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山万水的灵魂诗唱
——浅析范群诗歌《迪拜诗吟1~5》
文/老悟
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诗人以文字为舟,跨越地域的藩篱,将独特的经历与感悟化作动人的诗篇。范群的《迪拜诗吟1~5》,便是这样一组极具魅力的作品,它带着读者穿越千万里,走进迪拜那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聆听来自灵魂深处的诗唱。
一、异域风情的绚丽画卷
范群在这组诗歌中,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迪拜异域风情画卷。在《今夜,你在我的梦里落巢 — 迪拜行吟之一》中,“尔玛穆姆沙漠被风托起/上帝遗落的干涩画布”,开篇便以奇特的比喻,赋予沙漠神秘而苍凉的色彩,仿佛将读者瞬间带到那广袤无垠、风沙漫天的沙漠之中。紧接着,“沙漠狐窥视瞪羚羊的城廓/金色的丁达尔光 抽干了沼泽的血”,进一步描绘出沙漠中生命的微妙与自然景观的震撼。诗人对细节的捕捉极为精妙,像“青铜时代的椰枣园 驼铃搖醒了驿站的夜光杯”,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沙漠的生活气息融合,让古老的文明在文字间复活。
而在其他几首诗中,从迪拜标志性建筑如“哈利法塔像一把利剑刺破穹顶”,到充满地域特色的人文元素,如“迪拉姆在坎都拉的褶皱间 跳着阿亚拉” ,诗人将迪拜的自然风貌、建筑奇观、文化符号等巧妙地编织进诗歌,让读者得以领略迪拜从古老传统到现代繁华的独特魅力,每一句诗都是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时空交织的深邃意境
这组诗歌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巧妙地构建了时空交织的深邃意境。在《想起弗罗伊德析梦 — 迪拜行吟之二》中,诗人从梦境出发,“一个梦在月下萦绕/美工刀在心的天幕上刻画”,以梦境为引子,将现实与虚幻、过去与现在相互交织。“那些黛色的山水 苍翠的棕榈树林/那些高贵的王宫 流转的珠光” ,描绘出迪拜在梦境中的模样,充满了奇幻色彩;而“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抚开瞳仁/国际机场跑道开始轰鸣”,又瞬间将读者拉回现实,这种时空的切换自然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在《梦圆迪拜 — 迪拜行吟之五》中,诗人更是通过经纬度的表述,“从北纬33°42′ 东经109°49′启航/在北纬25.2482° 东经55.3537°泊岸” ,将地理空间与心灵空间相结合,让诗歌的意境在时空的延展中变得更加深邃。丝路的千年回声与现代迪拜的繁荣相互辉映,“绿洲 沙漠 海洋汇成诗的交响”,这种跨越时空的意象组合,展现出迪拜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也引发读者对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
三、灵魂深处的情感共鸣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范群的《迪拜诗吟1~5》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真挚而浓烈的情感,能与读者的灵魂产生强烈共鸣。在《梦幻波斯湾 — 迪拜行吟之四》中,“在波斯湾的蓝里漂泊/游艇犁出一道梦的痕迹/眼眸盛不下时光缝隙漏下的幻色”,诗人将自己对波斯湾的赞美与沉醉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片梦幻的蓝色海洋,感受到海风的轻抚和心灵的震颤。“我寻觅童年遗失的字符/青春流离的罗曼蒂克”,诗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回忆与情感融入到对迪拜的描写中,使诗歌不再仅仅是对异域风光的描绘,更成为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表达。
同时,诗人在诗歌中还展现出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刻感悟和美好愿景。“宋词与古兰经溶成一带一路雄伟交响/哈里发塔湖漾开鎏金的诗行/辛弃疾与默罕默德相互作揖”,这些大胆而富有创意的诗句,体现出诗人对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相互交融的向往,这种情感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能够唤起读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引发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范群的《迪拜诗吟1~5》以其对异域风情的生动描绘、时空交织的独特意境和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完成了一次跨越千万里的灵魂诗唱。这组诗歌不仅让读者领略到迪拜的魅力,更在诗歌艺术的层面上,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创作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地域与文化,也连接着诗人与读者的心灵,让我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美好与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