
文/王桂君(山东)
糯粽飘香祭屈原,滔滔汨水颂良贤。
龙舟力战传今古,楚乐哀歌感地天。
诉暗离骚鸣世醒,求真作赋警钟悬。
忠魂未朽江河壮,留得清风绘锦篇。
39.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董永川(贵州)
端午临来雨漫狂,离骚屈子九回肠。
忠肝不辨昏君弃,沥胆难酬诚意荒。
空有一门兴国志,苦无半世遇贤王。
怀沙绝笔留千古,悲愤飞身汨水殇。
40.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夏启广(湖北)
时逢端午艾香融,追祭贤臣缅屈公。
爱国无私倾碧血,投江有憾化孤蓬。
离骚雅赋千年赞,天问诗章万众崇。
求索精神昭日月,汨罗悲泣唤人雄。
41.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侯继国(河北)
夏日初临粽叶香,汨罗浩渺竞舟忙。
青山不老忠魂在,心系黎民天地长。
42.唐多令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刘过体)
文/安岭客(河北)
又见赛龙舟。欢声两岸稠。鼓震天、百舸争流。
回朔汨罗怀屈子,终报恨、一江投。
爱国志难酬。离骚抒意愁。列九章、愿景期求。
试看今朝开盛世,先贤慰、必诗讴。

43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若水(内蒙古)
艾粽香浮寄楚贤,龙舟鼓动撼云川。
江河犹记如归恨,汨水吟诗赋续篇。
44.浣溪沙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韩偓体)
文/东方伟(湖南)
端午渊源屈子奇。粽醪艾酒载非遗。濯缨击浪疾龙飞。
五彩艨艟来逐鹿,多娇巾帼不输旗。古今汩水楚魂追。
45.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黄铂(湖南)
端午城边古岸游,汨罗江上赛龙舟。
门悬艾草何时好,酒饮雄黄哪里愁。
一曲离骚丰律绝,九歌雅韵赞春秋。
船前鼓响赢家乐,屈子精神永不休。
46.七绝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新韵)
文/蔚继生(山西)
苇叶折成漏斗型,香甜枣米入其中。
包包粽子陈桌面,遥祭三闾天宇灵。
47.画堂春 端午情怀(秦观体)
文/墨尘(黑龙江)
菖蒲浅夏柳飞扬,楚辞悲壮凄凉。
问天垂泪叹潇湘,恨骨哀伤。
雄笔离骚悲愤,汨罗颠沛疏狂。
低吟千古寄端阳,几许柔肠。
48. 七律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朱志立(湖南)
百姓门前艾草香,千年悠韵又端阳。
龙舟冲破汨罗浪,狮舞祈来黎庶康。
屈子行吟难拯世,晚生传唱远留芳。
忠魂化凤永求索,粽叶含情寄浩茫。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馨仪(上海)
一曲曲悠远的诗行
凛凛然传诵至今
披着悲壮 透着苇香
隐约约似看到——
长髯飘飞 傲骨嶙峋的惆怅
伴着苍凉的“诗魂”跃然辞上
爱国主义浪漫情怀
锻冶着“辞赋之祖”的品相
引领着人们 穿越千年时光
翻阅那一篇篇至美华章——
“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明于治乱正朝纲
娴于辞令畅理想
诗人屈原的情怀啊
忠心不二忧国殇
满腔的抱负 难酬的理想
家国不在情犹在
比兴 神女赋辞章——
离兮 别兮 骚兮 愁兮
离情别愁勾勒着《离骚》的悲壮
橘兮 我兮 颂兮 洁兮
绿叶金实映衬着《橘颂》的苍莽
遂古兮 传道兮 阴阳兮 幻化兮
奇文有致缀情思
气势磅礴向《天问》
悲天悯民情不惘
唱罢《九歌》赋《九章》……
然而 自古诗人多愁肠
多情怎堪利言伤
悲兮 悯兮 壮兮 巍兮
愤志行吟向汉北 壮士去兮不复回
长眠阔水伴鱼翔 诗情渺融汨罗江
人民的诗人 永远与人民的苦乐同怀
人民的诗人 永远伴人民的情怀激荡
人民的诗人 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上
愿当今的诗人
留得楚辞风骨在 心系人民情不惘
愿悠远的诗行
裹着粽情 溢着墨香 和着龙舟号子
走向不负先驱的源远流长
追祭屈子 情满汨罗
文/王清治(河南)
又是一年端午至。汨罗江畔,鼓声如雷,龙舟似箭,劈开千年的时光长河,激荡起华夏儿女心中澎湃的豪情。
江水滔滔,诉不尽屈子的壮志与哀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振聋发聩的呐喊,穿越历史的云雾,依然在耳畔回响。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黑暗中,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然而,奸佞当道,谗言蔽日,他的满腔热血,最终化作了汨罗江畔的千古遗恨。
看那江面上,龙舟竞渡,健儿们奋力挥桨,呐喊声震天动地。他们追逐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胜利,更是在追寻屈子那不屈的精神,传承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龙舟疾驰,恰似屈子那颗跃动的心,勇往直前,毫不畏惧。浪花飞溅,仿佛是历史的泪水,为屈子的遭遇而悲叹,更为他的气节而骄傲。
岸边,粽叶飘香,人们用一双双巧手,将糯米、红枣包裹其中,制成一个个饱含深情的粽子。这小小的粽子,承载着人们对屈子的缅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品尝着香甜的粽子时,仿佛能感受到屈子的精神,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化作了我们心中那份永恒的力量。
追祭屈子,情满汨罗。在这古老的节日里,我们以龙舟为笔,以江水为墨,以粽叶为纸,书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卷。屈子虽逝,但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理想,为了家国,奋勇前行,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