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诗词选刊】第二十四期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主要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同时融合了上古祭龙、祛病防疫等多元文化内涵。核心风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英祭
赵福礼
抒怀放逐赋离骚,汨水悲歌气节豪。
五月端阳舟舸竞,龙传后代祭贤高。
端午节(下平七阳)
夏同椿
艾草驱邪纳福祥,平安护体饮雄黄。
离骚写照忠魂泪,不朽灵均万代芳。
龙舟竞渡
李宝富(浙江)
鼓急千舟发,旗红两岸雷。
浪衔龙尾去,夺锦满江回。
端午节包粽
李宝富(浙江)
箬叶青青糯米香,细绳缠就角棱长。
锅中慢煮千年味,一缕愁思入粽黄。
端午裹粽乐
李宝富(浙江)
彩线翻飞裹玉团,灶台嬉语闹成欢。
阿婆笑指尖尖角,谁把星星包进盘。
端午怀古
清清
蒲剑悬门艾虎雄,龙舟击鼓裂长空。
汨罗江上忠魂在,倾酒波涛祭屈翁。
端午即景
杨秋玲
角黍香浮满院堂,阖家笑语庆端阳。
龙舟破浪追思远,千载英魂入粽长。
端午节
宋春堂
端午粽香飘万家,龙舟竞渡浪飞花。
汨罗江畔思贤意,千古情怀映彩霞。
端午感吟
欧升平(湖南衡阳)
仲夏榴花火艳红,龙舟飞棹碧波中。
勿恩屈子冤愁泪,叹息离骚恸楚风。
端午风俗吟
宋春堂
门悬碧艾驱邪祟,腕系彩丝祈岁宁。
倒挂葫芦藏吉兆,粽香飘处醉前庭。
诗人节吊屈原
彭朋宽(湖北)
未敢高声唱楚歌,恐惊屈子泪成河。
诗人若处当今日,怎会投身葬汨罗。
赛龙舟
吴新生
五月江河浩浩流,千村友好赛龙舟。
敲锣打鼓行云遏,一往无前壮志酬。
思家乡端午节
吴新生(南昌)
又见龙舟赛大江,菖蒲挂满古村庄。
乡思彩蛋胸前挂,父母鲜烹饭菜香。
端午节
黄锡科(广东)
又到端阳吊屈原,怀沙绝笔汩罗冤。
艾蒿粽子寄民意,竞渡龙舟锣鼓喧。
荆州龙舟赛
谢华祥
荆江勇往驾龙舟,柳岸鸣锣竞上游。
每遇端阳邀楚水,飞波奖叶问谁抠。
端午节
张玉英(内蒙古)
端阳节日自谁言,粽祭江心为屈原。
一盏雄黄香艾叶,风怜花悯楚臣冤。
端午节
王勤学(四川)
艾草菖蒲挂户前,龙舟竞渡浪滔天。
离骚一卷千秋颂,角粽投江祭屈贤。
端午包粽乐
朱德群(合肥)
珍珠糯米粽缠裹,碧绿菖蒲彩线锁。
香溢温馨情意绵,端阳佳节芙蓉朵。
端阳怀屈
朱德群
天中怀古韵悠章,勤政忧民谏帝狂。
屈子忠魂辉日月,粽香情满祭端阳。
端午忠魂
朱德群
天中佳节韵悠长,直谏忠臣泪滿裳。
蒲剑难驱家国恨,龙舟岁岁奠沉湘。
借端午询问
云卷云舒
端午非为千载冤,忠魂一去祭能还?
平民百姓田园莳,哪晓离骚圣德篇。
龙舟练兵(一)
吴新生(南昌)
初夏江河水已丰,你追我赶向前冲。
翻波戏浪操兵战,一路争先竞立功。
龙舟练兵(二)
吴新生(南昌)
晴天汗液浸全身,冒雨冲风练几轮。
老汉游童齐呐喊,轻舟一叶快如神。
龙舟练兵(三)
吴新生(南昌)
锣鸣桨手振精神,鼓响龙腾力万钧。
押纛从容来统领,艄公正舵夺金银。
观龙舟赛
吴新生(南昌)
嗓音沙哑是红颜,敲破缸盆为哪般?
