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悌与白雪楼
李宗益
金光悌(1747—1812)字汝恭,号兰畦,安徽英山杨家河村(现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出身官宦世家的他,从小聪颖过人,诗词经史皆通,七八岁时,先生出联,他随答如流,见他出口不凡,先生勉励有加。14岁到县考试,与童生黄唐发生争执并闹到县衙,知县一听这事,便亲自出面,将二人传到公堂问话又出题让二人争答,金光悌不假思索,出口成章,知县见他出语惊人,拍案叫绝,认定他将来必成大事。
金光悌果然被知县说中,21岁中举,,第二年会试取内阁中书,乾隆四十五(1780)年会试进士,归中书班补宗人府主事,转刑部员外郎、郎中、历升光禄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他性格刚强,一身正气,做事认真,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贪官小吏。几次遭人诬陷,得不到皇帝重用,54岁官职还一直停留在七品。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寿终,嘉庆帝亲点铁面无私,精于律例的他主审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和珅的案件。
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权倾朝野,结党营私,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在乾隆皇帝庇护下,利用职务之便,秉政揽权,结党营私,广收贿赂,聚敛钱财,致使吏治败坏,府库空虚。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乾隆故去不到13天便被押入大牢。狡诈的和珅自知满朝众怒,死罪难逃,决定孤注一掷。先是请求面见嘉庆皇帝,让皇上念其同宗旗人,看在马前鞍后服待先帝24年的份上,求得同情和宽恕。其次,买通狱卒让其告诉家人,连夜派人送往金光悌家中八千巨额黄金,以期免除牢狱之灾和杀头之罪。金光悌得知当场大怒,责骂和家痴心妄想,令他们把送来的黄金立即拉走,埋怨说情的友人差点坏他他一世功名。他很快审结了和珅的20大罪状,嘉庆帝下旨和珅赐死,所有财产充公。五天后和珅在狱中用皇帝赐的一条白巾自尽而亡,是年49岁。京城上下鞭炮齐鸣,为之轰动。民间到处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而主审和珅的金光悌有了“大清包公”的美誉。
那时,民间曾流传着“山东响马河南贼”。虽说山东济南是省城,民风向来强悍好斗,尘微小事,往往酿成伤残重案。皇帝很是头疼,想到主审和珅有功的金光悌,秉公执法,廉政无私,又精于律法,嘉庆下旨55岁的金光悌前往山东任职按察使,这年是嘉庆七(1802)年。金光悌想到山东是孔孟之乡,济南又是文人聚集的地方,大喜过往前来赴任。经过几日路途颠簸来到济南,家眷稍事安顿,顾不得休息,连日拜访巡抚官衙,接见按察府官吏。金光悌轻车简从,串街走巷,遍历山泉湖河,看民意,办案情。“立教条,肃纪纲”明慎尽职,竭心尽力。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凡有权贵侵占百姓产业的,就立即夺还给百姓。
一年内,他捉拿了潜逃的济南籍粮秣官侯成,追回十万两军饷银。破了几起人命大案。巡查关塞,武备得到很大整饬。“民用革面,吏用洗心”,齐鲁大地出现了平安和谐,政通人和的繁荣景象。嘉庆皇帝称为金光悌是“治世能臣”,受到特旨嘉奖,第二年嘉庆八(1803)年升任山东布政使。
在济南众多历代官吏与名人中,金光悌尤为推崇一代宗师的“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也许李攀龙与其相似的刑部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司郎中的官史,也许是为官清廉,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才干,或许是诗文天下,主盟诗坛,诗酒唱和,志趣相同。来济南赴任,他还专程前往李攀龙后裔家中探望,勉励后人学习祖辈,传承家风,为李家争光。 特意来到李攀龙小时生活读书及晚年辞官归隐的鲍山,大明湖畔百花洲,趵突泉畔。看到一个个遗迹,触景生情,仿佛看到”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与众诗家和故交友人谈诗论词,晨夕唱和,络绎不绝的来访者,主盟文坛20余年的盛景。
