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赓续
文/谭庆荣
一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黄埔军校。
军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由于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功勋卓著,将星闪烁,群星灿烂,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最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后(2025年3月28日),我走进了黄埔军校遗址。校内值得观看和记忆的地方很多,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句口号:不爱钱、不爱命、爱国家、爱百姓。一个军人,有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抗战八年,黄埔军校(1927年以后改称中央军校)师生伤亡率达到了95%(从1926年到1945年,军校累计毕业二十万学生,伤亡十九万)。看到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想到在血肉横飞的抗日战场上,黄埔军校师生在国家和民族存亡面前,为了人民幸福安康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先烈们肃然起敬。
作为一介草民,不爱钱、不爱命、爱国家这样的高尚情怀感受不深。爱百姓,这条与人人都息息相关的标语怎么才能落到实处,不好说。
从军校出来后,天快黑了。回到宾馆,黑夜来临。天黑了,站在公交车站上看不清楚公交车站牌名称,只好在每一辆公交车到站时问一句开车师傅,到不到地铁站。据说,每一个地铁站都可以换乘到广州北站。总之,到了地铁站就好办了。
终于,在乘客和师傅的帮助下,顺利到达了地铁站附近。
三月底的广州,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白天我走在广州街头也和多数行人一样仅穿一件短袖衬衫还感到身上有一股热气在冒。没有想到,这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小雨,小雨中还带着寒风。乘客下车后在风雨中都是忽忽忙忙地奔向四面八方,我想问路连一个人都没有看到,有点急了。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导语,向前走。我转身一看,一位初中学生模样的女同学站在那里。只听她又说,“我帮你拿东西吧。” “不用 ”,我一个大男人让一个小女孩帮助拿行李太不像话,我想到这里回答完女生要求后自己拿起行李跟着她向前走去。时间不长,很快就到达了地铁入口处。站在地铁入口处,我傻眼了。深不见底的地铁车站入口处没有电梯,我的行李虽然不重,因为买了几斤紫菜件数却是有好几件,怎么办?中国人死不都怕,还怕困难吗。况且,这里不需要去死,困难也仅仅是一点点,还能被吓住了不成。就在我鼓足勇气,准备奋勇向前时,那位小女孩又主动伸出了援手,帮我拿行李。面对现实,我让步了,她帮助拿一件行李后我也轻松了很多。
下了楼梯,到了地铁站安检入口处偏偏运气不佳,服务台没有人。有人说人生从六十岁开始,从六十岁开始我就很年轻。从六十岁算起才是读小学四年级的年龄,读小学四年级的年龄加上一个甲子成为真实年龄不会用机器购票不奇怪。困难面前,还是那位女学生主动帮助解决难题。车票到手了,广州北站怎么去,她再次主动拿出笔和纸帮助我写好转车站点和乘车方向,并在交代清楚后才交给我。分别时,她还不忘提醒一句“有事情找工作人员解决”。我接过她递过来的乘车线路说明书仔细一看,安检进站上车后还要转三次车才能到达目的地,真是麻烦她了。说实话,如果没有她的主动帮助,我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面对现实,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对她说一声谢谢。
二
回到成都后,想起那位小女孩为我做了很多,我却不能为她做任何事情,有点惭愧。一天,在茶埔里面喝茶聊天时我和朋友们说起此事。我问他们谁能做到,没有一人回答。我说,不久前我和几个朋友在锦江边游玩时,在锦江边的合江亭下问112路公交车的车站在哪里。连问数人回答一致,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还没有一人拿出手机帮助查询一下。没有办法,为了赶时间,只好乘车绕道而行。事后查明,11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在合江亭,就在离我们问路仅有几十米远的地方。当时,过路者,聊天者,合江亭内和锦江边上观望风景者都说不知道,真是天意。半个月之内,在成都和广州两个城市连续遇到同样的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办法,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是成都人,不能说成都不好,现实就是这样,怎么办?
“广州那么好你就搬到广州去住,住在成都干什么”?在茶铺里面,茶友中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还理直气壮。
“谢谢你的提醒,我迟早会去”。“我走之前一定要把你和你的同伙教育好",愤怒之下我抛出了一句豪言壮语。话可以这样说,实际上却是毫无办法。
1949年12月20日至12月27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师生一万四千余人在唐新民、徐幼常、姚国俊、李永中等人的带领下,分别在成都附近的大邑县等地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加速了成都解放,也为忠勇刚毅的黄埔精神增加了话题。
识时务者为俊杰,中国人口语。在大势面前,仍然有少数师生不识时务,拒绝参加起义。这些人都退入到了四川西昌地区,这是后话。
黄埔军校成都分校起义的经历,是不是为我今天在成都和广州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值得思考。
黄埔百年,薪火赓续。在广州,我体会到了爱百姓的黄埔精神,在成都体会就不深。
公平地讲,在成都,愿意帮助他人者有,主动帮助他人者也有。现实中,毕竟太少了。一次在九眼桥问路,他也不知道。不过,他很快拿出手机帮助我查到了地址和乘车路线与车次。一次,在成都一家医院住院时对于一个手机付款方式不会处理,请护士帮助看一下手机问题怎么解决,竟然被拒绝。最后,还是在同病房病人的帮助下问题才得以解决。解决问题时,在手机上操作不到一分钟。
在深圳,我在法治广场照相时,一位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姐主动走过来帮助我照相。这种待遇,我在成都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东莞,在一家饭店吃饭时,饭店老板听说我乘坐公交车需要零钱,当即把店内所有的零钱都兑换给我。这种待遇,我在成都同样也没有享受过。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有差异就有共同点。在广州一家饭馆吃饭时,吃过饭付过钱走出饭馆很远还被服务员追上。她提醒我,衣服没有带走。当时若不是她主动帮助,那件衣服就会永远消失。这种情况,我在成都也遇到过几次,说来惭愧。
有人说,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有这种观念者不在少数,这种观念对不对,网上争论得很厉害。
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什么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因为雷锋同志太伟大。雷锋同志为什么伟大,因为他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他为每一个人提供的帮助每一个人也可以做到。现实中,一辈子能够做到能有几人?更糟糕的是,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的观念甚嚣尘上,有些司法工作者和律师也为之撑腰,为之提供法律依据让社会倒退了。
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请问,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温暖在哪里?
黄埔百年,薪火赓续。黄埔军校成立百年之后,那位女学生都把“爱百姓”的黄埔精神赓续了实处。我们,怎么办?
作者简介:
谭庆荣,1952年4月出生,成都量具刃具厂子弟校初六八级。下过乡,国有企业破产失业工人,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