爱子夫君参赛去,金牌到手才回还。
端午缅怀屈原
李静(辽宁丹东)
(一)
天问雄篇久不磨,汨罗波涌怨魂多。
龙舟鼓震呼忠骨,角黍香飘祭九歌。
(二)
风雨连宵接暑光,浊醪清茗候端阳。
欲邀屈子参天问,却道龙宫案牍忙。
(三)
投江殉国志轩昂,楚地孤臣意慨慷。
浩气长存垂史册,艾香千载祭忠良。
(四)
竞渡龙舟鼓震时,千桡劈浪寄幽思。
汨罗沉魄千秋恨,长使今人酹酒卮。
端午寄怀
李静(辽宁丹东)
蒲剑悬门早,风掀爱国潮。
离骚传绝唱,天问贯云桥。
屈原不朽
赵福礼
习俗传承史未央,驱邪避秽庆端阳。
丝绒七彩包荷坠,叶线多轮缠糯粮。
艾草垂檐天问雅,龙舟竞渡九歌狂。
离骚一曲悲情壮,汨水奔流屈子殇。
爱国求索
赵福礼
浩荡东流汨水狂,离骚一曲诉衷肠。
文心国士惊天问,屈子英雄作九章。
剑气犹闻佳句绝,诗才独表美名扬。
宏图未展身先逝,艾粽龙舟祭栋梁。
写在端午前
赵福礼
讲起三江话事长,当天祭日说端阳。
题诗送客平生泰,寄语飞鸿厚福康。
屈子魂归惊水府,伍员魄转落钱塘。
曹娥救父投身溺,艾草龙舟悼俊良。
端午节
含笑温馨
蒲艾簪门角黍香,龙舟竞渡闹端阳。
汨思涛涌千秋恨,楚念风传百代伤。
彩线缠丝祈岁福,锦苞盈袖佑身康。
鸡冠石酒驱邪祟,遥祭忠魂意未央。
端午寄语
翟淑华
艾草盈门角黍香,汨罗千载水汤汤。
龙舟竞渡江帆舞,楚韵高歌驿路长。
屈子忠魂凝碧血,时人雅意赋新章。
愿携蒲酒酬佳节,且寄安康入锦囊。
端午节观龙舟赛
李宝富(浙江)
舟影翻飞浪里梭,鼓声雷动震山河。
千桡每举蛟龙跃,万臂频挥鹢首过。
滚滚罗江投玉粽,茫茫锦水起苍波。
头筹夺得人潮沸,落日熔金听棹歌。
端阳咏(通韵)
刘文臣(河北)
红肥绿瘦灿端阳,糯粽蒸腾艾草香。
水载龙舟人呐喊,鹂鸣翠柳赋歌扬。
千城叹惋伸明举,万户凝思纵跃张。
绝世离骚碑镂刻,汨罗追忆看沧桑。
端午抒怀(通韵)
刘文臣(河北)
艾叶菖蒲糯粽香,离骚意韵耀清光。
排贤重佞昏君坠,抱砾含冤骨气扬。
屈子爱国彪史册,忠魂遗愿化诗章。
汨罗破浪龙舟赛,四海征帆万古昌。
端午情思
孙桂芬
芊芊绿野映端阳,万户千家粽味香。
艾叶荷包呈瑞兆,葫芦彩线饰门堂。
汨罗幽愤波涛涌,沧海孤吟世事长。
莫叹忠魂含恨去,离骚浩气韵流芳。
端午祭
张金娥
浩浩龙舟赛,悠悠艾粽香。
千秋歌汨水,万代颂骚章。
烈烈江风叹,哀哀肺腑伤。
如今思屈子,愤而一时慷。
端午
申长青
节到端阳日,榴花映艾椿。
龙舟追逝水,角黍祭灵神。
屈子悲歌远,沧浪浩气人。
悬霄情不泯,自古至今晨。
端午日
傅玉锦
芒种相连端午行,春秋故事感苍生。
艾符蒲酒传千古,竞渡龙舟寄永平。
一曲离骚多少泪,三章天问是非明。
芳魂数载留踪迹,忠烈千年刻史名。
端午情怀
宋春堂
岁岁端阳祭古贤,菖蒲艾草挂门前。
龙舟破浪追云影,角黍飘香忆逝川。
屈子忠魂昭日月,离骚雅韵润坤乾。
百秋风俗今犹在,一曲悲歌入九天。
端午节抒怀
张培贞
漓江漫域粽飘香,两岸青山入画廊。
旅舍忽逢端午节,竞舟遥忆屈原郎。
孤鸿别赋千秋语,一曲离骚万古扬。
谁与英雄铮傲骨,不胜豪杰熤诗章。
端午寄语
朱松贵(江西)
五节时闻粽子香,情思寄语保忠良。
胸怀祖国应牢记,事对民心更重装。
历代先贤施智广,千秋伟业献身强。
仁人志士多齐力,莫忘红旗碧血浆。
端午行
朱松贵(江西)
欢声笑语赏风光,早晓农民走四方。
产物发家勤创造,谋生卖力久翱翔。
丰衣足食多辛苦,美味佳肴喜富强。
旅舍忽逢端午节,思乡爱国敬忠良。
端午节偶感
彭明宽(湖北)
农家五月好时光,忙种忙收夜插秧。
郁郁菖蒲河更碧,青青艾草野弥香。
龙舟万里何曾怠,粽子千年岂许凉。
又见长虹花带雨,忠魂再续大文章。
咏端午节
龙吟天涯(杨忠孝)
今时端午竞闲情,遗俗诸多感慨生。
悬挂艾条驱瘴气,煮蒸香粽念升平。
千年识得离骚赋,今世谁知屈子诚。
史海贤愚如瞬息,红尘埋没几英名。
龙舟大赛(依韵和)
海(傅玉锦)
初征鼓乐志轩昂,将士冲锋佛水泱。
斩浪劈波双桨动,齐心协力彩旗扬。
声声呐喊夺金鼎,阵阵欢呼疑盛唐。
端午龙舟江岸闹,千年竞渡韵绵长!
