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陶玉山

1907年,71岁的马克·吐温卧病在床,垂头丧气,萎靡不振。这天,百无聊赖的他随手翻阅一本书,没有想到这一看就爱不释手,如痴如醉,甚至废寝忘食。读完后,意犹未尽,激动地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喜悦崇拜的心情,“安妮是继爱丽丝之后最动人的儿童形象,但比起掉进兔子洞的奇幻冒险,这个红头发女孩的故事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本书就是刚出版不久的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绿山墙的安妮》。
这是一本单纯地讲一个小女孩成长的故事的书。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算计欺诈,更没有背负那么多的使命意义。就看她笑,就看她在学校打架,看她愉快地参加下午茶,看她热情地给每一条小河、每一片树林取各种有趣的名字……就够了。阅读时,脑子是放空的。如果说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安妮用自己的行动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往往是干没有意义的事。读完了,感想多多。小孩子是世界的一面镜子,总能照见人间的善与真。人之所以幸福,是心态好;人之所以快乐,是不计较;人之所以知足,是不攀比;人之所以宽容,是有心胸。用知足的心看世界,处处是风景;用感恩的心过日子,天天是好日子。自己过得开心了,才叫生活。你不能决定发生在你身上的大部分事,可你可以决定对它们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要变得智慧,首先得学会了解什么不该理会,专注于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事上。
人到了一定年纪,日子过着过着就会明白,一辈子活着,风里来,雨里去,忙忙碌碌不闲着,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多少,一定得有个好心态。就是说,幸福从来就不是外界的拥有,而是内心的感受。由此,深刻领悟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性格不是外貌,不是努力,而是心智。摆脱精神内耗最好的方法,不是运动,不是独处,也不是读书,而是学会转念。正所谓:学会转念,烦恼的事儿往边靠。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安妮姑娘的故事。谁见了在孤儿院被称为“没人要的丫头”的绿山墙的安妮,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倒霉孩子:火红的头发像烧焦的稻草,满脸雀斑像撒了芝麻,瘦得像根竹竿;甚至在收养环节险些因为性别而遭拒。正是这种不完美,为后续的蜕变埋下最动人的伏笔。她自幼父母双亡,先是由邻居抚养,照看他们的孩子;后来被送进了孤儿院,一个“不让人产生幻想的地方”。她渴望亲情,渴望理解,渴望有个家。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原本像三条平行线,却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收养,织成了最温暖的亲情网。充分说明了真正的家不是血缘关系的必然产物,而是灵魂的相互认同。
生性活泼、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自尊自强,但也有任性和爱虚荣弱点的安妮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和热情大方,不仅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友谊。在成长过程中,她的天真和爱幻想酿成无数无伤大雅的差错,闹出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随着岁月流逝,她逐渐地从一个满脸雀斑、红头发的“丑小鸭”变成了一个才貌出众、善解人意的大姑娘。“除了我自己,我可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即使一生都没有钻石来安慰我也没有关系。”她把平凡日常编织成童话,用想象力对抗现实的苦涩,用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她那乐观的心态悄悄地感染影响了周边的人,让绿山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让平淡的生活有了热气腾腾的感觉。后来,马修去世,知恩图报的她为了照顾丧失了劳动力的玛丽拉,毅然放弃学业,留在绿山墙当一名小学教师……
安妮最动人的特质,就是她的直率。允许自己犯错,才是真正的成长。安妮说起来就是一个“惹祸麻烦制造机”。她为了把红发染成黑发,买了染发剂,没成想头发变成了绿色;她把止痛药当作香草精放进蛋糕里,结果玛丽拉的朋友一个个吃得苦不堪言;她生气时,把石板砸在同学头上,被老师罚站半天……每次惹祸后,安妮都会发自内心地自责,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可是,她从来没有因为怕犯错而停止尝试。“每一个错误,都帮助我改掉一个坏缺点。”是的,人生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她对同学说:“我觉得人生就像一本书,如果你不敢翻页,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页写得什么。”错误让她学会了细心,挫折让她更加坚强,批评让她学会了反思。对于负面的东西,你接受什么,什么就消失;你抗拒什么,什么就存在。“如果你真的相信,就能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犯错”经历,让安妮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女孩。安妮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的真谛。“害怕也没用啊,倒不如让自己快乐一点。反正至少我现在这一刻是幸福的。”多么简单又深刻的道理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什么,那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吧。