这时的趵突泉畔白雪楼,自万历十四(1586)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修建200余年,中间虽有修复但仍破旧不堪,看到这苍凉的一幕,心中十分不安。他深知李攀龙与白雪楼于整个山东和济南的价值,李攀龙作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公认的“风雅正宗”文化标志和旗帜,同时体现着济南文化与齐鲁文化的精神高度。作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又掌管财政大权的金光悌,晋升不久,便及时拨款修复白雪楼。他亲自用隶书题写白雪楼名,又趕往京城央求书家之冠的“浓墨宰相”仁阁大学士刘墉题字。还在病榻中的他,听说为同乡李攀龙白雪楼题字,抱病起身写下“体丰骨劲,浑厚敦实的”履无咎盦”,意为遵循正道、没有过错的书斋。
金光悌回济后,令人刻字制匾,放置在修建后的白雪楼内。至今流传,金光悌修楼题名是因为他是李攀龙的学生与弟子,这是不对的。一个是山东济南,一个在安徽英山(现湖北省),况且不是一个朝代、前者生于明代嘉庆卄三(1514)年,后者则是清乾隆十二(1747)年,前后相距233年。只是后者崇拜前者而已。
那两年,白雪楼成了金光悌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曾多次邀请济南官吏与名士吳之骥、董芸、何绍基、马国翰、刘大绅等人谈古论今,歌词唱颂。他还请来远在同县的挚友赵筑岩来济同歌,归去时作诗赠他:“几宵乡梦逐秋生,早办严装事远征。裘敝谁真怜我去,酒酣君独赠诗行。迢迢羸马西风路,杳杳孤鸿落日城。信是桃花潭上客,送人无处不深情。”表达了对同乡诗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情谊。
第三年,嘉庆十(1805)年,金光悌召授刑部侍郎,数奉使赴直隶、天津、热河、山东勘狱,据实汇报,得到褒奖。嘉庆十一(1806)年又授江西巡抚。任内他“不怵于威福,不拗于利害”连劾五十余名贪官,千方百计救济难民几万人。嘉庆十四(1809)年擢刑部尚书,后主持刑部达十余年,执法公平,不枉无辜,不纵有罪,深得皇帝器重。嘉庆十七(1812)年,一代清官金光悌于十二月二十日卯时于任上,走完他六十五岁的人生。皇帝降旨内阁依尚书例赏给恤典,并恩准遗体回乡,葬英山县金家铺镇金家冲村凤翅垸。
此时的趵突泉畔白雪楼又成了济南文人名士雅集的场,或聚会纪念或结社泺源讲社学习研讨,或吟诗颂词连许多外地文人方客也来拜谒一代宗师李攀龙,感受诗词氛围,寻求诗作灵感。又历经150余年,1955年济南市政府拓建趵突泉公园,拆除了墙倒屋塌的白雪楼,用马车把砖土运送城外,檩梁用于烧柴。由金光悌题写的长180宽60厘米的”嘉庆八年三月白雪楼英山金光悌书”和刘墉题写的”履无咎盦刘墉”也是相同宽长的两块匾牌放在公园杂房。后来这两块匾牌成了从北京林业学院分配来公园当技术员贾相云的宿舍铺板,他如获至宝,精心保管,躲过了那个动荡的年月。后来他到上级部门担任领导。不知怎么回事,两匾竞被人拿去锅炉房盖挡煤堆,幸亏公园木工王师傅发现,及时报告时任公园领导李福新先生。经人鉴定确定为清代遗物,要王师傅妥善保管。1996年公园在白雪楼遗址上复建带戏台的二层仿古,泉水环绕,山石掩映,建筑面积约400平米的新白雪楼。金光悌与刘墉题字的“白雪楼”和“履无咎盦”牌匾,经过油漆粉刷,分别镶嵌在二楼南北上端,重见天日。
白雪楼这座纪念碑似的建筑,历经400余年,凝聚了天下名士的情怀,传承了历下文人的风范,必将促进济南诗城词都的发展。

姓名:李宗益,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麒麟读书会与作家联盟副会长、普利诗书画艺联谊会副会长,偶有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与网络谋体,多件作品获得各级奖项。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