迎乙巳年端午节
孔德良(甘肃)
农时乙巳近端阳,从此星光不等长。
小麦丰成将入库,晚禾秋熟正凝香。
步行骄日薪丹赤,人出凉阴暑气扬。
快乐家庭悬艾叶,佳肴祝酒庆安康。
端午怀古
张进朝
汨罗江上鼓声遒,竞渡龙船溯古愁。
蒲剑悬门驱瘴疠,楚瓷泛酒祭忠猷。
九章谏疏犹萦耳,一卷离骚未沉舟。
莫道怀沙成绝响,清波千载尚回流。
端阳忆屈原
孔令煜
岁月悠悠世道寒,滔滔汨水起狂澜。
屈原饮恨明遗志,楚地鸣冤骂上官。
爱国忠君千古颂,亲民无畏万年冠。
今朝追忆先贤事,更让罗江注赤丹。
缅怀屈原
李静辽宁丹东)
端阳鼓震遒,万棹竞中流。
旗映云涛赤,人喧楚岸稠。
倾卮怀义烈,洒酒酹神州。
天问千秋诵,英名贯斗牛。
端午抒怀
清清
蒲艾又葱茏,榴花映岸红。
粽香飘满座,鼓响震长空。
天问随波远,离骚浴火融。
龙舟飞浪去,战帜卷江风。
端午寄怀
李静(辽宁丹东)
楚水浪波多,千秋痛汨罗。
离骚惊世语,天问叩天梭。
吊古垂清泪,怀贤咏九歌。
忠魂今又祭,山岳共嵯峨。
缅怀屈原
李静(辽宁丹东)
沉身汨水岁华迁,浩气长存万古传。
每问渔翁兴废事,犹思楚客去归船。
端阳鼓震龙舟竞,佳节旗扬画桨连。
泪洒云天倾骤雨,千秋共祭仰高贤。
端午节怀屈原
王岩霞(甘肃)
粽香飘处缅忠贤,楚水苍茫岁月迁。
宁折不弯轻浊世,守廉如玉仰青天。
怀沙抱石悲亡国,写赋吟诗恨佞权。
艾草悬门今又是,雄黄酒洒祭英年。
端午怀屈原
黄锡科(广东)
又到端阳感慨多,世间难治是沉疴。
千秋社稷昏君误,一代忠臣屈子讹。
含恨怀沙成绝笔,更悲留赋创先河。
忿然赴死湘江去,角黍龙舟祭汩罗。
端午忆屈原
江立贞(湖北麻城)
身居楚地抗秦倭,天问离骚共九歌。
有错昏王躯国栋,无辜屈子赴洪波。
雄黄拌酒千杯少,艾叶插花万朵多。
端午情思常寄语,龙舟竞渡大江河。
端午
江立贞(湖北)
端午百花芳,时闻粽子香。
雄黄加艾叶,糯米蘸沙糖。
白酒家中饮,龙舟水面翔。
屈原身已逝,祭奠总无忘。
端午缅怀屈原(新韵)
李万春 (内蒙古)
汨水波腾怒啸狂,披风沐雨历沧桑。
龙舟踏浪驱虾蟹,糯米飘香洒楚江。
傲骨长存持浩气,英魂未逝是忠良。
干秋铭记灵均志,笔注激情祭国殇。
端午节随吟
刘育华(湖北)
时逢端午粽飘香,竞技龙舟击鼓扬。
参政清廉倾力谏,捐躯含愤怨情彰。
独孤屈子遭人妒,铁骨灵均陷祸殃。
天问离骚千古誉,忠贞橘颂万年芳。
端午节感怀
刘育华(湖北)
每逢端午竞龙舟,抛粽怀情搏激流。
楚主昏庸千古恨,灵均忠惠万年留。
醪香斋品乾坤祭,橘颂离骚环宇收。
义烈长存风骨在,拜祈诗祖慰心酬。
端午节抒怀
王希才(黑龙江)
汩罗江上渡龙舟,为祭灵均岁岁酬。
屈子空怀亡国恨,曹娥殉父古今讴。
歌吟天问远奸佞,敬诵离骚亲德优。
忠烈雄魂后人敬,浩然正气续风流。
端阳恋故乡
蒋启宇(重庆)
熏风拂竹送清凉,一片芙蓉映夕阳。
梅子熟时端午喜,榴花开处故园茫。
玲珑角黍歌嘉瑞,翠绿菖蒲祈吉祥。
把盏遥望千里外,相思几许泪流觞。
端午寄怀
向四英
五月端阳临仲夏,榴花似火映陂塘。
龙舟竞渡波涛涌,鼓角争鸣意气扬。
箬叶含香包黍粽,雄黄入盏祝宁祥。
千年屈子情难逝,浩渺诗心韵里藏。
寄情端午
张子耀(安徽)
蒲剑悬门粽叶香,龙舟竞渡水云乡。
九歌天问沉湘恨,一卷离骚寄楚狂。
艾虎钗头驱瘴疠,彩丝腕底系安康。
莫言千古沧浪远,犹有清芬绕画梁。
榴花
张子耀(安徽)
五月榴花照晚晴,珊瑚堆簇火云生。
风前艳态羞桃李,雨后娇姿妒燕莺。
金蕊含香蜂蝶恋,琼枝缀玉露华盈。
芳心一片谁人识,独向苍穹展赤诚。
端午节
棋中王(上海)
今时重五至,一载又端阳。
雨打芭蕉绿,风摇菡萏香。
龙舟催叠鼓,蚁酒醉飞觞。
插艾驱邪去,悬蒲送吉康。
端午行
朱松贵(江西)
欢声笑语赏风光,感谢农民走四方。
产物发家勤创造,谋生卖力久翱翔。
丰衣足食多辛苦,美味佳肴喜富强。
旅舍忽逢端午节,思乡爱国敬忠良。
端午寄语
朱松贵(江西)
端午时闻粽子香,情思寄语护忠良。
胸怀祖国应牢记,事向民心更重装。
历代先贤施智广,千秋伟业献身强。