“一个人想过得快乐,才会有快乐。”安妮拥有的两项宝贵财富,正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具备的: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在生活中,她不断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接受苦难,于苦难中发现甜的那一部分,不和无谓的人较劲儿,遇事也不钻牛角尖……勇敢地迈上成长之路。就这样,安妮在绿山墙的四年间,从一个除了睡觉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她进行幻想的“冒失鬼”,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热情又不乏内涵的少女。她给收养她的马修兄妹营造了一个快乐的世界,用自己的热情温暖了他们寂寞孤独的心。得到了周边邻居一致的好评。任何经历过的事,不是得到,就是学到。把平凡过成温暖的安妮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总是阳光和彩虹,但只要心中有光,哪怕是最黑暗的日子,也能开出花来。”困难不可怕,害怕困难才可怕。由此而言,人一定要明白,遇到困境,不要提前焦虑,也不要预支烦恼生活本就是见招拆招。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幸福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你用什么心态过日子,就会过怎样的日子。生活是选择的结果。要么被动痛苦,要么主动快乐幸福。“在清晨,我总是认为清晨是最美好的。可是,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又认为夜晚还要可爱。”书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安妮对生活的热爱。“我总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道声晚安。就像对人一样。我想它们一定会很欢喜。”她能从一朵花,一片云,一缕阳光中找到快乐;她给每个地方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她给绿山墙的樱花树取名为“白雪皇后”,就连她最害怕的针枞树林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幽灵树林”;把一片普通的树林,称之为“白色的欢乐小路”,还有恋人小径,闪光湖水,白桦小径……安妮用她非凡丰富的幻想力为平淡的生活赋予诗意。她不仅是“永恒的少女”形象,更象征着对抗偏见、坚持坚持自我的精神。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热爱生活。
这本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安妮这个感人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刻画了安妮周边的人物,安妮周边的人物构成了一种典型环境,这个典型环境造就了安妮的典型性格。它引人入胜的另一方面是用典型实例歌颂弘扬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贯穿全书的幽默诙谐的笔调,行云流水一般流畅的文字,让我们读着读着常常会忍俊不禁,意趣盎然,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作者并没有使用什么特殊的写法,只是选取了贴近生活、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一些喜剧性事件,运用传统儿童文学中最常见的生动的儿童语言及动作描写,同时加以典型的环境铺垫,运用精炼、清新脱俗的文字,把山水花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情景交融,互相衬托,既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又满足了儿童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它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通过少儿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洋溢着少儿所特有的生活情趣。借助安妮的眼睛,把优美异常的自然环境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丰富多彩,令人神往。生活在其中的安妮常常是“快乐得像妖精”。让我们阅读到这些美得不可方物的妙景,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这些特点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
加缪说:“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一直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随性点,从容点,洒脱点,开心点。生活过顺,才叫能耐。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但努力万物皆为我所用。人生就是自己哄自己,你把自己哄明白了,人生就自洽了。安妮说:“在这么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一个人的悲哀是不会长久的。”感恩一切的人和事。顺利的是来滋养我们的,不顺利的则是来帮我们成长的。人生最大的远见,是深耕自己。去阅读吧,悄悄坚持,默默努力,慢慢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总有那么一些书,你读了一遍还想再读;读了两遍,还想读第三遍。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样亲切。如果你感到日子太单调、生活太无趣了,就读读《绿山墙的安妮》吧。我们应该像安妮那样,在琐碎中找乐子,在困境里攒希望。生活不在远方,而在当下的每一刻温柔相待。
这本书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影响甚广,成为一代又一代好多成年人的枕边书。主人公生活的地方——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农舍,近百年来,一直是加拿大闻名遐迩的景点,每年都会有上万的游客前来踏着安妮的足迹游览观光。一部小说能产生这样广泛、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