仁人志士多齐力,莫忘红旗碧血浆。
端午寄怀
李国兰(甘肃)
蒲艾悬门蜜粽香,龙舟竞渡闹端阳。
悲伤万古汨罗恨,梦断千回湘水殇。
吟咏离骚声傲骨,情怀屈子泣衷肠。
但期正气云帆举,更盼民安盛世昌。
端午祭屈原
解殿才(内蒙古)
艾叶悬门角粽香,清波筑浪赛舟忙。
离骚浩气流千古,屈子忠魂衬日光。
抱石殒身投汨水,怀沙绝笔示君王。
人间端午悼词杰,家国情浓岁月长。
注:(怀沙)楚国被灭后,屈原的最后一笔。
端午节
李瑞清(内蒙古)
暖风吹拂柳丝柔,端午湖平桨荡舟。
云绝苍穹空阔展,水沉白日寂然流。
飘香角黍熏中夏,耀彩龙船竞上游。
屈子情怀天地鉴,离骚一曲万年讴。
端午
漆海峰
榴红时节好,街绿庆端阳。
翠柳插门首,圆荷盖水塘。
徐徐风味厚,淡淡酒醅香。
挂艾祈千福,花开映梓桑。
端午节吟
武更明(内蒙古)
菖蒲似剑护端阳,角黍沉江祭国殇。
天问九歌千载泪,离骚一卷满庭芳。
龙舟竞渡追忠魄,艾叶高悬避瘴乡。
莫叹汨罗波浪浊,清流自古在诗行。
端午
吴景彦(沈阳)
幼时端午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俗缘蒿艾敬,但祈蒲酒亊心行。
鬓丝日日添须淡,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逸,几人湮没或垂名。
端午情怀
滴水书屋
汩罗江水动悲风,千载犹闻屈子衷。
香粽沉波萦旧恨,龙舟竞渡寄深崇。
离骚一卷丹心烈,天问九章豪气雄。
莫道忠魂随浪逝,清辉永耀楚云中。
端午抒怀
高树森(河北)
榴花艳媚火红妆,艾草啼莺柳上狂。
古乐悠扬传万世,离骚雅韵颂千疆。
时听水道灵均祭,又嗅厨房粽子香。
瑞午情思常寄语。诗魂傲骨耀穹苍。
端午龙舟竞渡有感(通韵)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波涛涌沸欲吞舟,竞渡烽烟争上游。
惊浪锣槌承载梦,冲云鼓点震迭眸。
旗挑汗雨歌环绕,雾破风潮志未休。
奋展龙腾神妙力,民安乐业继千秋。
端午寄怀
玉格格
端阳嘉节庆,蒲艾溢庭芳。
舟竞江流涌,诗吟古韵长。
忠魂千古咏,浩气满心藏。
缅忆离骚事,清风岁月彰 。
端午感怀
吴景彦(沈阳)
祭龙避疫情端午,纪念先贤韵素规。
屈子清风千古赋,申胥孝女万人碑。
忠魂甲秀荣无际,义胆高真誉四垂。
墨客辞章书气颂,幽深诗卷写心追。
端午祭灵均
温志龄(重庆)
都城陷落碧江投,殉国忠贞誉九州。
熠熠离骚寰宇颂,莘莘美德庶黎讴。
缠包糯粽护君体,竞赛龙船觅宛骝。
华夏英豪如迸涌,灵均先圣占鳌头。
端午忆屈原
铸梦人生(北京)
心同靖节韵低昂,唱罢离骚赋一章。
抱石辞家悲日月,移舟入洛痛荆湘。
忍看渔父行云远,追忆孤臣去路长。
两岸疏烟沉暮霭,半江浊浪卷斜阳。
端午祭屈原
曾丹峰(湖南)
绝笔怀沙抱石沉,诗人汨水泄冤心。
船夫撒粽含情切,历代飞舟寓意深。
奉国何遭君主黜,询天怎解楚灾临。
江河不费流千古,社稷为先世祭吟。
端午节祭屈原
云卷云舒
不觉花深端午接,千峰流翠上衣裳。
舟浮捧出彩丝绮,箧满分来角黍香。
艾叶有帘听杏院,菖蒲如剑看莲塘。
何须介意他人笑,自与樱桃共一觞。
汨罗江:端阳悼屈子
墨舞三湘(李洪武)
岁岁端阳祀意崇,汨罗怒卷唤诗雄。
龙舟破浪千军阵,画鼓穿云万壑风。
抱石沉江昭亮节,凝魂化曜贯苍穹。
今朝共仰高贤范,奋楫飞歌逐远鸿。
端午节村作
张秀荣(山西)
新苗青绿覆田畴,端午村居律自流。
几处吟声随燕起,千家粽味伴云浮。
绳缠手腕诗初就,艾挂门眉韵未收。
莫道耕人无雅兴,离骚天问也歌讴。
端午节感怀
刘育华(湖北)
每逢端午竞龙舟,抛粽怀情争上游。
楚主昏庸千古恨,灵均忠惠万年留。
唯余屈子救民志,难遇明君失地收。
义烈长存风骨在,拜祈诗祖慰心酬。
吊屈原
彭明宽(湖北)
千秋抨靳尚,万载颂平公。
汨水存忠烈,新祠纪义忠。
哀思三楚杰,悼会一文雄。
留得离骚在,诗魂壮国风。
端午节偶感
彭明宽(湖北)
农家五月好时光,忙种忙收夜插秧。
郁郁菖蒲河更碧,青青艾草野弥香。
龙舟万里何曾怠,粽子千年岂许凉。
又见长虹花带雨,忠魂再续大文章。
端午怀屈原
杨玉萍(福建)
薰风拂夏正端阳,榴火初燃艾散芳。
遥念灵均遭毁谤,空怀美政叹兴亡。
江波滚滚忠魂逝,棹影悠悠鼓韵扬。
百代离骚情未泯,清氛劲节满畿疆。
端阳
高敬求
岁岁端阳蒲艾繁,龙舟自发祭诗魂。
躯沉已化湘经月,恨结长萦楚万村。
角黍岂消千载怨,离骚永刻九歌痕。
汨罗纵有滔天浪,难洗人间直道冤。
五排律 • 端午儿童节咏龙城
文/申长青
榴花照眼明,二节倚龙城。
稚子缠丝腕,渔翁佩锦缨。
粽包成两髻,舟赛动千旌。
谷鸟穿林去,山歌逐浪生。
苗乡芳艾虎,壮寨舞芦笙。
岸烛三江宴,河灯一夜蜻。
沿提添落雁,古渡似游鲸。
竹影簪冠物,蒲觞祝嘏诚。
扬旗邻里睦,击鼓颂吟声。
七排律• 东湖聚会记(下平七阳)
李功甫
孟夏生机尤旺盛,重温旧梦好时光。
热情班长发邀请,重义同窗来四方。
碧水兴波迎客至,乌樟舞叶接宾忙。
抬头细细看容貌,握手频频问日常。
长椅谈心双膝近,板桥照相众人煌。
心灵希堂显神技,手巧尧清拍锦章。
散步林间欢语起,观鱼亭上笑声扬。
东湖美景难看尽,饭店佳肴已备详。
席设三楼包室雅,客分两桌位间傍。
来斌夫妇存真义,栀子双枝散异香。
满桌珍馐鲜且洁,一壶玉液冽而芳。
金樽齐举庆相聚,竹筷同挥请品尝。
敬酒跟随心语善,奉茶相伴吉言祥。
高潮迭起盈朝气,热浪腾升掩夕阳。
串桌开心幺妹喜,穿梭放胆大哥狂。
虽言美酒能红脸,不及浓情可醉郎。
短暂交流同学返,终生怀念友情张。
朱班筹划沥心血,组委操劳奉热肠。
珍惜今生缘份在,还望下辈海江航。
千言万语汇成句,幸福平安保健康。
鹧鸪天•今又端阳
赵福礼
五月榴红荷艳芳,风清气爽又端阳。龙舟艾叶英魂祭,水殿菖蒲正气扬。
听细雨,饮雄黄,人间万顺永安康。文豪户晓名天下,价重风高列庙堂。
鹧鸪天•写在端午前
赵福礼
艾粽龙舟屈子魂,今年端午又临门。书楼灯影求佳句,节日温馨最可人。
欢酒兴,乐天伦,金樽频举慰朋亲。功名利禄九霄外,重义知恩是本真。
风入松·端午怀思
翟淑华
繁花照眼映端阳,蒲艾溢清香。龙舟竞渡波间闹,鼓声急、士气高昂。岁岁欢歌佳节,千秋古韵悠长。
汨罗江畔忆贤良,遗恨水茫茫。离骚天问情难尽,叹忠魂、千古流芳。且把雄黄斟满,缅怀屈子流章 。
喝火令·端午两首
刘喜忠(青冈)
(一)
求索疑无路,沉沙不许尘。问天爱恨可平分。国破终成绝望,独醒与何人。
米粽飘香日,龙舟赛事纷。铸成文化更思君。念你情怀,念你苦行吟。念你美人香草,千古第一魂。
(二)
笔落惊风雨,心焦叩帝阍。汨罗波冷葬诗魂。空有美人香草,无处寄清芬。
世浊难容洁,身危未屈尊。九歌遗响泣晨昏。痛矣家园,痛矣国都沦。痛矣赤心昭日,亘古照乾坤。
水龙吟 · 端午节
文/含笑温馨
碧蒲香艾盈门户,窗外榴花如炬。龙舟鼓震,飞桡击浪,棹歌争渡。角黍包金,彩丝缠袖,祛邪悬斧。念灵均当日,怀沙殉国,招魂渺、湘君慕。
千古离骚雅赋。诉幽情、丹心难负。九章天问,伤悲忠烈,追思旧绪。岁岁端阳,雄黄倾罢,醉吟长句。愿山河永固,风调雨顺,万家安度。
满江红 · 端午汨罗思怀
文/含笑温馨
汨水滔滔,烟波处、楚魂呜咽。抬望眼、乱云翻墨,怒风摧蘖。角黍投江招毅魄,龙舟竞渡嘶残月。诘苍茫、谁解大夫忧,空悲切!
香草泪,丹心裂。天问寂,离骚绝。纵九歌遗响,恨犹难雪。千古孤忠沉碧浪,一身正气凝霜骨。到而今、哀郢哭斜阳,声如血。
临江仙•端午
任艳芹
每遇端阳节至,街头艾草含芳。葫芦高挂耀晴阳。彩丝缠玉腕,糯粽溢清香。
常念汨罗浪涌,忠魂千载传扬。龙舟争渡意悠长。离骚吟未断,浩气永昭彰。
好事近·感念屈原(宋祁体)
欧升平(湖南)
天问楚云间,梦见佩兰人瘦。空有离骚千阕,叹孤忠难叩。
龙舟竞渡又端阳,菖蒲馥盈袖。一曲九歌萦耳,敬屈公浊酒。
双调·雁儿落带过德胜令·端午屈原祭
詹远强(贵州遵义)
端阳落雨天,屈子天边现。离骚湘楚彦,仙曲灵均见。
战国越千年,逸响伟辞先。路险修其远,汨罗天问诠。春妍,山水光明遍。词源,文坛诗耀泉。
行香子·端午
张金娥
艾叶新妆,蒲酒初尝。更相逢、粽子飘香。千帆竞发,百舸争航。看江儿涌,人儿舞,旗儿扬。
离骚犹在,英骨何方?叹流年、独酹沧浪。彩丝缠腕,胸佩香囊。愿人长健,岁长好,日长康。
[双调•风入松]悼屈原(通韵)
刘文臣(河北)
江河南北悼屈原,薪火日相传。高台泣血离骚赋,斥奸横、汨浪腾帆。楚帝昏庸滞固,忠臣骨傲难眠。
夜行船·端午节抒怀(欧阳修体)
李连庆(河南)
滚滚汨罗江水,葬忠魂、永垂青史。楚辞天问载留芳,端午节、缅怀屈子。
梅雨潇潇犹未已,登高望、壮英雄气。赋咏繁荣国盛昌,竞龙舟、合衷共济。
【双调•步步娇】端午节
野菊花
荡起龙舟心中梗,叠浪重重影。虎臂撑,锣鼓催人做雄兵。唤英灵,不见贤臣应。
渔家傲·端午有感
朱松贵(江西)
青艾悬门病毒防。菖蒲警挂质清香。端午敬先除魍魉。雄争往,念时包粽思贤壮。
锣鼓喧天气势庞。龙舟竞渡协争強。志士仁人谋智广。全民创,献身华夏心欢畅。
鹧鸪天·端午吟怀(依晏几道体)
张进朝
角黍飘香蒲剑悬,龙舟竞渡鼓喧天。榴花照眼红如火,艾叶临门翠似烟。
斟绿酒,诵骚篇。离骚读罢意苍然。汨罗江畔忠魂在,千古风流寄楚弦。
鹧鸪天•写在端午前
赵福礼
艾粽龙舟屈子魂,今年端午又临门。书楼灯影求佳句,节日温馨最可人。
欢酒兴,乐天伦,金樽频举慰朋亲。功名利禄九霄外,重义知恩是本真。
喝火令•大唐不夜城
赵福礼
烂漫交光域,辉煌不夜城。令人遐思寄遥情。多少盛唐传说,影像眼前呈。
绚丽辉天宇,缤纷缀月明。旅游文化史恢宏。醉在其中,醉在赏华灯,醉在陕西端午,不枉古都行。
满江红•汨水悠悠
赵福礼
汨水悠悠,流不尽、千年悲绪。看江岸、蒲风拂柳,粽香盈路。屈子行吟歌雅韵,忠魂泣血凝芳句。叹沧桑、波底照丹心,朝天诉。
兴亡事,随浪去;家国恨,凭谁赋?算古今英烈,壮怀难负。一叶龙舟追日月,万重云水连吴楚。待复来、击楫踏苍溟,征帆举。
蝶恋花.入夏闲绪
龙吟天涯(杨忠孝)
小院悠清金不换,抚面轻风,柳絮飘飘散。兰蔻幽香飞蝶慢,夏初光景迷人乱。
绿树环荫疏影暗,入眼浮云,思绪千千万。岁月无痕难意断,余生还好诗书伴。
梅花引.缅怀屈原
李静(辽宁丹东)
榴花舞,端阳暮,兰桡竞渡祭诗祖。立清波,纵长歌,浩气千秋,英魄撼汨罗。
《离骚》写尽兴亡理,《天问》难消家国意。仰精忠,叹精忠,丹心一片,青史记高风。
钗头凤.祭屈原 (无名氏体)
李静(辽宁丹东)
离骚卷,忠魂缅,夜灯摇泪丹心献。谗言乱,奸邪陷,楚地垂泪,汨罗呜咽。怨!怨!怨!
霜天远,孤鸿倦,汨罗沉魄千秋念。遗篇灿,英风显,浩歌长在,万民同赞。赞!赞!赞!
鹧鸪天•端午
李广(山东)
悬目城门恨不休,投身汨水范长留。风行吴越重重怨,雨过潇湘点点愁。
观万象,念千秋。凝神弯月润双眸。艾香粽糯怡忠骨,杜宇声声百舸流。
好事近•感念屈原(宋祁体)
李志明(河北)
感念屈原醒,逸气励行清节。赋得九歌天问,叹心昭日月。
如今江上竞龙舟,飞渡为情结。糯米饱含深意,更粽香清绝。
朝中措•龙舟竞渡端午情(欧阳修体)
李志明(河北)
龙舟竞渡奋争先。锣鼓荡朱幡。一叶疾飞如箭,惟留朵朵回澜。
忘情三楚,汨罗激浪,江岸旌繁。得胜归来唱晚,九歌欲问苍天。
破阵子·端午咏怀
梅园诗草
天问激昂士勇,国殇悲壮英贤。屈子九歌辞逸响,正则离骚诗胜传。琼词丽句婵。
粽叶飘香缭绕,龙舟竞棹争先。挂艾驱虫神祭拜,折角缠丝童舞翩。美人香草鲜。
鹧鸪天•悼屈原
张 仁
展卷挥毫翰墨香,骚人墨客话端阳。楚辞字字传千载,天问声声震八方。
歌婉转,语铿锵,满腔热血写沧桑。诗魂屈子今何在,一首离骚荡楚江。
蝴蝶儿·端午情
张 仁
端午安,故园闲。蝶飞蜂舞柳缠绵。野芜绿半山。
萍梗葱茏秀,山林次第鲜。葫芦蒿草大门悬。倚舟思屈原。
茶瓶儿·诗人为老兵代言(李元膺格)
畅玉玺(新乡)
老兵新诗千万首。主旋律、中华灵秀。天马行空后,窍开通透,站直还依旧。
推打摸爬功底厚,禁止令行全天候。休问哪零后?感同身受,都是轩辕后!
鬲溪梅令·却情
暮色苍松
冶情躁扰惹人狂,九迴肠。好事何曾如意、付黄汤,苦煎由自尝。
略知心迹恐心伤,却之忙。恨是相逢时晚、怎成双,蹙眉无计量。
鞓红·桑葚(无名氏体)
李明冰(内蒙古)
暖乡皆种,寒原亦植。有硬骨、何分地域。日熏雨打,雪凌霜逼。却照旧、枝肥叶茁。
树树芬芳,年年恩泽。屡奉献、人间美食。貌如海枣,味如山蜜。恁药效、仙丹不及。
浣溪沙·社区端午
张玉英(内蒙古)
艾虎新裁映彩绦,妪翁巧手教垂髫。 非遗香袋手机淘。
高铁穿梭携楚粽,社区联袂赛龙标。 汨罗波接太空潮。
夏云峰·端午节
张子耀(安徽)
艾蒿香,端午至,龙舟竞渡潇湘。锣鼓震天激浪,桨劈波光。彩旗飘舞,人呐喊、助阵声扬。怀屈子、离骚绝唱,万古流芳。
忠魂殉国投江。叹昏君、信谗言害贤良。天问九歌激越,气贯穹苍。粽抛鱼蟹,铮骨护、情寄沧浪。看赤县、飞舟载道,国运隆昌。
云仙引·游鸠兹古镇
张子耀(安徽)
瑞鸟鸣春,千年古镇,青砖黛瓦飞檐。花街石,柳桥潭。鸠兹巷深院静,店铺旗幡飘酒帘。茶肆曲扬,绣楼阁丽,歌舞柔甜。
芜湖江水澄蓝,有无数、 商船扬锦帆。米市鱼乡,贾商云集,楚尾吴黔。今日鸠兹,旅游胜地,引聚宾朋中外兼。画船游弋,景观如绣,胜似江南。
渔家傲·龙舟赛
张子耀(安徽)
雷动千桡撕碧浪,青蛟破水鳞光涨。鼍鼓崩云催胆壮。风浩漾,锦标灼眼挥旋桨。
楚些招魂成绝唱,而今只较谁家棒。万臂抡穹星斗荡。休相让,潮头立尽英雄样。
鹧鸪天·忆童年
曹建成(开封)
双洎河中醉暖阳,游村裸体意何慌。三间草舍难遮体,千亩农田易饿肠。
掏鸟蛋,捉迷藏,高高兴兴做新郎。时光惬意童年去,梦里仍然拾麦忙。
清平乐•端午
黄振华(辽宁)
廊桥漫步,细雨花含露。艾剑浅摇谁在诉,却道离骚歌赋。
汨罗竞鼓舟狂,絲缠五色旗扬。粽味飘香南北,千家万户安康。
鹧鸪天·端午忆屈原
孔令煜
传统民风上万年,中华民族祭平原。追思良相忠君胆,怀念贤臣爱国坚。
天问愤,九歌璇。离骚诗界万年镌。今宵再忆当年事,犹似罗江诉屈冤。
渔家傲·今非昔比(欧阳修体)
曹甲文
𦤎月云穿烟雾布,涟涟暴雨朦胧悟。伫立双春蛇起舞,人恐怖,江河水满人渣阻。
乱世不勘何共处,战争贩子边缘赴。风雨茫茫谁吓唬,无退路,今非昔比山河固。
西江月•端午祭屈子(柳永体)
李瑞清(内蒙古)
篱插菖蒲摇曳,门悬艾叶飘扬。对江默祷诉心肠,爱国忠贤难忘。
感慨庄生梦绕,情怀屈子神伤。龙舟竞渡粽盈香,一曲离骚传唱。
鹧鸪天·端午怀古
武更明(内蒙古)
蒲剑悬门角黍香,龙舟竞渡闹端阳。千帆劈浪旌旗舞,百舸争流鼓乐扬。
斟美酒,祭忠良,离骚一曲断人肠。汨罗江上悲风起,犹带孤臣恨与殇。
鹧鸪天·端午怀古
云雾
唱彻端阳泪未干,云笺难尽屈平贤。熏风吹落潇湘月,软浪轻推汨水船。
三闾谏,楚王残,灵均信念化灰烟。投江犹抱千年恨,一片丹心敢问天。
满江红.祭屈原
郭晓春
浩渺湘江,东流去,烟波万叠。凝望处,楚天寥阔,暮云低接。一卷离骚传万古,九章天问成奇绝。叹灵均,独自赴清流,怀沙烈。
忧国恨,谁能雪?香草志,何曾灭!看神州今日,已换天阙。赤子忠心昭日月,诗人逸兴挥毫发。喜重来,把酒酹滔滔,魂犹烈。
鹧鸪天·端午节思屈原
李连庆(河南)
端午熏风丽日温,龙舟米粽表崇尊。满腔热血悲朝命,一世英名铸国魂。
昭日月,感乾坤。 山河破碎起风云。长空浩气今犹在,留得离骚醒后人。
鸟夜啼 夜半遐思(南唐李煜体)
虞慧(江西)
寂静窗棱外,鸟儿悦耳歌鸣。长空划破传于枕,搅碎梦中情。
夜半心思串动,此生流落无名。宏图大志难施展,乱世止人行。
清平乐·欺凌(辛弃疾体)
曹甲文
山河宁静,万事轻松省。国际风云惊梦醒,战火纷飞威猛。
风尘一路实情,振兴战略鸿濛。战火燃烧邻近,边防遭受欺凌。
鹧鸪天·端午回乡(新韵)
曹建成(河南)
如练清溪绕小庄,绿阴笼岸柳成行。瓦青色蕴一村雅,树茂阴滋三夏凉。
桃滴赤,杏流黄,榴花似火亮庭堂。乡亲户户忙收麦,粽子吃完劲更强。
千秋岁•端午祭屈原(秦观体)
张丽辉(湖南)
汨罗浪骤,今日端阳守。蒲艾挂,斟陈酒。龙舟江上赛,鼉鼓船头奏。先人祭,离骚一首吟随口。
榴蕊鲜红诱,更忆骚人久。壮志有,丹心守。中华今盛世,千古忠魂佑。沿江望,唯祈华夏神州富。
一落索·说粽子
暮色苍松
端午节吃粽子,粘甜美味。翠青苇叶马莲缠,放大枣、包粘米。
水煮散开香气,诱人欲食。由来不一说辞多,或知否、皆随意。
清平乐·忆童年(李白体)
田贺(长春)
霜欺鬓潦。往事心头绕。林带追虫惊宿鸟。溪畔摸鱼欢闹。
同挖野菜春郊。并肩快步学朝。回首沧桑如昨,童真犹自逍遥。
渔歌子·奔波(张志和体)
文/曹甲文
天地茫茫大水翻,奔腾激越赶无边,穿鬼谷,闯平川,长歌九曲不清闲。
江城子 • 端午(依苏轼体)
张秀荣(山西)
又逢端午韵声鸣。粽儿呈。艾蒲馨。历史悠悠、先圣恨难平。祭奠故人心刻意,千载记,万家情。
继承传续脑中明。九歌哼,吊忠灵。天问吟哦、抒意表心诚。万代子孙常系念,怀屈子,遍乡城。
破阵子•端午怀古
赵福礼
蒲艾斜簪鬓角,雄黄浅注杯盅。鼓震汨罗千棹急,浪卷沉沙万古忠。九歌犹在风。
谁念沅江旧恨,空怀楚地孤踪。角黍沉波魂未散,彩线缠丝怨未穷。至今铭记功。
喝火令•端午遐思
赵福礼
艾草悬门绿,雄黄入盏柔。汨罗江上月沉钩,曾照楚臣心事,千载荡孤舟。
角黍包愁绪,香囊系旧游。鬓边华发又逢秋。且醉乡音,且醉晚风柔,且醉粽香盈袖,望断水东流。
喝火令•端午遐思
赵福礼
艾草悬门绿,雄黄入盏柔。汨罗江上月沉钩,曾照楚臣心事,千载荡孤舟。
角黍包愁绪,香囊系旧游。鬓边华发又逢秋。且醉乡音,且醉晚风柔,且醉粽香盈袖,望断水东流。
浪淘沙令•六月赴新程
赵福礼
榴火紫朱阑,风动荷钱。蝉歌初沸绿杨烟。漫卷时光铺作路,直上云巅。
莫负镜华年,笔绘晴川。行囊载志万重船。踏碎星河追晓月,梦在君前。
悼屈原(江畔情粽)
文/晓英
盖夫屈原只一,并世无双。精诚透骨,忠义满腔。独壮心之脉脉,唯流水之淙淙。离骚枉而添别泪,天问孤而抱汨江。揽辔鸿勋,忧民推于新政;高歌厚德,忧国寄于故邦。
于是感慨怀中,登临江畔。曲项何堪,撚须长叹。奸佞之笙歌,楚黎之涂炭。承平兮美政,无畏死生;修远兮举贤,可哀离乱。然则琴传兰蕙之寻常,诗出九歌之浪漫。奋蹄之驹千里,俊气骎骎;高韵之凤九苞,文华灿灿。
嗟乎知之本末,悟之诚明。兼以宠辱,受以哀荣。云霄悬之硕望,天宇耀之清名。托物讽之艰虞,豪辞跌宕;怀沙言之慷慨,健笔纵横。伟哉!声威锁之锐气,风节衬之豪情。
故当祭日怀思,端阳悼痛。咽乐遗音,湘弦新弄。蒲叶饰于龙舟,筠筒盛之楚粽。效彭咸之忘世,每以千祈;思屈子之独醒,每添哽恸。呜呼!再世难求之梁栋!
莺啼序·端午祭屈原
云雾
端阳正期夏至,撷黄蒲绿艾。汨罗水、流向骚台,独醒亭畔如带。轻舟运、雄黄酒瓮,循江酹祭虔诚拜。念忠魂漂泊,随波敬寄千鼐。
诗祖先贤,秭归故里,对大江澎湃。楚天阔、壮丽山川,夷陵涵水一派。倚荆襄、春秋战国,争霸业、大夫无奈。进良言、逆耳怀王,总还嗔怪。
潇湘流放,玉笥山头,奋笔抒感慨。先后著、离骚渔父,天问九歌,浪漫之余,几多豪迈。濯缨桥下,桃花洞里,美人香草芳伊始,读佳篇、山鬼惹人爱。新诗引导,摆脱卑琐庸愚,气宇轩昂风概。
唐诗宋韵,继往开来,看各添风采。细点检,谪仙聊赖。子美鲜明,豪放东坡,稼轩戎铠。殷勤后辈,从中求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枝前、万木争荣态。吊怀千里江南,伟大精神,古今永在。
《端午节》
文/ 童华(四川成都)
艾香来临
菖蒲的清香也在空气中弥漫
我们知道,端午节
已悄然来到身边
一个被历史浸润的节日
它的故事,如古老的歌谣般流传
两千多年前的那片汨罗江畔
一个孤独的灵魂在痛苦中呐喊
汨罗江的怀抱
那滔滔的江水
吞噬了赤诚灵魂
爱国情怀,在岁月中熠熠闪耀
如今,人们纷纷把船儿划起
那整齐的鼓声,是对英雄的敬意
大家争着追赶你的身影
想要把你从江底,重新唤起
粽子,是人们对你的思念包裹
用糯米的软糯,用粽叶的清香
雄黄酒,散发着刺鼻的芬芳
传说能让妖魔鬼怪无处躲藏
端午节,是一首永恒的诗篇
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
让我们带着对屈原的敬仰
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新的灿烂
端午感怀
文/滴水书屋
捧着艾叶与菖蒲
回想两千年前
你那凌空而下的一跳
将中国历史砸出个巨大的窟窿
带着《离骚》的幽愤,《天问》的思索
让公正的星斗点亮笔墨
繁荣的远景是你不灭的灯
我们习惯了这个日子
把正直蒸煮得棱角分明
你那清癯的脊骨
从不曾折
当龙舟切开水面
喧嚣的鼓点
淹没纸醉金迷
愤怒的漩涡
给权贵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路过的风
文/童华(四川成都)
通往时光的旷野中
路过的风,似梦的使者飘来
它带着远方的消息
撩动着我心底那层柔软的青苔
它从古老的巷口穿过
那里有斑驳的墙皮和破旧的门锁
墙上的藤蔓在风中摇曳
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离合
路过的风,轻吻着我们走过块青石板
那上面曾印下无数匆忙的足尖
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的轻叹
都被这风,卷入了岁月的深渊
路过的风,吹乱了我的发
也吹醒了我沉睡的牵挂
想起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啊
如今,只剩下回忆在天涯
路过的风啊,你如此匆匆
可曾带走我的思念和憧憬
在这茫茫的天地之间
你是否也有,自己的归程
我站在风中,与它对望
它的眼眸里,藏着无尽的沧桑
我伸出手,想要抓住它的衣角
它却在瞬间,消失在了远方
出题:翟淑华
收审:杨春芳 詹远强 孙秀华
主审:张化通 夏同椿 孙秀华
终审:刘喜忠
审核:赵福礼
制作:翟淑华
推广:李宝富 宋春堂 杨春芳 傅玉锦 李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